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台灣島内政局的變化以及海峽兩岸關係格局的變化,對兩岸經濟合作産生了重要影響,兩岸公權力主導推進的經濟合作中斷,原有經濟合作機制受阻,兩岸經濟合作轉向以市場爲導向、以民間爲主導、以大陸爲主要場域的發展方向。同時在新的形勢下,兩岸企業界在兩岸法律政策範圍内以不同的方式與手段尋求合作,開創了新的合作途徑與合作模式。
一、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形勢與新變化
去年春台灣島内政局發生“藍下緑上”的重大變化,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最大變數,加上海峽兩岸經濟形勢及國際經濟大環境的持續變化,兩岸經濟合作形勢出現新變化,呈現新趨勢。
(一)兩岸經濟合作的“黄金時代”結束,重新回到非公權力主導的民間合作時期
島内政權發生重大變化後,在没有基本政治互信基礎的情况下,兩岸兩會協商與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溝通機制中斷,兩岸公權力主導的經濟合作機制中斷,兩岸無法再簽署新的經濟合作協議,已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的落實也受到影響,兩岸經濟整合或經濟一體化發展嚴重受阻,兩岸經濟合作重新回到以市場爲導向、以企業合作爲主的民間合作模式時代,兩岸經濟合作的主體、性質與途徑等均相應發生變化。
(二)蔡英文當局兩岸經貿政策發生重大翻轉,經濟“脱中”成爲新的政策導向,既有兩岸經濟合作模式受到重大衝擊
蔡英文當局在“重國際輕兩岸”、“重美日輕大陸”與“重南輕西”的經貿戰略下,在强化同美日經濟合作的同時,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積極加强與東南亞、南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合作,以分散與削弱兩岸經濟合作。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講中提出了“告别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知名論斷,即要切斷與大陸的經濟合作,要改變與大陸日益密切的經濟關係,開始在經濟上推行“遠中”、“脱中”的“經濟台獨”路綫。上台執政一年時間内,蔡英文當局没有出台任何一項有利或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不斷收緊兩岸經濟合作政策,不僅將馬英九執政時期原本旨在與大陸自貿區對接的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取消,而且將2011年台灣“行政院”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小組整並。在這樣的政策環境導向下,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條件發生了逆轉,兩岸經濟合作嚴重受阻。可以説,蔡英文的兩岸及對外政策成爲影響兩岸經濟合作的最大變局。
受蔡英文兩岸政策與兩岸關係形勢變化的影響,兩岸在島内合作開創的“學甲契作合作模式”與“苗栗大閘蟹合作模式”也受到影響,無法進一步推廣。
(三)大陸經濟“新常態”與台灣經濟“新平庸”同時出現,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挑戰與帶來機遇
兩岸經濟合作與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形勢密切相關。過去20多年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台灣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移與資本輸出),爲兩岸經濟合作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了重大發展。如今兩岸經濟形勢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陸經濟發展進入重品質、調結構的發展階段,進入以中高速增長爲主的新常態,經濟發展政策導向與經營成本發生重大變化,給既有兩岸經濟合作方式或模式帶來壓力與挑戰。不過大陸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仍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預計還有20多年工業化發展時間,仍將爲兩岸經濟合作創造難得的歷史機遇。台灣經濟發展則進入“争3保2”的平庸發展時期,不再以追求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爲核心,而是强調“非核限煤”與“環保至上”的理想主義經濟理念,推動“創新、分配與就業”爲核心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不僅給企業投資與經濟發展帶來挑戰,而且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不利影響,加上台灣當局缺乏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足够動力,台灣企業對外或兩岸經濟合作的能力也相對弱化,也會影響到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與走向。
(四)兩岸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格局出現“陸進台退”新格局,兩岸産業合作競争態勢上昇,經濟競合關係成爲新常態
海峽兩岸的電子信息産業都有較大發展,都是高科技産業的主力。台商對大陸投資與産業合作也以電子信息産業爲主。2016年,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電子信息産業投資收益達2400億元新台幣,占台商大陸投資總收益3115億元的77%〔1〕。不過,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仍有較大區隔。長期以來,台灣在半導體産業與面板産業領域領先大陸,大陸每年從台灣進口大量集成電路晶片與大尺寸面板。
然而,大陸經過十多年的急起直追,兩岸在半導體與光電産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大陸與台灣在這兩大産業的發展能力與製造水平差距日益接近,正在超越台灣。在半導體産業領域,大陸加强對半導體産業的扶持與支持力度,不僅成立了半導體産業發展基金,大力鼓勵本地與海外企業半導體産業投資,並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大陸投入興建的12英寸晶圓廠達26個,其中12個已動工興建。2016年,大陸半導體産值達1.95萬億元新台幣,與台灣2.43萬億元相比差距不到5000億元新台幣〔2〕,預計2018年大陸半導體産值就會超過台灣。在面板産業領域,大陸於2016年正式超越台灣。據統計,到2016年第4季度,京東方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佔有率爲22%,高居第1(樂金以19.1%居第2位,群創以16.2%居第3位,友達以13.6%居第4位,三星以10.4%居第5位);預計到2020年,包括群創與廣州廠在内的鴻海集團市占率達到20.99%,京東方爲18.33%,樂金爲17.94%,三星爲14.04%,友達爲10.86%〔3〕。另外,2016年,大陸京東方電視面板出貨量爲4400萬片,居全球第3位,超過群創的4200萬片;華星光電3300萬片,超過友達的2700萬片。不過,目前大陸液晶面板自給率仍只有50%,大尺寸面板仍需要從台灣、韓國進口。
兩岸電子信息産業尤其是大陸半導體與面板産業的發展,正在改變兩岸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格局,大陸有全面超越台灣之勢,必將給兩岸電子信息産業與整個産業合作帶來深刻變革與影響。其中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台灣半導體與面板産業加快了在大陸的投資布局與兩岸的産業合作,同時兩岸同業競争也開始加劇,未來海峽兩岸在這個領域的合作與競争并存,並改變世界産業格局。
(五)兩岸人才争奪戰成爲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競争的新議題
人才交流是當代經濟合作中的一個重大議題,一個企業的成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人才。台灣在經濟發展尤其是高科技産業發展過程中培養與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而大陸企業的擴張與國際化發展,急需專業與複合型人才。據美國謀智(Mozilla)與英國智庫Canribou-Digital聯合發表的全球APP經濟報告,台灣人才素質位列全球前10名之内,台灣在軟件人才領域也位居前列〔4〕。近年來,大陸企業以更爲優厚的待遇吸引台灣人才加入,並促成一大批台灣優秀科技或管理人才到大陸發展。台灣方面則認爲是大陸企業“搶錢又搶人”,是惡意“挖角”,是不正當競争,並出台一系列政策進行限制。在現行兩岸政策法規之下,如何實現科技人才在兩岸之間的有序流動,發揮最大潜能與效力,實現兩岸人才資源的充分合作,而不是惡性挖角與强行限制,是兩岸經濟合作面臨的又一新課題。
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向與新模式
在兩岸公權力主導的經濟合作受挫受阻情况下,台灣企業界在生存發展壓力與大陸巨大發展潜力吸引下,持續與大陸企業展開包括相互投資、交叉持股、以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濟合作動向與模式。
(一)“化敵爲友”,由競争對手變爲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
“宸鴻模式”是典型代表。在兩岸經濟與商業往來中,同行、同業之間出現競争關係是不可避免的,經常采取相互指控對方專利侵權與互打官司以遏制對方,更成爲近年企業間競争的一個普遍性方式,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在新的經濟形勢與面臨新的競争對手情况下,原本屬於競争對手的兩岸企業開始“化敵爲友”,以交叉持股與相互投資方式進行策略合作。宸鴻公司是台灣知名觸控面板企業,在大陸有諸多投資,也是蘋果供應商,其優勢是玻璃觸控及後段貼合服務;其競争對手大陸歐菲光則是大陸手機觸控面板供應商,優勢在於前段塑膠薄膜觸控技術以及精密光感測模,也開始争取蘋果訂單。雙方是同行兩個知名企業,自然是競争對手,雙方曾因專利問題相互控告。然而,鴻海集團下屬的業成公司開始有意進軍觸控面板領域,而且依靠集團優勢可能争取到蘋果觸控面板市場,這對宸鴻與歐菲光搆成新的競争壓力,於是宸鴻與歐菲光雙方做出重大戰略妥協與决定,通過交叉持股方式建立合作關係:歐菲光將參與認購宸鴻公司私募股,共投資18億元新台幣,持股比重達到5.46%,成爲宸鴻第二大股東;宸鴻將投資9億元新台幣取得歐菲光股票,持股最多爲0.5%,並將合資成立新公司,以鞏固雙方在觸控面板領域的市場地位〔5〕。
(二)“以債轉股”,由債主變金主的合作共贏模式。
兩岸企業在長期相互投資與合作經營過程中,形成不同程度的債權與債務關係。大陸知名移動視頻企業樂視於2016年出現嚴重財務危機。台灣仁寶公司是樂視公司智能手機的主要代工企業,雙方有投資合作關係,樂視積欠仁寶公司債務(應收帳款)達82.9億元新台幣,樂視巨額虧損事件曾一度讓仁寶公司股價大跌。2017年初,雙方通過協商談判,達成新的戰略合作共識:仁寶“以債作股”方式入股樂視旗下子公司樂視致新公司,交易金額爲30.98億元新台幣,仁寶持股2.15%;未來樂視致新股權重組後並入樂視網,並在2019年底之前申請上市〔6〕。仁寶“以債轉股”的主要目的是着眼未來將積極承接樂視電視盒、電視機、智能手機等業務,實現互利雙贏。
(三)“外資轉陸資”的經濟合作模式
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大陸企業在島内的經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台灣當局嚴格的法律政策制約與影響。於是大陸企業通過並購國際跨國公司及其在台灣島内的分公司,成爲一種變相的兩岸經濟合作方式。聯想並購IBM公司PC業務後率先間接進入台灣島内市場,開創了“外資變陸資”在台間接投資合作的先例。盡管台灣當局對大陸企業投資台灣管制嚴格,進展並不順利,但大陸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與持續擴大的海外並購浪潮,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台分公司因大陸企業並購變成陸資企業,一些大陸企業將此一模式作爲進軍台灣市場的重要途徑。“智亞半導體模式”是典型代表。2017年初,大陸企業收購外商在台的智亞半導體公司,結果在台外企變成陸企即外資轉陸資,獲得台當局認可,也計入台灣當局統計的大陸對台投資項目,導致1-2月大陸企業對台投資金額增長2倍之多。預計未來這一合作模式會越來越多。
(四)“台資轉外資”海外間接合作模式,也稱“美律模式”。
大陸企業投資入股台灣企業,實現合作,本身是一個好的路徑選擇,但受到台灣當局政策的嚴格限制。兩岸企業爲了共同的利益與發展,乃采取另類變通方式。2016年,大陸立訊精密公司决定投資37.8億元新台幣入股台灣電聲元件龍頭企業美律公司(投資後持股25.4%),實現合作,但台灣當局反對這一投資並購案。於是,台灣美律公司選擇在境外(包括香港)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成爲變相的外資企業,然後與合作對象大陸企業實現投資與交叉持股合作,以突破台灣方面的政策限制。2017年2月,台灣美律通過香港子公司與立訊子公司東莞立訊簽訂合資協議,將旗下美律電子(上海)以及美律電子(惠州)兩家公司分别出售給東莞立訊,並分别取得51%的股權,在境外實現投資合作。
(五)“顧問代理”商業營運合作模式
主要是大陸企業與台灣企業在島内合作爲突破台灣當局政策法規限制所創立出的一種合作模式。爲開拓台灣市場,2015年11月,大陸知名OTT業者愛奇藝設立“台灣站”,但台灣當局不允許設立分公司。2017年4月20日,愛奇藝宣佈,將以“顧問身份”,與台灣代理商歐銻銻娱樂公司進行製作合作,開發台灣原創内容産品。其目標有三:一是建構兩岸影視交流平台;二是爲扶持網絡原創影音内容的創作,愛奇藝台灣站將於2017年4月啓動“愛奇藝號”自媒體業務,打造影視平台服務,從事人才培訓及提供平台資源;三是與歐銻銻娱樂共同打造符合台灣特色的原創内容産品〔7〕。這是在市場導向下的一種新的兩岸商業合作模式。
三、“大陸機遇”導向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選擇
在兩岸關係發展出現重大變化與台灣當局兩岸經貿政策趨於消極的背景下,兩岸經濟合作轉爲以大陸爲主要合作場域及以“大陸機遇”爲導向的兩岸經濟合作態勢。
(一)大陸“區域發展導向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蔡英文當局上台後放棄馬英九執政時規劃、有意與大陸自貿區對接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建設,又失去原本最期待的參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機會,台灣對外區域經濟合作嚴重受挫,於是台資企業轉向參與大陸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將成爲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式。其中,台灣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綫國家或地區經濟建設,將成爲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選擇。台灣當局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態度消極,比較排斥,而且在新的兩岸政治形勢下兩岸已無法實現兩岸“一帶一路”合作,但大陸歡迎台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而且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台商赴“一帶一路”境内地區考察。台灣企業界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態度積極,參與願望强烈。據報導,台企聯計劃集資1500億元人民幣,選擇大陸多個地點布局“一帶一路”建設。其中西南地區成爲台商布局“一帶一路”的重要選擇。台企聯會長王屏生有意到雲南瑞麗口岸與廣西東興口岸等地投資。兩岸企業界與學界廣泛討論台商參與“一帶一路”的方式與途徑。在互聯互通與能源基礎設施爲主的“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台灣企業要找好角色定位頗爲重要,盡管不大可能扮演主導或龍頭性角色,但可以發揮台灣企業提供産品、技術與服務等優勢,扮演在“一帶一路”區域合作中“你無我有”與“你有我優”的角色。
(二)大陸“園區建設導向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大陸在經濟發展與經濟建設過程中,不斷推出不同性質與不同開放程度的園區規劃與建設,從而不斷爲兩岸經濟合作開闢新渠道。
一是參與大陸自貿區的投資與合作。大陸已先後設立了七個自貿區,提供更多特殊優惠政策,尤其是福建自貿區還有專門的涉台開放内容,台商也積極布局,將成爲未來兩岸園區經濟合作的重要選擇。二是國家級新區合作,到目前包括雄安新區在内總計設立了19個國家級新區。這些新區投資均是對外開放的,也積極鼓勵與吸引台商投資合作。三是其他地方重要經濟開發區與産業園區。四是大陸不同類型的兩岸産業園、科技園與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等區域發展。
(三)大陸“産業政策導向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海峽兩岸均有不同的産業政策規劃與重點産業發展設計〔8〕,這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重大利基與條件,但因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台灣方面已放棄兩岸産業合作政策,於是當前與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主要途徑是着眼大陸主導的産業規劃與産業布局。包括“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雲計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大陸每一項國家重大産業或經濟政策方案或規劃的出台,都預示着政府政策的導向、傾斜與支持,會帶來龐大的政策市場商機。台商非常關注大陸經濟發展趨勢,善於抓住中央經濟政策導向所帶來的商機,將爲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生産巨大的政策動因,不斷推進兩岸産業與經濟合作,也是未來合作的重要方向。
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爲兩岸産業與經濟合作開闢了巨大空間,也提供龐大商機。現階段與未來最值得關注與頗具潜力的産業合作主要包括了面板、半導體、機器人、AI(人工智能)、循環經濟、跨境電子商務、醫療、健康、養老等産業。當然,任何一個行業與領域,只要有條件與利基,都是兩岸産業合作的目標,只要掌握關鍵技術與核心競争力,都會找到合作的利基。
(四)大陸“市場規模導向”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或誘因是大陸龐大的人口與市場規模。大陸有人口13億人,GDP總量超過10萬億人民幣,年進口量接近2萬億美元,這種人口與市場規模成爲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台灣企業開拓大陸市場的重要動力源。台灣企業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特長、技術産品與銷售渠道是與大陸經濟合作的重要資産。就不同行業與産業觀察,大陸龐大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强化了兩岸産業與企業合作。如一年全球19億支智慧型手機市場,大陸占了近30%;2017年大陸的液晶電視銷售量近6000萬台,占全球市場的30%;大陸記憶體消費量占全球的50%。依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2015年,全球電商規模超過2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電商規模近2萬億美元,其中B2C市場爲6170億美元,居全球之首〔9〕。目前大陸健康産業市場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10〕,發展前景廣闊。台商要充分通過自己的優勢與大陸開展合作,積極參與與開拓大陸的市場,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五)大陸“地方政府導向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岸公權力的經濟合作無法持續,兩岸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也日益困難,但仍以促進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大陸地方政府仍然致力於與台灣企業的投資合作,尤其是鼓勵先進、創新、緑色産業項目合作。台商在看好大陸市場潜力的同時,也希望争取到更爲優惠的地方政策待遇。在這種背景下,大陸地方政府主導的兩岸經濟合作有所發展與突破,其中有近兩年來三個重要案例:
一是台灣半導體龍頭企業台積電與南京市政府合作興建台半導體産業園。2015年底,宣佈在南京投資半導體廠,第一期投資30億美元,2016年初動工興建,標誌着世界最大晶圓代工企業全面布局大陸市場。
二是台灣宏達電公司與深圳市政府的新興産業合作。2017年3月雙方成立國際虚擬實境研究院(IVRI),雙方將共同在“虚擬實境”相關設備、技術、行業應用、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合作,希望帶動相關産業的轉型昇級,同時以研究院爲核心,在深圳構建良性循環發展的虚擬實境生態系統〔11〕。以智能手機起家、開始大力發展VR産業的台灣宏達電公司,看好大陸市場,與大陸不同領域的企業開展更大範圍的合作。2017年3月,宏達電與華納影業公司達成策略伙伴關係,獨家成爲知名導演史蒂芬斯皮柏新作“一級玩家”所有虚擬實境(VR)的内容製作,以及綫上綫下推廣活動的獨家虚擬實境合作伙伴。另外,宏達電與國美簽訂合作協議,將成爲國美虚擬實境電影院技術合作伙伴,爲國美2017年在大陸首批一百家虚擬實境電影院提供支援。
三是鴻海集團與廣州市政府合作建設顯示器全生態産業園區。2017年3月,鴻海集團宣佈在廣州興建以10.5代顯示器爲核心的全生態産業園,占地面積達1.5平方公里,投資金額達610億元人民幣,預計月能産9萬片,預計年産能達920億元人民幣〔12〕。據報導,這一龐大顯示器産業生態園區帶來包括亞翔、漢唐等上百家供應鏈企業,鴻海下屬企業就有京鼎、天鈺、榮創、群創、陽程等以及國際大廠思科、康寧等參與。另外,2017年4月,台灣隆達公司與安徽滁州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在當地投資興建蘇滁現代産業園,占地12萬平方米,以LED晶片、封裝等産品爲主,預計2019年量産。這一經濟合作模式或路徑是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
(六)大陸“共享經濟導向”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
大陸龐大的人口規模、互聯網信息時代發展與普遍的智能手機使用,造就了大陸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龐大商機,爲兩岸經濟合作開創了新的機遇與渠道。短短兩年時間内,大陸共享單車就呈現爆發式的發展,爲兩岸自行車行業及相關零部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摩拜與OFO兩大共享單車平台預計2017年單車生産量超過1000萬輛。台灣一向是自行車及零部件的重要生産與技術提供者,於是大陸龐大的市場需求與台灣及台商的生産供給形成一種行業的供需合作。盡管走中高價與休閒運動車的台灣自行車龍頭企業美利達堅持走高端發展路綫,不願意進入大陸單車共享平台,但其他自行車行業與上下游企業則表達了强烈的合作意願,而且已加入大陸共享經濟産業鏈。據報導,台灣“輪胎雙雄”正新與建大兩家企業,已成功打入摩拜與OFO兩大共享單車車胎供應鏈,帶動兩家企業在島内、大陸及東南亞等地工廠的生産。其中建大預測2017年共享單車車胎供應量將超過1000萬條〔13〕。同時,全球鏈條龍頭生産企業台灣桂盟集團軍一舉拿下大陸共享單車市場近80%的鏈條訂單。據最新報導,大陸共享自行車爆發式發展,像及時雨,讓台灣輪胎業擺脱衰退,預計2017年自行車需求量增至3000萬輛,較2016年增長10多倍,台灣輪胎雙雄正新與建大鎖定潜力商機,聯合打入與摩拜合作密切的鴻海富士康供應鏈,2017年共享自行車胎出貨量大爆發,全年上看2000萬到3000萬條規模〔14〕。大陸共享經濟發展將爲兩岸經濟合作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
(七)大陸“産業供應鏈導向”的兩岸經濟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與分工精細化背景下,國際産業鏈不斷深化與發展,兩岸也加入這一國際産業鏈與供應鏈,形成兩岸緊密的産業與經濟合作體系,並持續圍遶産業鏈進行合作,以求得新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台灣企業參與大陸主導的産業供應鏈體系,實現一種共同參與式的合作發展。其中有三種主要參與合作方式。
國際跨國公司主導的包括台灣與大陸企業在内的國際供應鏈,是兩岸企業的國際經濟體系的合作。其中蘋果供應鏈最爲典型。2012年開始,蘋果每年公佈供應鏈名單,包括材料、零組件與最終組裝服務商名單,公佈名單大約占供應鏈企業總數的97%。根據瑞信證券公司資料,2016年度蘋果從手機到電腦的供應鏈分佈情况是:以大陸有349家廠商居首,其次是日本的139家廠商,第三是美國的60家廠商,第四是台灣的42家廠商〔15〕。在發展趨勢上,蘋果供應,日本與美國廠商持續减少,大陸與台灣企業持續增加。蘋果公佈的2017度前200大供應鏈企業名單中,台灣有39家,較2016年度少了友達、谷崧與兆利等3家。其中,鴻海集團有27個廠區據點入列,是蘋果供應鏈台灣企業的最大贏家〔16〕。2017年度與2012年度相比,蘋果供應鏈企業總數由156家增加到200多家,但台灣供應鏈企業數一直爲39家(期間略有變動),顯示台灣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變化不大。盡管如此,蘋果供應鏈支撑起台灣電子科技産業一片藍天。據凱基投資顧問公司研究,蘋果iphone系列商品對2017年台灣企業獲利貢獻達13%,比2007年的4%增長2倍以上,外資買超台灣10大個股半數是蘋果供應鏈企業〔17〕。
當然,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不僅只是蘋果供應鏈的一環,還有其他企業的供應鏈的一環。如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不只是蘋果的晶圓代工者,也是高通、博通、英特爾、新思國際等晶片供應商代工。就是説,台灣有强大的參與國際供應鏈的能力與優勢,爲兩岸産業鏈與供應鏈合作提供了經驗與借鑒。
台灣大型企業在大陸投資形成的兩岸産業合作與供應鏈體系,成爲兩岸産業合作的重要形式,並應作爲未來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大鷄帶小鷄”的集團式發展模式。就是一個台灣大型企業到大陸投資重大項目,帶動相關上下游配套産業的共同投資,就近供應相關産品,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産業鏈。近年,台灣兩大半導體制造商台積電與聯電分别加快在大陸的投資布局,促成與帶動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大陸的發展。2015年,聯電公司在厦門投資,建立聯芯公司,2016年底正式投産,以40納米制程技術爲主,月産能約1.1萬片。2017年3月,台灣“投審會”批準聯電公司以更先進的14納米在台量産後可將落後一個世代的28納米制程技術授權厦門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將加快大陸東南半導體産業的新發展。2016年,台積電在南京的半導體廠正式興建,同樣帶來大批供應鏈企業。台灣日月光集團營運長吴田玉表示,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兩岸基本呈現“8成合作、2成競争,百分之百正能量”,兩岸可能形成“大中華産業鏈”〔18〕。
大陸企業主導形成的兩岸産業鏈與供應鏈將成爲未來兩岸産業合作的重要趨勢與方向,並造就“中華産業鏈”。華爲供應鏈上就有不少台灣企業。從“紅色供應鏈”到“大中華産業鏈”。在經濟全球化與分工精細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廣泛與密切,從而形成復雜的産業鏈與供應鏈,在電子科技産業尤爲明顯。蘋果供應鏈就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爲主、全球許多國家或地區企業參與的一個復雜供應鏈,其中,兩岸企業在這個産業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關係發展中,也形成龐大、復雜的産業鏈與供應鏈,也可稱爲“中華産業鏈”,同時隨着技術的進步與兩岸經濟形勢的發展,這些産業鏈與供應鏈内部結構也在變化。尤其是大陸的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企業實力增强,在兩岸産業鏈中的地位與角色上昇,對原本優勢的台灣企業提出挑戰,於是在台灣出現了所謂的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及對台資企業的威脅。這是台灣業界對大陸同業與競争者的擔憂,也有台灣媒體炒作之意。産業鏈與供應鏈是不斷發展的,是競争的,是推陳出新的。台灣企業只有融入紅色供應鏈,共同做大供應鏈,共建中華産業鏈與供應鏈,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消極的排斥與對抗是没有出路的。
兩岸大企業竄起兩岸不同的産業供應鏈。華爲是大陸知名的通信基礎設備供應商,也是全球智能手機製造商,2016年全球出貨量達1.39億支,居全球第三位,僅次於蘋果與三星。華爲在台供應鏈企業衆多,包括了台積電、聯發科、晶技、大立光與群創等。類似的兩岸産業供應鏈相當普遍,充分實現了兩岸資源的有效配置、雙贏合作與共同發展。
在産業供應鏈經濟合作思維下,台商不應懼怕或排斥所謂的“紅色供應鏈”,而是應參與這一供應鏈,實現共同發展。台灣中華徵信研究所對250個中型企業集團旗下企業對大陸投資報告顯示,“營業收入衰退,但獲利大幅成長”的現象,認爲應是“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壓力促成台商集團軍逐漸轉型,即“紅色供應鏈”挑戰對台商轉型是動力〔19〕。這才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正向思維與發展方向。
注釋 :
〔1〕陳碧芬,“上市公司大陸收益激增四成”,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4月19日,A2版。
〔2〕“兩岸科技産業競合在兩會後應有的新作爲”,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3月17日。
〔3〕林宏文等,“郭台銘奇襲三星計劃”,台灣《今週刊》,第1055期,2017年3月。
〔4〕簡立峰,“台灣軟體産業的下一步”,台灣《聯合報》,2017年4月30日,A14版。
〔5〕朱豐瀛,“宸鴻携手歐菲光,力抗鴻家軍分食蘋果”,台灣《新新聞》,第1569期,2017年3月30日-4月5日。
〔6〕陳昱翔,“30億入股,仁寶將獲樂視網股權”,台灣《聯合報》,2017年3月29日。
〔7〕何英煒,“愛奇异揪歐銻銻,共制台灣原創節目”,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4月21日,A17版。
〔8〕蔡英文當政後推出並推動“5+2”創新産業,後發展爲5+2+3等10大産業,分别是亞洲硅谷、緑能科技、生醫、智慧機械、軍事務防、新農業、循環經濟、數位創新、文化科技、晶片(AI)設計與半導體前瞻科技。
〔9〕楊日興,“全球電商規模逾25兆美元,陸B2C市場稱冠”,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A12版。
〔10〕王萌,“健康産業應求健康發展”,《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4月25日,09版。
〔11〕何佩儒,“宏達電與深圳市府合作”,台灣《聯合報》,2017年3月28日。
〔12〕鄭淑芳,“廣州10.5代廠動工”,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3月2日,A3版。
〔13〕張如行,“大陸共享單車提振島内自行車業”,《台灣週刊》,2017年第14期,第28頁。
〔14〕高行,“陸共享單車夯,台廠爆發”,台灣《聯合報》,2017年4月30日。
〔15〕張殿文,“iphone7戰略揭密:兩岸産業鏈傳奇”,香港《亞洲週刊》,2016年第38期。
〔16〕王中一、涂志豪,“蘋果最新200大供應鏈名單”,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3月29日。
〔17〕簡威瑟,“台股獲利13%蘋果貢獻的”,台灣《聯合報》,2017年4月28日。
〔18〕陳秀蘭等,“打造大中華IC産業鏈,兩岸共榮”,台灣《旺報》,2017年2月8日,A4版。
〔19〕中華徵信研究所對産值介於20-50億新台幣的台灣中型企業集團調查顯示,2017年度旗下企業營業總收入爲14806億元,其中在大陸的營業收入由2016年度的3810.76億元降爲3625.24億元,衰退4.87%,税後收益却由43.25億元上昇爲52.74億元,增長21.94%。台灣《工商時報》,2017年3月29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6月號,總第234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