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確實是當今台灣社會一種普遍社會心理與現象,朱立倫也不例外。這既有復雜的歷史原因,也有現實的客觀因素。就當下國民黨主流看,從國民黨世代交替變化看,國民黨總體上是“親美”的,未來可能還會持續延續“親美”路綫,只是内部存在差异,“親美”的程度與表現會有所差异。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主張差异在顯著縮小,在“親美抗中反共保台”等方面趨同或類同。所不同的是,國民黨内部存在不同聲音與力量,“反獨”仍是共識,與民進黨的“仇中”不同,國民黨“反共不仇中”,而且主張兩岸交流合作,與民進黨强烈阻撓與管制兩岸政策仍有所不同。
2022年6月初,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相繼發表了一系列强烈“親美反共”與歪曲“九二共識”等相關言論,引起海峽兩岸高度關注與廣泛討論。朱立倫第二次當選黨主席之初,其有關兩岸問題表態與對習近平總書記賀電回函内容,均給外界朱立倫有重新回到國民黨正確發展路綫之印象,也讓外界對他帶領國民黨重新振興抱有期待,但隨後地方選舉提名粗暴處理方式與訪美時的相關出格言論,再聯繫到他第一任黨主席時的所作所爲,不僅再次證明朱立倫是一個缺乏政治智慧與領導力的國民黨領導人,而且也坐實了朱是典型的“親美反共”政客,揚棄了國民黨發展最有效的“兩岸穩定牌”,要做美國遏華馬前卒,企圖“親美制中保台”,讓國民黨處境更爲艱難。作爲黨主席的朱立倫相關言論是否代表國民黨立場?兩者之間有何種關係?是否代表了國民黨未來發展轉型趨勢?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朱立倫的“親美”言論與中國國民黨“親美”傳統
中國國民黨長期“親美”是事實,從大陸時代國共内戰後期到退居台灣70多年,國民黨一直“親美”。但在馬英九之前,很少有國民黨領導人公開承認或言明“親美”。“親美”只是外界從國民黨政策導向或黨内精英主流立場觀察的一種判斷與定性。馬英九上台執政後,明確提出“親美和中友日”的政策主張,應當是國民黨主席也是作爲執政黨領袖首次將“親美”作爲國民黨公開政治立場與台灣的大政方針。從此以後,“親美”就成爲國民黨明確的政治路綫與主張,但很少有黨主席在美國人面前公開表示“親美”。朱立倫訪美時,在美國人面前公開强烈表達“親美”,則完全失去了中國國民黨的尊嚴,重創了朱立倫的政治人格。
朱立倫在結束華盛頓行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民黨一向是親美政黨,建黨百年來一直與美國關係親密,是與美國擁有緊密連接的親美政黨,國民黨從來就是“親美”戰綫,“我們要讓美國朋友知道,在台灣包括國民黨、民進黨都是親美路綫,只是處理兩岸問題上的態度立場不同”。他還表示國民黨非如外界錯誤標籤的“親中”,國民黨都是親美,挺民主、挺和平、挺安全與挺繁榮的政黨,也奉勸北京,軍機擾台等强硬做法只會激起台灣民衆反感。
作爲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如此没有底綫地表達“親美”,强烈反感“親中”,可以説是没有任何尊嚴地向美輸誠,是對中國國民黨的一種污辱。
當然,從宏觀視野觀察,“親美”確實是當今台灣社會一種普遍社會心理與現象,朱立倫也不例外。這既有復雜的歷史原因,也有現實的客觀因素。朱自己在演講中也稱“台灣的許多政治和社會精英都曾在美國受過教育,我們自然會對美國保持着一種親和感”。如今在“台獨”分裂勢力操縱與“台獨意識”高漲背景下,台灣民衆普遍將大陸視爲“威脅”甚至“敵人”之時,期待美國保護,自然會“親美”。只是“親美”的方式與表現不同,一種是策略性“親美”,有底綫的“親美”,早期的蔣介石就是如此,“親美”只是一種壯大自己與“反共”手段,絶不會放棄民族尊嚴。最可悲的是無底綫、喪失人格與民族尊嚴的“親美”,朱立論與民進黨人就是如此。
與馬英九所不同的是,馬英九雖然率先公開將“親美”列爲大政方針,而且把“親美”置於“和中”之前,但明確兩者的性質不同。在處理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時明確將兩岸關係置於“上位”,台美關係服從於兩岸關係,這與馬英九一貫堅守的中華民族立場與一直倡導的“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的理念是一致的。特别是馬英九針對朱立倫的親美言論表示,他一向主張“和中”,走和平路綫,可以“親美”,但不要刻意去“反中”。這顯然是馬對朱的忠告。作爲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執政黨與今日中國台灣地區一個大黨領袖,竟然反感與拒絶國民黨成爲所謂“親中”政黨,而要成爲强烈“親美”政黨,將“親美”或台美關係置於特别重要地位甚至是優先地位,强調此刻需要“强大的美台關係”,完全喪失了中華民族尊嚴,真是匪夷所思。
就當下國民黨主流看,從國民黨世代交替變化看,國民黨總體上是“親美”的,未來可能還會持續延續“親美”路綫,只是内部存在差异,“親美”的程度與表現會有所差异。
二、朱立倫與中國國民黨的“反共”意識及其變异
朱立倫訪美再次展現了他與國民黨長期的“反共”立場。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美國“以台制華”與兩岸關係緊張情况下,黨主席朱立倫高調“反共”則很不合時宜,更顯突兀,更缺乏政治智慧。
國民黨强烈“反共”,確實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看看中國國民黨一百多年發展史,尤其是從蔣介石開始,就一直强烈“反共”,並最終將“反共”列入黨章與黨綱。在與中共互動、較量與博弈中,國民黨則經歷了“容共”、“剿共”、“聯共”、“反共”等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其中“反共”後來成爲國民黨一個長期的基本政策主張,並在很大程度上又與“親美”聯繫在一起。國共内戰後期,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在政權危機之下確立了“聯美反共”的政治路綫,也確立了此後國民黨長期的“親美反共”思想。
楊奎鬆在《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版第812頁)一書中寫道:“1949年初,蔣介石將主要機關和重要物資全部移往台灣,準備解放軍渡江後在台灣組織政府,與美、日建立東亞反共同盟,訂立軍事協定。”同時1949年5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魏德邁致函蔣介石,詳細説明撤退現有力量,在台灣建立反共基地之各種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蔣介石在復函中表示:“台灣如欲樹立爲復興反共之根據地,關於軍事經濟政治各項人才亦非藉助於美國不爲功。”可以説,此時中國國民黨已正式確立了“親美反共”路綫,並將台灣作爲美西方“反共”前沿陣地,至今未有大變。
國民黨雖然一直延續“反共”路綫,但在台灣政治民主化之後,國際環境與兩岸關係的變化,國民黨内的“反共”出現分化與變化,雖然“反共”仍是國民黨的基本主張,但在現實政治需要或共同“反獨”立場下,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的大陸“和平之旅”開啓了國共關係緩和與往來合作的新一頁。不過,不同的國民黨領導人對中共的立場與態度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盡管如此,國民黨黨章與黨綱中一直有“反共”的基本立場。在當下全球範圍内,即使美西方不認同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也有“反共”思想,但很少有一個國家或政黨公開强烈表達“反共”。朱立倫訪美,公然明確表示“持續對抗共産主義,與中共做價值與制度的競争”,並强調美台有共同的價值,可建立聯盟。這是極端錯誤的認識,非常愚蠢的做法,是典型的“冷戰思維”。一個有政治智慧的政治人物,即使不認同大陸的共産主義,但考慮到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是可以逥避這一敏感問題的。况且在民主政治原則下,每個人、每個政黨或每個國家或地區,有選擇信仰的自由,有選擇自己制度的自由,朱立倫哪有資格攻擊中國大陸的制度選擇、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與人民信仰。
朱立倫此一言論,不只是國民黨長期“反共”教育的結果與“反共”潜意識的反映,不只是簡單重申國民黨的“反共”傳統與立場,更重要的是爲了討好美國,甚至配合美國對華競争戰略,加入美國正在推動的反華“價值同盟”。由此可見,朱立倫已將“反共”變爲某種程度的“反中”與“反華”,這是一種嚴重的政治异化。朱的論述有强烈的“聯美反中”意識,就是要營造“美國是台灣的保護者”、中國大陸是“台灣威脅”的社會氛圍。爲此,朱立倫還將大陸統一台灣藉助外界的説法稱爲“入侵”台灣,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認識問題,違背了中國國民黨的基本政治立場,也違背了台灣現行憲制規定。國共之間長期的競争與鬥争是中國領導權的競争,是一國(中國)内的權力之争,朱竟然認同外國將中國統一台灣視爲“入侵”台灣,等於認可西方反華勢力的“台灣是主權國家”的立場,也違背了國民黨對一個中國的法理認知。同時他還稱台灣“不應該是一個强權交火的孤島”,就是將大陸視爲强權,將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統一努力與美國對台灣的干預等量齊觀,完全混淆了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完全不同的性質問題。他還表示,“雖然我們很難將烏克蘭和台灣進行比較,但毫無疑問的,台灣面臨着來自類似威脅”,也是公然間接表達大陸有“入侵”台灣的威脅。
朱立倫對大陸的認識與立場表述顯然是在極力配合美國遏華戰略,强調大陸“從戰略上對台灣的有效控制,意味着可以進入太平洋更闊的海域”,與美國擔心中國打破美國建立的第一島鏈的認識是一致的,完全是在配合美國圍堵與對抗中國大陸。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海峽兩岸憲制的基本規定與認知。朱立倫不强調台灣對中華民族復興有多重要,不强調台灣對中國(不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還是“中華民國”的中國)有多重要,反而一直强調台灣對美國很重要,尋求美國保護台灣。“台灣在戰略上對美國也很重要”,“鑒於重要地理位置的戰略意義,被解放軍控制的台灣島可能對美國搆成安全威脅”。朱的這一言論與立場,可以説意在表達兩岸不統一,台灣對美有利,大陸就不會對美國搆成安全威脅。國民黨作爲在中國有百年曆史的大黨、台灣的一個重要政黨,不考慮中國的安全,不考慮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處處考慮美國的安全,可以説是“叛國者”的言行,較其“反共”立場與對“九二共識”的扭曲更反動。朱立倫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走到這一步是非常可悲的,對中國國民黨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於是在朱立倫的思維裏,台灣需要與美國結盟,需要台美合作,共同對抗中國大陸,因此“我們認爲强有力的防禦和與自由國家的聯盟”,對於地區安全是不可或缺的。這與民進黨的兩岸立場與論述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區别。既然大陸是威脅,美國是盟友,就要“通過調整投資方向來提高我們在不對稱作戰中的能力和能量,並提出與盟邦的聯合訓練和演習計劃”。標誌着朱立倫正式走向了“聯美抗中”路綫。
就當前國民黨的立場而言,雖然黨内普遍“親美反共”,但“聯美制中”並没有成爲主流,還只是朱立倫等部分黨内精英的立場。那麽朱立倫領導下的國民黨會不會步民進黨後塵走向“聯美制中”路綫,不能排除,更值得關注。
三、朱立倫對“九二共識”的嚴重扭曲與國民黨“九二共識”立場之變
朱立倫訪美時對“九二共識”的錯誤言論,再次引起外界極大關注,國台辦也不得不出面表態。朱立倫在美國正式演講中逥避了“九二共識”,在采訪時却公開表示“九二共識”就像美國的一中政策一樣,是“没有共識的共識”,是“創造性模糊”。朱立倫爲討美國人的歡心,以及對美國違背一中政策進行辯護,對“九二共識”作出極爲錯誤的解讀,是一種有意扭曲,對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造成重大傷害。
確實,兩岸對“九二共識”的表述與解讀均有非常復雜的變化過程。“九二共識”是兩岸兩會談判達成的一種共識,是一種通過函電往來確認的共同認知,雖没有正式簽署協議,却有往來函電證明,因此稱爲“共識”。雖留下後來争議的後遺症,但有幾點是明確的:首先,“九二共識”不是兩黨的共識,是兩岸兩會達成的兩岸共同遵循的原則共識。其次,“九二共識”的内容是明確的、具體的,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謀求國家統一,但對一個中國的内涵不作解釋。然而受兩岸關係繁雜變化的影響,兩岸在解讀與認識中均出現了偏差與問題。就大陸方面來説,長期將“九二共識”簡單地解讀爲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忽視了更爲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兩岸“共謀國家統一”,造成不良後果。直到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70週年大會講話中才明確了“九二共識”完整表述,强調了兩岸“共謀國家統一”。但這時國民黨却指責大陸改變“九二共識”内涵,民進黨更是有意指責大陸“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等同,造成兩岸關於“九二共識”的新争論。
就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表述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立場。“一中各表”是對兩岸對一個中國内涵不作解釋的一種不太恰當的概括。但國民黨在與大陸正式互動或相關正式文字中只强調堅持“九二共識”,逥避“一中各表”。這在連戰、吴伯雄、馬英九與洪秀柱等黨主席任内均非常清楚與明確。不過,吴敦義、朱立倫與江啓臣等黨主席任内則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表述均出現一定偏差。江啓臣黨主席任内受民進黨將“九二共識”污名化與大選敗選影響,一度有意放棄“九二共識”,確實給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帶來巨大風險:國民黨一旦正式放棄“九二共識”,將對兩岸關係造成嚴重傷害,大陸將面對一個“無九二共識”或“後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發展形勢。最後在黨内强大壓力下,江啓臣作出政治妥協,在國民黨政策綱領中表述爲“堅守體現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盡管國民黨仍堅持“九二共識”,但這已不是兩岸協商達成的“九二共識”,而成爲國民黨依自己的理解來定義的“九二共識”,就已嚴重變調,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幸好,江啓臣激進本土路綫未能獲得黨内主流認同,在後來的黨主席選舉中,國民黨選擇了看起來能力更强、更穩健、更適合的中生代政治領袖朱立倫。當選前與當選後初期的朱立倫,有關兩岸關係立場論述是比較理性與合適的,特别是在對習近平的賀電回函中表達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特别是提出了“增進互信融合”的口號,國民黨中央首次回應了大陸倡導與全面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理念。然而,朱立倫訪美的相關兩岸論述則徹底暴露了朱立倫的政治投機性、强烈“親美性”與“反共性”,特别是對“九二共識”作了錯誤與不恰當的表述,而且也否定了2015年“習馬會”即兩岸領導人對“九二共識”的再次政治確認,自然引起大陸的不滿與黨内普遍不滿。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不得不專門召開記者會明確表示,“九二共識”不容任意扭曲,强調“希望島内任何致力於發展兩岸關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政黨、團體和人士,在涉及民族大義、在大是大非等重大問題上,要保持頭腦清醒,把握正確方向,放遠眼光,站在歷史正確一邊”。這可以説是對朱立倫的嚴重警告。
國民黨内對朱立倫的“九二共識”表述也提出了批評。先後有多位前黨主席如洪秀柱、馬英九與江啓臣等對未立倫的“九二共識”表述提出了批評。黨内統派領袖洪秀柱多次公開表達强烈反對朱立倫的錯誤言論,强調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性,盼黨中央謹慎對待。處事穩健的馬英九先是通過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芩對外表示,中國國民黨黨綱、黨章與全代會通過之政策綱領,以及去年朱立倫就任黨主席回復大陸賀電,都顯示兩岸應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繼續交流合作,維持台海穩定,中國國民黨應繼續堅持推動。隨後馬英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明確表示“九二共識”有“共識”,他是親歷者,負責督導,直接否定了朱提出的“九二共識”是“没有共識的共識”錯誤言論。
盡管朱立倫隨後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表示反對“台獨”,並希望兩岸延續“九二共識”。6月9日晚,國民黨中央方面表示,該黨將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開展各項有利於兩岸和平穩定、交流合作和經濟繁榮的工作。但要大陸再信任朱立倫並與朱實現良性互動則變得十分困難了,國共關係也變得十分脆弱。
就當前國民黨來説,雖然還不會完全揚棄“九二共識”,不時强調堅持“九二共識”,但淡化與自我解讀“九二共識”已成爲國民黨内的一種常態與趨勢,對未來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來説都是新的重大挑戰。
四、朱立倫“反獨”又反“一國兩制”與國民黨的“反獨”路綫真相
朱立倫在訪美期間,不僅高調“親美反共”,而且强烈反對“一國兩制”,當然也隨後再次表達强烈“反獨”。如何認識朱立倫的“反獨”與反“一國兩制”立場?是否代表目前國民黨的主流立場?還是要認真研究的。
盡管朱立倫在美演講中没有明顯的“反獨”論述,但不論是當選黨主席時的表態、對習近平總書記賀電回函或隨後在美記者會上的回應,都明確堅定表達反對“台獨”的立場。就台灣政治民主化後國民黨各位主席而言,除黨内統派洪秀柱“反獨”最堅定明確外,吴敦義與朱立倫是黨内明確表達反對“台獨”的黨主席,被許多人認爲是”統派“的馬英九也没有明確强烈表達“反獨”表述。
其實,反分裂或“反獨”是國民黨的基本政治立場。堅持三民主義,追求與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共産主義,反對分裂,是國民黨長期最核心的政治思想與主張,在其黨章與黨綱中有明確規定。蔣介石到台灣後,爲“反共”實施了“白色恐怖”統治(也留下政治民主化後最大的“政治傷痕”),同時對“台獨”分裂活動堅决打擊,絶不寬容。甚至到了1991年,台灣清華大學5名學生閲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還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判處死刑。然而,隨着台灣民主政治轉型,國民黨統一立場持續倒退,自李登輝任黨主席與執政後期不再明確主張統一,不再追求統一,成爲一個只追求國民黨在台灣發展與實現執政的選舉型政黨,也被學界稱爲“獨台”政黨。所謂“獨台”就是長期不統,也不言獨,而是長期或永遠維持現狀,變爲事實上的不統不獨之“獨立現狀”。
今天朱立倫與國民黨政治人物口中的“反獨”,實質上已變爲只是反對民進黨與奪取執政權的一種政治手段,而非真正的反對“台獨”。不論是朱立倫,還是國民黨的諸多政治精英,“反獨”却“不言統”,“不講統”,還反對黨内主張統一的統派同志,攻擊與污衊大陸追求統一,顯然已變爲“不統黨”與“獨台黨”。
朱立倫與國民黨主流還明確堅定反對“一國兩制”,就是“反統不統”的典型立場。不論是大選時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還是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或其他諸多國民黨政治精英,均高調强烈反對“一國兩制”。這也是當前島内“台獨”民粹氛圍下的所謂“主流民意”。那麽,朱立倫們反對“一國兩制”,是否贊成“一國一制”?當然不會,那麽他們是反對“一國”還是反對“兩制”?可見,他們反對“一國兩制”實質上就是反對統一。可以説,“反獨不統”或者讓台灣政治現實與兩岸不統現實永久化已是朱立倫與國民黨内主流的基本政治立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來一系列兩岸論述,顯示其政治立場有明顯的“緑化”態勢。外界多年來講“國民黨民進黨化”已不再是傳言與迹象,而是大踏步向前邁進。黨主席的立場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黨的立場與路綫。其實,何止朱立倫,國民黨内不少中生代精英大多朱立倫化或正在朱立倫化,有着類似的言論與立場。
可以説,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主張差异在顯著縮小,在“親美抗中反共保台”等方面趨同或類同。所不同的是,國民黨内部存在不同聲音與力量,“反獨”仍是共識,與民進黨的“仇中”不同,國民黨“反共不仇中”,而且主張兩岸交流合作,與民進黨强烈阻撓與管制兩岸政策仍有所不同。
部分大陸學者對國民黨失望,並將希望投射到台灣民衆黨身上,對台灣民衆黨抱有期待。一方面對身爲親民黨又是柯文哲干將的台北市副市長黄珊珊主張延續雙城論壇稱贊,甚至認爲台灣民衆黨可能取代國民黨成爲“正藍”,則是誤解。台灣民衆黨是典型的本土性政黨,盡管黨主席柯文哲對大陸較爲友善,但政治底色仍是緑的,堅持台灣主體性,是不統的,其中不少幹部是“傾獨”的。黄珊珊也是長期强烈“打馬批國友緑”與堅定反“一國兩制”的政客,已非藍營精英。除非柯文哲在兩年後當選台灣領導人,否則没有台北市政治舞台的柯文哲與台灣民衆黨,發展前景依然不樂觀,更難取代仍屬藍營主力的國民黨,盡管國民黨處境困難與發展路綫争議不斷。
五、“兩岸牌”是國民黨發展的絆脚石還是再起的基石?
國民黨需要或應該走何種兩岸政策與路綫,是一個不可逥避的重大問題。然而,在目前國民黨内部,則存在兩種不同的政策路綫思維。一種是認爲發展與穩定兩岸關係是國民黨的最大優勢,尤其可對民進黨激進“台獨”冒險行動發揮牽制作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器,因此應該重視兩岸關係,打好兩岸牌。另一種則認爲由於國民黨過於“親中”,不够“親美”,黨内存在對大陸的買辦群體,引起民衆不滿,因此應修改兩岸政策與路綫,學習民進黨,走“親美抗中保台”路綫,淡化“九二共識”,管制國民黨與大陸互動。江啓臣與朱立倫就是後者的代表。
在“台獨”民粹主義裹挾下,朱立倫領導下的國民黨正在步上民進黨“親美抗中保台”與“親美疏陸”的危險路綫。
國民黨學民進黨走“激進本土抗中”路綫,是壯大國民黨還是搞垮國民黨?朱立倫以爲,向民粹“台獨”妥協,走强烈的本土路綫,走“遠中抗中”路綫,就能貼近民意,就能贏得選民,可與民進黨對抗,壯大國民黨,完全是一厢情願,是錯誤的認知。國民黨要與民進黨搶本土牌、搶“反中抗中”牌,無論如何也贏不了民進黨,只會輸得更慘。在島内政治市場,選民是有市場區隔的。國民黨屬於藍營,至少是不獨政黨,民進黨屬於緑營,是“台獨”政黨,國民黨試圖“由藍轉緑”,只會失去藍營群衆,却得不到緑營群衆,只能兩頭空,最終以失敗告終,走向衰落之路。
“兩岸牌”是國民黨發展的絆脚石,還是國民黨的優勢與再起的基石,是必須認真思考與對待的重大而嚴肅的問題。在朱立倫看來,國民黨“親中路綫”是錯的,國民黨是親美政黨,因此“兩岸牌”不是國民黨的優勢與助力,而是一種包袱與阻力,於是不能過於“親中”,就不能與大陸緊密合作。然而,朱立倫必須清楚,“兩岸牌”是國民黨的命根子、國民黨再起的基礎與基石。盡管在某些時段或情况下,高舉“兩岸牌”與“九二共識”牌,不一定能贏得選舉,却是“保本”即維持國民黨基本力量的本錢所在,還有再起的可能。總有一大批群衆是“反獨”、“不獨”、“懼獨”的,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一支重要的社會政治力量。在某些情况下,這種意識會占主導地位,就會成爲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就會給國民黨再起的機會。如果舍此思維與路綫,左右摇擺,舍棄“兩岸牌”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穩定器,對未來國民黨發展來説是十分危險的,没有發展前途。
朱立倫還强調國民黨堅持與北京進行“基於原則的交往”,以穩定兩岸關係、减少威脅,管控危機,更是陰險。一方面是追隨美國對華戰略基調,强調“基於規則的交往”,要中國在國際社會遵行美國制訂的規則,否則就遏制與制裁。朱立倫要借用美國的説法,也很可能是美國的修改用詞。另一方面包括了“以台灣爲主”、“對台灣有利”的兩岸交往用意。這是極端自私與狹隘的政治思維,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更不可能穩定兩岸關係。
國民黨必須明確與瞭解“九二共識”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國民黨的發展與再起的關鍵所在。在近兩次台灣大選中,由於民進黨高舉“抗中保台”牌,並獲勝,國民黨接連兩次大選失敗,於是部分國民黨精英包括江啓臣與朱立倫等就認爲國民黨兩岸路綫有問題,過於“親中近中”所致。所以限制黨政人士與大陸交流,認可民進黨指責國民黨搞“買辦”要調整,甚至認爲承認“九二共識”是造成國民黨輸掉選舉與陷於困境的重要原因,才要揚棄與改變兩岸路綫。
“九二共識”是未來國民黨戰勝民進黨的一大法寶。國民黨是要扮演制衡島内激進“台獨”勢力冒險行動的刹手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器”,還是跟着民進黨扮演美國遏華的“棋子”,扮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者?朱立倫們必須明白。如果抛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穩定兩岸關係這張牌,國民黨只會垂死挣扎,没有再起的任何希望。
六、朱立倫更“無能”?——“内鬥内行外鬥外行”
一個政黨的發展,領導或領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朱立倫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重要的家族背景,有豐富的從政經歷,自然是國民黨的中生代表領袖,也才有機會兩次當選國民黨主席。但就兩次主席任内(到目前爲止),朱立倫的表現,不僅不如人意,而且讓人十分失望。
第一次出任黨主席時,面對大選形勢困難,面對黨内的期待,他選擇逃避,不敢勇於承擔,堅决不參選認定没有勝選機會的黨内初選,被認爲是“政治精算師”,其實是一個缺乏魄力與没有擔當的領導人。於是依據黨内初選制度,洪秀柱站出來參選,並脱穎而出,成爲國民黨正式候選人。然而,島内“台獨”民粹主義氣氛濃厚,洪秀柱聲望不高,選情不佳,黨内精英擔心可能會拖累國民黨民意代表選舉,强烈要求“换柱”。作爲黨主席的朱立倫竟然推翻既有制度,强行撤换洪秀柱,自己被迫親自參選,跌破外界眼鏡,也導致國民黨選舉大輸,朱立倫慘敗,留下幾多遺憾與無奈。
然而,幾經沉浮,多年後朱立倫卷土重來,再次在激烈的黨内競争中當選黨主席,也顯示了黨内對代理黨主席江啓臣任内的不滿,也表明國民黨缺乏足够優秀的領袖人才,才有機會讓朱立倫重新當選。
外界本以爲朱會總結經驗教訓,在新的黨主席任内有新的作爲,率領國民黨開創新的天地,有新的發展。就朱立倫當選之初的表現與相關政治論述,尤其對習近平總書記賀電回函,似乎讓人感到朱重新回到馬英九路綫,回到正確的兩岸關係發展軌道上來。然而,隨後的表現,不論是處理黨内初選的表現,還是出訪美國一系列言行,都讓外界大爲失望。
就這次地方選舉而言,争取國民黨勝選當然是第一要務,但如何選擇適合的參選人,需要多方考慮,當然需要遵守基本的黨内初選制度,不能隨意依個人意志决定,至少要積極溝通,争取黨内同志的瞭解與理解。但朱立倫在黨内參選問題上,完全置黨内相關初選制度於不顧,獨斷專行,尤其是處理桃園市長初選問題的做法太過粗暴,不進行廣泛接觸與地方協調,搞突襲式的密室政治,小圈子决定人選,嚴重影響黨内團結,對國民黨造成新的傷害。在其他地方選舉人選上也出現類似情况。
另外,民進黨執政如此濫權專權,弊端叢生,影響經濟與民生的停電事故不斷,防疫更是漏洞百出,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可朱立倫没有强力監督。民進黨支持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國民黨却未獲得民衆的廣泛認同與支持,民調政黨支持率不斷下挫,已被成立兩年多的台灣民衆黨超越,處境更爲困難。朱立倫不僅没有對此深思檢討與改進,反而仍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反向操作,發表一系列不當言論,企圖步民進黨走“親美抗中保台”之路,只會讓國民黨陷入更大困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8月號,總第296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