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透視當前兩岸關係風險點

  對兩岸關係而言,2019是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内外因素正發生或將發生重要變化。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對台重要講話,確立新時期大陸對台政策的目標、方向和底綫。美國爲配合對華遏制戰略,貿易戰、台灣牌雙管齊下政經並用,中美在台海展開激烈博弈。台灣島内政治生態進入新的板塊變化期,自下而上的公民社會思潮及庶民力量衝擊傳統藍緑二元格局,美國以前所未有的力道公開介入台灣選舉,蔡英文當局高度配合美國戰略藉以對抗大陸,推動“修法”阻斷兩岸交流威嚇台灣民衆等等,新舊矛盾交織,内外變數共存,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叠加的態勢,這就决定了2019年的兩岸關係勢必進入一個高風險期。

  一、美國頻打“台灣牌”,挑戰一個中國紅綫

  2017年12月美國白宫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年1月五角大樓推出的《2018國防戰略報告》,都公開直接地將中國作爲主要威脅和戰略競争對手,拉開了中美戰略對抗的大幕。在特朗普上台後推出的印太戰略布局中,台灣的定位包括幾個方面:重要的自由民主盟友、戰略利益相關者、安全合作伙伴、强化美國在“亞洲—印度洋地區”影響力以抗衡中國的支點。在美國戰略界的判斷是:過去行之多年一個中國的政策框架局限的美國打“台灣牌”的發揮空間與力道,必須有所突破。因此近三年來美國在立法方面全面提昇美台關係,力圖使一個中國空心化。2018年,特朗普簽署了美衆參兩院先後以無异議方式通過《與台灣交往法》,這是繼1979年美國制定《與台灣關係法》之後,又一個最具政治意義的、最爲嚴重的干涉中國台灣問題的美國國内法。2019年,美國會又推動“台灣保证法”旨在落實《與台灣交往法》,使美台交往突破“非官方”界限。

  在軍事合作方面美台則達到1979年以來最爲密切的程度,“2018年度國防授權法案”、“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亞洲再保证倡議法案”,推動美台軍售“常態化”和安全防務聯合的快速昇級,具體包括:推動美國定期移轉讓台灣維持足够自衛能力所需的防禦裝備與服務,促進美台資深軍官與資深官員互相交流,擴大台灣人員在美受訓,美台雙邊海上聯合演習,評估考慮“美台軍艦相互停靠”的適當性與可行性等等。就台軍戰備情况提交評估報告並計算台灣的“防衛能力”,支持並强化台灣的軍事實力、擴大美台聯合演習、軍售及高層軍官交流。2018年,美國務院批準了對台轉移潜艇技術的“營銷核准证”,準備以商售方式爲台自製潜艇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持。同時,美軍艦也頻頻通過台灣海峽,2019年以來更達到每月一次。7月,美又宣佈了包括M1A2主戰坦克與“毒刺”防空導彈在内的22億美元對台軍售項目,是特朗普上台以來第四次也是金額最高的一次。

  美國上述做法,直接挑戰一個中國原則,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成爲當前威脅兩岸和平與台海地區穩定的中最大風險。而台灣問題事涉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政府龢民意在此問題上高度一致,絶無妥協退讓可能,中方多次表達了“不惜一切代價”的决心。中美之間圍遶和維護一個中國和破壞一個中國展開多個回合的激烈較量與鬥争。面對美國的挑釁,國防部長魏鳳和在2019年“香會”上表示,任何分裂中國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任何干涉台灣問題的行徑都注定失敗。維護國家統一是軍隊的神聖職責。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能維護祖國統一,那還要解放軍干什麽?2018年以來,大陸軍機軍艦繞島巡航常態化,台海地區軍演密集化,一來宣示主權,二是對島内“台獨”勢力尋釁和美國的頻頻介入實施戰略威懾。針對美國對台軍售,中國外交部宣佈,美方向台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損害中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爲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將對參與此次售台武器的美國企業實施制裁。可以預見,中美在台海的戰略博弈將是持續的、長期的,也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内兩岸關係最大的風險點。

  二、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昇高台海衝突

  蔡英文上台以來,因爲内部施政不佳,民調低迷,唯一可依靠的就是全面迎合美國打台灣打牌,倚美抗陸,倚美謀獨。對於美國的利用,民進黨當局甘當棋子,2015年,蔡英文競選期間訪美,就反復明確表態要“融入”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上台後更積極尋求進入美國的戰略布局,自稱台灣是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自由民主“國家”,台灣將在區域穩定上,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會與美國合作,穩定朝鮮半島情勢;她還特别提到,台灣是“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的相關者,“我們不只願意保衛自由、開放的共同成果、更願意守護以法規爲基礎的國際秩序”。

  有美國作後盾,蔡英文當局有恃無恐,不斷叫囂“當前台灣面對的威脅,包括軍事威脅、“外交打壓”,也包括社會滲透,甚至經濟安全的傷害,强硬表示“不會在壓力下屈從退讓,甚而犧牲台灣‘主權’”,賴清德公然宣稱““我的確是‘台獨’工作者”,根據民進黨的《台灣前途决議文》,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019年7月,蔡英文借出訪過境美國,宣稱“突破之旅”,進入更名後的“辦事處”,會見“友邦”人員、哥大發表演講,企圖借“外交成績”轉化爲低迷選情的加分效果。

  蔡英文上述做法,不斷衝撞一個中國紅綫,挑戰大陸的容忍度,一步步將兩岸關係置於風險高發的境地,大陸反“台獨”的措施的密度及强度亦將不斷昇級。

  三、蔡英文爲選舉煽動民粹、製造兩岸對立

  2019是台灣選舉年,也是兩岸關係高風險年。蔡英文執政以來,提振經濟無力,照顧民生無方,社會矛盾激化,民怨累積形成韓流,嚴重衝擊民進黨執政基礎,“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慘敗,就是民衆對民進黨當局的不信任投票。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對蔡英文形成重大挑戰與威脅,之後如柯文哲加入,形勢更爲復雜,雖有美國力挺,但無可争議的是,“討厭民進黨”已成台灣最大黨,這就注定了蔡英文的連任之路布滿荆棘。

  值得關注的是,韓流與柯粉的後面,反映了台灣政治生態正發生重大變化,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傳統的精英式的政治人物,經過2輪政黨輪替後,失去了基層人民的信任與興趣。全球化造成的草根階層被剥奪感强烈,底層對精英説“NO”,爲非傳統非典型政治明星脱穎而出提供了土壤。公民意識上昇,庶民經濟到庶民政治的推進。其基本特點,一是自發性與自主性,二是重經濟民生,三是非理性具暴發力,四是對政治人物信任度低忍耐度降低週期變短。

  在這樣的情勢下,蔡英文面臨一場政權保衛戰,可以説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如一任而終,不僅其個人的巨大失敗,更是對“台獨”全面執政最根本的否定,因此,蔡英文龢民進黨將極盡一切可能争取連任,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因此,蔡選情越不好,台灣和兩岸關係出現突發性事件的風險越高。其一,極有可能在選舉關鍵時刻抛出議題暴冲“台獨”,逼大陸出手反制,昇高兩岸緊張,煽動“反中”民粹,藉以凝聚本土選票。其二,美台聯手在台海製造事端,挑起中美對抗,爲蔡助推選情。其三,民進黨當局針對采取“奥步”製造突發性事件,或污指“有外力介入”,借此以行政手段干擾選舉正常進行,或爲不承認選舉結果尋找藉口。

  綜上所述,2020年1月台灣地區兩項重要選舉之前,是兩岸關係的特殊敏感期與重要風險期,島内選戰越激烈,蔡英文選情越不妙,兩岸關係突發風險的可能性就越高。

  四、民進黨“修法”破壞干擾兩岸對話與交流,使兩岸關係蒙上“緑色恐怖”陰影

  近幾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惠及台灣同胞的系列政策,包括惠台31條、台胞居住证等,全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事實表明,這些政策順應了台灣民意對改善經濟民生的强烈期待,保证了兩岸民衆對交流的正常需求,照顧了台企台胞的切身利益,促進了兩岸經濟和社會一體化的進程,在現實中激發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動能,夯實了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基礎。展現了大陸引領和塑造兩岸關係的作爲與能力,也突顯了民進黨當局對台灣經濟民生的無能與無力。

  面對這樣的形勢,民進黨民進黨當局千方百計阻斷兩岸交流,推强行推動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改後的規定,兩岸間涉及政治議題的協議,須由台行政機構在協商開始90日前向民意機構報告,經全體民意代表四分之三出席、出席人四分之三同意後,才能開啓協商。行政部門完成協商後再送民意機構審議,再經全體民代四分之三出席、出席人四分之三同意後,再由台“中選會”辦理全台“公投”,有效同意票超過投票權人總額的半數者,協議草案纔可通過。“雙審議”以及“公投”的限制,等於阻斷了兩岸協商談判解决争端與政治分歧的可能性,也等於是斷送兩岸和平的前景。

  不僅如此,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民衆特别是青年世代西進大陸發展意願快速昇高,民進黨當局還威脅台灣民衆,去年大陸對台胞發放居住证,台“陸委會”就對台灣同胞發出恐嚇稱,台灣民衆領取大陸“居住证”可能被收個人所得税,以及會面對更多監控與暴露隱私等等,“陸委會”還以“正研議和評估限制領取大陸居住证者擔任重要機密或敏感公職”相威脅。今年7月蔡英文更在其臉書上宣稱,要在台“立法院”下個會期會完成所謂“中共代理人”的“修法”,聲稱要借此舉“嚴格規範”台灣民衆、法人、團體或機構爲大陸進行“危害”台灣安全的政治宣傳、發表聲明,參加大陸所舉辦的會議等等。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指出,民進黨當局近期一連串極具針對性的“修法”,是意圖扼殺中斷兩岸交流與聯繫,是“自絶台灣的生路、斷送台灣年輕人的未來”,讓台灣徹底變成一座孤島。民進黨當局此舉是要以“緑色恐怖”斷絶兩岸人民的往來,嚴重損害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斷送兩岸交流的既有紅利,更給未來兩岸關係蒙上巨大的陰影。

  當下,民進黨當局動輒祭出緑色恐怖大棒,打壓支持統一的政黨和人士,威脅希望分享兩岸交流紅利的台灣民衆,充分暴露其危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本質。但歷史會證明,大勢不可逆,民心不可違,阻擋兩岸交流、危害兩岸和平的倒行逆施注定不會成功。

  (發表於“華夏經緯網”2019年8月1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