問:專著爲何要用《廣東創設的新興特色學科》這個書名?
範:兩大學會主寫主創的中國精神文明學與中國海洋社會學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可以作爲廣東文化代表之一,用廣東字眼爲書名之開頭,有利於增强省外讀者對廣東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尤其是對近半個世紀以來,廣東文化人在試創新興特色學科方面,敢於和善於天下先的學術文化秉性,以及“文爲時而著、著而經世致用”之嶺南學風與文風,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當然,用廣東這個字眼也説明除兩大學會之外,也包括省内其他一些單位在共創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前後之間的協作奉獻在内,實際情况亦屬如是。
問:寫這部專著的指導思想可否講講?
範:我在今年五月中的作者首次集會總介本專著系列設想時,已明確指出:必須以黨的二十大强調的,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回顧、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這不僅包括原有的各相關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也包括在此基礎上,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新興特色學科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我們的專著就是專門回顧、總結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由廣東兩大學會爲主創立的中國精神文明學與中國海洋社會學這兩門新興特色學科。在回顧、總結它們時,堅持前述指導思想應貫穿全過程。
問:我們兩大學會對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以前是否進行過回顧、總結?
範:先前已有過三次回顧、總結:第一次在2002年前。我們在不斷回顧、總結廣東開展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實踐經驗,也在不斷地回顧、總結廣東創設的中國精神文明學這一新興特色學科。2002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嶺南紅梅報春開——論廣東創立的精神文明學》這部專著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第二次是2006年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珠水雲山育芳菲——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這部著述。前面兩次的回顧與總結,全部屬中國精神文明學這一門新興特色學科範圍,因中國海洋社會學是此後才問世的又一門新興特色學科,當然不在此列。第三次的回顧、總結由2011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評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其中設了專章,把我們兩大學會接近寫成的《海洋社會學》之總體搆架提前寫入,因此可説第三次的回顧、總結雖仍以中國精神文明學爲主,但已首對中國海洋社會學作了初步的預示。而從2022年至今正在開展的本次回顧與總結,先於1990年問世的中國精神文明學與後於2012年推出的中國海洋社會學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才首次同時進行綜合的考察。這要比前三次的回顧、總結應更科學些、全面些、系統些和深刻些才對。
問:您今年四月總體設計的全書有何層次、特色?
範:本書的總體設計,除總論外,首先把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前後初創的大體的、略有差异的世界背景、中國背景和廣東背景作出簡要的鋪墊。接着,重點對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各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及其中國氣派、嶺南風骨、個性特徵、共性特徵、民族需求和世界意義等10大專題作爲全書總體的第一層次。緊接着,即對重點論析的第一層次相關專題之根底與展示——由兩大學會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合作共舉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百餘部、數千萬字的系列著述作爲前者的、厚重的載體,包括載體概覽、載體代表、載體特性、載體共性與載體價值等五大專題進行探究。在揭示兩大新興特色學科第一層與第二層搆架機理之最後便是第三層次,它由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各自創立前後開展數百場、近萬人次的學者等參與的大中小型學術研討活動並産生大批學術著作之史证、同時特别重視將這些學術著作及時轉化爲大衆所能接受的科普著作與科普活動。不僅如此,兩大學會之所以能堅持近半個世紀以來先後創設兩大新興特色學科、産出那些學術性或科普性著述及開展那些活動之原因,主要在於兩大學會等隊伍、骨幹和領軍人物的有機集結,這既是取得上述成就不可或缺的人的主觀作用之凸顯,更是今後推進廣東創設的兩大新興特色學科不斷昇華的關鍵。從上可知,全書第一層次分設10章、第二層次分設5章、最後一個層次分設4章,共19章加總論與後記。要説有什麽特色,我認爲主要有如下幾方面:一在指導思想上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貫穿全書,充分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全新要求。二在總體設計上吸納前三次對相關新興特色學科回顧、總結的經驗與欠缺,緊抓主綫、棄繁就簡、綱舉目張、一目了然。三在作者隊伍組成上堅持老中青年骨幹的有機結合這一長期方法,把“傳、幫、帶”作爲持續培訓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後繼者看成是重要義務,其次才是本書如何寫到位、寫精當並具創見的目的。
問:就本書而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應着重堅持哪些較爲具體的東西?
範: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多彩,但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本書之寫作而論,在堅持前述主要方面基礎上,堅持馬克思的“大世界”“大社會”“大文明”的“三大”便是本書寫作時具體的指導思想。固然,馬克思的“三大”指導思想在以往很少有人提及而顯得生疏,但確實是散見於他的許多經典著作中之閃閃光芒。深受這種光芒的照引,本人在20世紀80個年代至今,均在不斷地挖掘、提煉、運用這個武器進行兩大新興特色學科的搆思、完善與昇華。現在回過頭來看,“大世界”之下的“大社會”和“大文明”之馬克思的系統觀,無疑越來越顯其特别的理論魅力和思想引力。比如説,從當今環球世界視角來看人類社會,不僅僅有陸地社會,還有海洋社會,將有太空社會等三大塊搆成;而人類社會三大塊中,各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法制文明、人種文明和生態文明這六大文明搆成。我們廣東先後創設的中國精神文明學和中國海洋社會學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及其主要載體——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和一大批學術活動與科普活動等,均貫穿着馬克思這個“三大”的系統理念。因此,無論創設兩大新興特色學科,還是爲發展、完善它們而持續行進的寫作歷程與活動歷程,這種理念是愈來愈明確的、决不動摇的堅守。也正因爲有這種長期的堅守,廣東創設的中國精神文明學與中國海洋社會學才有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才有最先運作的特色之一,才有新時代最具學科前景的特色之一。
問:兩會數十年來咬住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的創設不放,其動力何在?
範:兩大學會這樣做的主要動力,之一是立志爲廣東、爲中國、爲世界人文社會科學在精神文明學學科與海洋社會學學科上的長期空缺作點起始的嘗試。之二是爲廣東、爲中國、爲世界文明社會和社會文明的逐步進步、全面發展、和諧康樂與圓夢大同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做點應做的努力。我認爲,兩大學會之所以能在此前長期堅持於斯,有主觀動力也有客觀動力,但前述兩大動力則是根本之動力。從原點上看,兩大新興特色學科起始於兩大學會,也起始於廣東,更起始於中國而逐步走向世界。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已走過之路是平坦的,尚需行進之路才是艱巨的。固然凡事開頭難,但不斷承繼、不斷完善、不斷昇華,使之真正成爲廣東、中國和世界人文社會科學之林中的兩朵奇葩、兩門顯學,我們的努力還只是萬里長征之第一步。不過,如果我們兩會今後還能在這兩個主要動力催動下,再堅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五十年,我認爲由兩大學會起始之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即使不能在兩大學會内得到更大的發展與完善,也很可能會爲其他兄弟學會,或省外、國外有志於斯者提供更加豐實的研究文獻,這也是相當不錯的結果。總而言之,我們在數十年來邊創設、邊培訓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的後繼者的做法應該不斷地開展,讓更多的骨幹借這第四次的學科回顧與總結之機重新較全面、較系統、較扎實地瞭解這兩大新興特色學科於近半個世紀、約萬人次艱辛積累起來的百餘部、數千萬字的兩大新興特色的創作文獻,並按第四次回顧、總結之《廣東創設的新興特色學科——中國精神文明學與中國海洋社會學的綜合考察》專著要求來寫作,我認爲是件意義重大的舉措。
(答者範英係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精神文明學與中國海洋社會學首席原創者,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主任兼總編)
範 英 2023.11.16~18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