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平發展大勢所趨兩岸交流持續深化

  台灣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謝鬱今日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2010年兩岸交流還會向更高層次提昇,在經濟面、事務面的交流將會繼續深化。

  “胡六點”描繪藍圖是對台工作的政策指南

  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六點意見。

  謝鬱表示,這六點意見是新形勢下指導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描繪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藍圖,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産黨關於國家統一理論的最新成果,爲對台工作和推進國家和平統一指明瞭總體方向。這六點意見從法理和政治層面的進一步鞏固和强化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繼承和發展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是最新理論成果與政策闡述,它正確判斷了我國國情、兩岸關係形勢和國際形勢,論证了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關係,將在很長時間内發揮重要的政策指導性作用。

  2009年兩岸對話呈現多層次、多結構、多面向的特點

  謝鬱認爲,從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以來,兩岸間對話協商形成了多層次、多面向的平台,其中最高層次就是國共政黨平台,這是兩黨領導人的直接對話機制,對兩岸關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和兩岸關係發展方向進行高層次的溝通和對話,雙方瞭解彼此的想法,尋求並達成多項共識,不斷强化和鞏固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09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吴伯雄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並舉行會談,這次會談是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訪問大陸建立的兩岸政黨溝通交流平台的繼續和發展。2005年開啓的國共兩黨領導人高峰會談,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功不可没,是一個開創歷史、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談,使得國共兩黨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建立起了對話機制。2009年胡錦濤並與吴伯雄的會見,實際上是雙方在新形式下對兩黨交流平台的一個新發展,從大格局着眼,高瞻遠矚,把握規劃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

  兩岸對話的第二個層次是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兩會協商談判平台,這是兩岸官方授權的事務性協商機制,是關於兩岸交流的實務面、操作面、技術面的平台,自2008年恢復以來,定期開展協商談判,簽署多項交流協議,在兩岸關係中發揮着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兩岸對話的第三個層次是以海峽論壇爲代表的各種民間交流平台,有學術交流、經貿洽商、民間社團交流、文化藝術匯展匯演等,充分體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與紅利由兩岸人民共同分享”。

  2009年兩會商談取得豐碩成果,未來應向更高層次發展

  謝鬱談到,兩會商談取得了豐碩成果,步入了機制化、常態化的軌道,兩會商談迄今爲止在事務面、交流面和經濟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9年兩會協商共簽署6項協議、達成1項共識,使兩岸經貿合作與人員往來更爲順利更爲便捷,極大地照顧到了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惠及台灣民衆,極大地促進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爲兩岸交流與未來長期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謝鬱認爲,但兩岸對話不應僅僅停留在現有事務性層面,因爲兩岸關係一旦没有政治層面的溝通對話,尋求化解分歧,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存在隱憂,存在不穩定性、脆弱性。1999年,兩會商談因李登輝講“兩國論”而被迫中斷,説明政治因素會嚴重干擾到經濟面、事務面的協商進展和成果落實,所以未來兩岸對話要循序漸進、努力求同化异,在擴大共識的基礎上尋求解决兩岸政治分歧的有效辦法。

  兩岸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2010年兩岸交流將會繼續深化

  談到兩岸關係在2010年的發展時,謝鬱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經歷坎坷和波折以後,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是客觀的需求。在2010年,兩岸經濟面、事務面的交流將會繼續深化。

  謝鬱表示,兩岸民衆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交流的擴大及深化已勢所必然,目前每年兩岸人員往來400多萬人次,兩岸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這麽大規模的交流當然需要和平發展,要讓人民從中獲得民生與發展的紅利。從2008年到2009年底,諸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是兩岸人民切切實實享受到了的。從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的“三通”,到未來第五次兩會商談要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下,2010年兩岸交流還會有更大更好更深入的發展。

  謝鬱最後表示,經過2009年,兩岸關係在2010年的發展還會向更高層次提昇,一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深化,類似經濟合作協議的文教交流協議會積極推動,促使文化交流、學術領域也形成機制化和常態化。例如,台灣當局要進一步開放大陸學歷的認证,現在台生在大陸是“同等待遇”、“同等收費”的,那麽大陸學生在台灣是不是也應有相應的政策開放。二是兩岸各方更期待能開展政治領域的對話和接觸,增進並鞏固兩岸政治互信,化解政治分歧,爲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提供有力保障,相信這也都是兩岸民衆在2010年非常樂見的。

  (中國台灣網2010年01月0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