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歌是伴隨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或念的歌訣。其主要内容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對祖先和鄉土的讚頌與思念,對經受痛苦的怨恨和哭訴。它産生並盛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隨着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有些儀式便逐漸被遺忘或淘汰,這些歌訣也會跟着有所改變甚至消失。就儀式應用的情况來看,儀式歌訣可以分爲四類:訣術歌、節令歌、祀典歌、禮俗歌。現將客家民間各類儀式歌撮要舉例分述如下。
訣術歌。在人們對大自然的威力尚不認識或不完全認識而對語言的力量又非常崇拜的時候,便企圖用幻想的語言去打動神靈,以達到祈福、免灾的目的,於是便逐漸衍化爲訣術歌。它常被巫婆和神漢用來從事巫術活動。如過去高頭鄉高北村有一種异俗:祈保日。它酷似閩南福佬人的“孝月尾”。原來高北村不少居民現住的土樓裏房子是從建樓主的後裔手中買過來的,他們害怕建樓人的亡靈來找事,便設置“祈保日”的習俗:每月月底,備辦供品,在大樓天井擺一張八仙桌,桌上獻三牲和果品敬祀天神;桌下則扎一身稻草人,肩上擱一根擔杆(扁擔),挑着兩個紙糊的籮筐,並在身前放些米粄製作的狗呀鷄呀兔呀,以施捨給厲鬼果腹。然後請來道士唸經畫符作法,祈求神靈保佑家人生活平安清吉,並藉助神靈的威力,把厲鬼跟隨稻草人與米粄製作的狗、鷄、兔一起,送至遠離住處的三岔路口。道士邊送邊念歌訣:
銅擔杆,鐵擔杆,擔到蘇州正(念zhà,才)來斷,千灾萬灾佢承擔!
客家地區農曆正月初三日被認爲是“窮鬼日”。因此到時家家要清掃樓房,把垃圾送往樓外遠處燒掉,稱做送窮鬼。有些地方送窮鬼還要邊燒香邊念如下口訣:
窮鬼去,富貴入;窮鬼出撇,富貴入屋。
久雨不晴,鄉民放幾頂破笠子或幾個竹制菜油燈架在天井燃燒,表示不能上山打柴,只好燒笠子、燒燈架了,並責令孩童圍着火堆跪拜,齊唱《祈晴歌》,祈求天公地婆施法以解除陰雨天象:
天公爺,地婆太,你肯晴,我肯拜。
傳統的中秋佳節,客家婦女喜歡相邀“落三姑”。它由一個巫婆或神漢領一群婦女,先對昊昊蒼天中的明月燒了香紙,便一起伏在八仙桌上(人多時則兩桌並攏使用),讓人把香灰撒在她們頭上,巫婆或神漢則不停地小聲念着口訣,不久她們便渾身抖動起來並拍打着大腿而講述冥冥世界以及見到故去親人,聆聽他們訴説的情景。巫婆和神漢念的口訣(據説念十遍才生“靈效”)是——
月三姑,月明明,三姑三姊出廟靈。三姑三姊快快來,莫在高山企呆呆。
這裏有茶打濕嘴,這裏有餅桌上擺。三姑三姊快快來,莫在高山企呆呆。
客家民間認爲艻萁(過去普遍用作柴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茅能祛惡避邪,因此,凡遇上倒霉事和出遠門歸來的人,家屬都要扎一小束艻萁和茅把放在大樓門口,先點燃一串鞭砲以後,才讓他跨過艻萁、茅把入内,同時還念句口訣:
艻萁三百茅三百,轉來健發發(健康發達吉祥的意思)。
訣術歌中有些是巫醫用以治病、治蟻的咒語。奇怪的是醫學發展一日千裏的現代,却仍然有人深信這些咒語的“靈驗”。
天皇皇,地皇皇,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一遍,夜眠清睡到天光。
——《安小兒夜哭》
五月五日午時節,董氏先師真口訣;黄蟻白蟻地中藏,一年四季白如雪。
——《咒蟻歌》
巫醫做法是,當小孩患病夜哭不停時,叫人在晚上把《安小孩夜哭》咒語貼在行人過往的墻上即可保佑小孩安神不哭。至於《咒蟻歌》,俗傳在端陽節正午,寫這咒語貼於菜厨,則菜厨一年四季不受螞蟻侵擾。
節令歌。詞語一般都簡短、淺白。其内容有描述時令物産的,如:
三月三,梅子好入盦(ān,罎子)。
三月枇杷,四月艻瓜,五月粽子,六月糍粑。
八月半,桃蓮(桃金娘)烏一半;九月節,桃蓮鑿鑿跌(鑿鑿,連續貌;跌,掉落)。
也有單純記述時令的,如: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馬,三月寒死作田儕。
正月響雷,二月見雪,三月没田蒔,四月秧長節。
四月凍荷花,八月凍桂花。
下面是一首記述農事的節景長歌,它以月份數序作綫索反映過去社會農民終年勞動却起碼生活條件都得不到的慘象——
正月是新春,光景一時新。户户擺香案,春牛迎家門。
二月驚蟄到,農家忙浸種。耙田做秧地,開圳作田塍。
三月是清明,落雨也愛行。秧苗五十日,蒔田趕節令。
四月度荒月,没錢糴米煮。苦瓜正開花,茄子剛生目。
五月是端陽,肚饑日子長。一昇三合米,分做幾日糧。
六月割新禾,農家事頭多。曬谷有時雨,擔谷背駝駝。
七月秋風吹,番禾又愛蒔。全家齊出動,大細都愛去。
八月又中秋,人窮唔識愁。莫想食月餅,割草侍牯牛。
九月已寒露,下身着單褲。買得棉花來,晡娘織粗布。
十月小陽春,掘蕨到黄昏。落得蕨藍粉,賣錢度光陰。
冬月落大雪,種麥心乙乙。麥坑愛打深,兩邊開田缺。
臘月梅花寒,辛苦整一年。缺糧又缺着,哪日出頭天?
祀典歌。是另一類的儀式歌。它是在重大慶典時吟唱的祈禱性的歌謡,根據祭祀和慶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迎春牛、打醮、迎神賽會、祭祖、以及巫師高掛招魂幡爲病重昏迷的病人招魂時吟誦的祭歌等都是。人死後表示對死者生前身後思念的喪歌,和尚做佛事時唱的《沐浴》、《三神救苦》、《拜懺》、《把酒》、《接佛》、《關燈》、《蓮池》等佛曲以及道士出煞、安龍時唱的《迎神》、《上表》、《扇花》、《梳妝》、《落馬》、《召將》等道教歌曲,都屬一類。這裏僅舉兩首舊社會流傳於客家地區有代表意義祀典儀式歌:一首是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的《祈神歌》;另一首是道士“做懺”時唱的《喪歌》。
祈神歌
一祈保佑弟子家門吉昌,人丁興旺——
男增百福,女納千祥。榮華同地久,富貴比天長。
老年人南山常青,福壽安康。中年人星君光彩,福食四方。
大細人長命富貴,天生天養。全家天賜福,和氣春滿堂。
二祈保佑士人顯達前程,捷步青雲。鰲頭獨佔,金榜題名。
科甲連登叩丹墀,光宗耀祖焕楣門。
三祈保佑田禾大熟,五穀豐登。春夏秋冬,四時順景。百樣種子,千倍收成。
做工人心靈手巧奪天工。經商人生意從心財源盛。
四祈保佑家内和順,六畜多生。朝出晚歸,日日康寧。
人畜興旺,大振家聲。一年四季瘟疫疾病掃除净。
士農工商各有一藝,盡顯其能。
千行百業皆得利,四面八方財運通。
喪歌
貴府阿伯(或阿婆),勞累一生,勤耙苦耕,戴月披星。
好菜好飯,唔曾入嘴;好衣好褲,唔曾着身。
思前想後,目汁難忍,令人傷感,叫人痛心。
奉勸世人,節力省心,平安祥和,安度一生。
霸王逞强,烏江自刎;韓信耍能,未央喪身。
吕布英勇,慘死白門;關羽無敵,敗走麥城……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人生一世,草活一春。
金烏玉兔分晝夜,子丑寅卯定晨昏!
金烏玉兔輪流轉,催得幼童成老人。
山中能有千年樹,世間難尋百歲人……
這一首歌前部分開場的四字句,是用近乎朗誦方式——有時是兩人輪流朗誦方式而不是唱的方式念的,速度極慢,給人以凝重、沉痛的感受;接下來的七字句便用唱了,中間鑲嵌很多感嘆詞,聽起來尤爲哀傷悲慟,催人泪下。《喪歌》宣揚的内容大部分是儒家的“孝義”和道家的“清静無爲”相混雜的思想。
禮俗歌。是伴隨一定的禮俗而唱的。從現在所能見到的情况來看,這是客家地區流傳最多的儀式歌。
客家生活習俗多承繼古俗,繁文媷節,層出不窮。農曆正月初一日,辭舊迎新,子時,土樓裏的人們都預先根據星相家測定的具體時間安排人員迎財神開大門。大門一打開,衆人便列隊出門,並由爲首高呼:“左門神,右門神,打開大門財進門。”或呼:“開門大吉,萬事順遂,脚踏四方,方方得益。”接着搬出桌子,朝吉利方位,點燃香燭,大放鞭砲。客家民間逢年過節,要殺鷄鴨擺酒相慶。個别地方有一種特殊的殺牲儀式,專爲那些怕殺生的婦女設置的。割鷄宰鴨前要先洗嘴,洗前要念歌訣:
敬俺上天五王神,當天篩出茶一杯,
擦亮五星牙,洗净柳葉嘴,
食酒食肉肚内過,心中念句阿彌陀。
念畢,便割鷄或鴨,同樣邊割邊念:
黄毛生,扁毛生,做哩頭牲没念生。
做個頭牲真做惡,俺今讓含(你)上天庭。
大鷄死,細鷄生,一滅一生前世定。
俺今讓含(你)再出世,投胎鳳凰跟神靈。
客家人很重視砌竈頭,認爲它關係到一家人的吉凶利害。起竈頭前要割雄鷄,讓鷄血遍滴竈基位以鎮妖闢邪,然後埋五穀種子、錢幣以及一盞燃着的燈盞,意含“五穀豐登、財丁兩旺”,接着唱儀式歌《砌新竈》:
新砌竈頭四四方,一家大細都安康。一年三百六十日,朝朝猪肝煮粉腸。
唱畢,才開始砌新竈。
客家人給孩子們的衣服縫紐扣,要先唱《縫紐扣歌》:
用針連,用針連,莫説俺子偷針綫。男人冤枉連目珠,女人冤枉連奶姑。
給嬰兒洗澡,擔心嬰兒受驚,下澡盆時,先招點水給嬰兒胸前和脊背各輕輕拍拍,邊拍邊念:
莫着驚,莫着嚇,食一千,過八百。
接着又説:
點心點背,緊洗緊愛。(點,用手招水輕拍。)
由於迎娶禮儀繁複,因此它的儀式歌尤其是《哭嫁歌》也最爲豐富多彩。《哭嫁歌》在父母給待嫁姑娘辦嫁妝時她便開始哭着唱了。裁縫師傅到家做嫁衣,她便哭裁縫:
一塊花布四尺寬,師傅爲俺做嫁衫。嫁衫本係離娭(母親)衫,阿妹伏桌泪唔干。
一塊花布九尺長,今日做衫唔尋常。穿上新衫愛(要)離家,阿妹難忍泪千行……
木匠師傅到家做橱櫃了,她便哭木匠:
一頭香樟高五尋,喜鵲做窩半當(中)心。上有老鵲來打食,下有小鵲來相親。
木匠師傅拿利斧,要砍香樟做櫃橱。大細喜鵲飛四散,含(你)講悽苦唔悽苦?
一頭橡樹樹身圓,猴哥做窩橡樹間。上有猴爺攬子坐,下有猴媽抱子眠。
木匠師傅拿利斧,愛砍橡樹做衣箱。大細猴子一時散,含(你)看心傷唔心傷?
從前,姑娘出嫁都由父母作主。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她一生幸福與否的命運。唱《哭嫁歌》的感情相當復雜,一方面她懷着感恩不盡的心情,悲切而凄楚地唱《十月懷胎》:“十月懷胎娘辛苦”,“三歲食盡娘身乳”;另一方面又哭中帶駡,駡父母、駡兄嫂讓自己出門,以這種出格的方式表達對家庭的留戀和難以舍棄。《哭嫁歌》的《駡媒歌》言辭犀利,一針見血地揭穿媒婆唯利是圖的欺騙本質,它咒駡、怨恨媒婆不知葬送多少青春男女的愛情。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在後房炒芝蔴,耳聽媒婆到家。芝蔴芝蔴含(你)莫炸,聽媒婆講嘛話。
頭回佢來拿紅庚,爸媽推年紀小;二回佢來拿紅庚,阿嫂推没針綫;
三回佢來拿紅庚,阿哥又推没妝奩。一把扇子兩面花,死佬媒婆兩面夸,
夸了娘家夸婆家:三個石頭砌個竈,佢講男家銀錢多;三捆茅草蓋個房,
一支竹竿做中樑,佢講男家有樓房。説這頭,講那頭,講得嘴角滿黄油,
能把人仔説成狗,能把馬牯講成牛。含在家日日走,正把紅庚騙到手,
聽此話狠秋秋,拖根棍子來打狗,打得狗嬷汪汪哭,打得狗嬷罄罄皺。
待新娘出閣,拜别祖宗牌位,吃過“離家宴”,還要舉行上轎儀式。放一串長長的鞭砲後,新娘由長輩扶着出樓門登轎,並念些吉語祝新娘過了門後“茶香飯香,幸福吉祥;百年好合,子孫滿堂”。花轎到了男家,有些地方還要舉行開轎儀式。一位男姓長者,左手捉雄鷄,右手持劍刀,站在花轎前,進行“出煞”,口中朗聲念《出煞歌》:
東方日出一點紅,照見新娘在轎中。新娘來得早唔早,遲唔遲,正是入門時。
弟子左手提金鷄,右手提金刀:這鷄唔係(héi)普通鷄,佢係玉皇報曉鷄;
這刀唔係普通刀,佢係玉皇斬妖刀。天煞打佢天上去,地煞趕入地中藏。
若有兇神並惡鬼,全由金鷄來擔當。
然後割鷄,讓鷄血繞滴花轎一周,“出煞”告成,接着新郎踢轎門,新娘由“好命婆”牽出,邊走邊念吉語:“喜迎新人,五福臨門;百年偕老,多子多孫。”新娘入門後,還要進行諸如拜堂、擺床、掛帳、入洞房、點花燭、喝交杯酒、鬧新房等一列繁多儀式,都要唱歌祝福。這些儀式歌一般簡短、明瞭,僅録數首如下:
蚊帳掛起四四方,夫妻偕老百年長。蚊帳掛得正正的,子孫代代有出息。
——掛帳歌
花燭一點滿間光,新郎新娘結鴛鴦。今晡共食交杯酒,明年薑酒又來嘗。
——點花燭
食惜圓(湯圓),丁丁圓,供(生)子中狀元。珍珠白米飯,結善緣、結善緣!
——食惜圓歌
新被新帳新眠床,新桌新椅坐新娘。咬只紅棗被郎食,明年生個好兒郎。
——鬧新房
客家人重男輕女,婚後如果生了男嬰,那看得簡直跟寶一樣,彌月時要舉行“開齋”儀式。開齋前先“喊鷂婆”(老鷹)——由老婆婆抱着嬰兒朝天上抛動,在樓外走一圈,背後跟着一群同樓住的孩子,齊聲高喊:“鷂婆!鷂婆!”或高唱:“鷂婆飛得高,明年做阿哥;鷂婆飛得低,明年添老弟。”而且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要到祖祠上燈(掛燈),“丁”與“燈”諧音,意思是向故去的祖宗報喜:家門添了新丁並祈求保佑。上燈時唱《上燈謡》:
上燈上燈,年年添丁。添一丁,上一燈;上兩燈,添兩丁。祖宗庇佑,親朋相慶。
客家民間有壽爲五福之首的説法。活到六十歲稱上壽。祖父母及父母親上壽了,每十年做兒孫的都要給舉行一次拜壽慶典。拜壽自然有儀式。拜壽前先點香燭敬神並唱《請神歌》:
雙手點燭燭光現,發燭燒香敬神仙。香燭插在金爐内,一縷清煙裊上天。
茶篩金杯時時獻,果裝玉盤奉神前。求壽壽比南山高,求福福如東海寬。
注福注壽注長生,吉祥如意注壽年。
唱畢,才開始拜壽,再唱《拜壽歌》:
高點壽燭拜壽年,雙膝跪在爺娘前。祈求神靈多保佑,保佑爺娘壽無邊,
保佑子孫結善緣,上結緣,下結緣,緣到門前井般圓,井水如財溢井欄,
爺娘添壽禄,子孫五福全!
此外,客家建築土樓,從施楊公、放五星石砌石基開始到上墻枋、立柱獻架、上樑、下墻枋、出水、出煞、砌竈、遷新居,各個環節都須舉行一定儀式,也産生不少儀式歌,拙文《客家民間吉語》(見《永定文史資料》第27輯)已有介紹;還有《酒令歌》也屬禮俗歌的一種,這裏不再贅述。
客家民間的儀式歌,與民間的信仰、禁忌、婚喪、喜慶、歲時、節令等許多習俗密切而不可分。它對研究客家傳統的生活、心理和文化都是一筆可寶貴的資料和財富,值得珍惜。當然,由於歷史和時代的局限、統治階級意識的侵蝕,用現代的眼光和角度看來,儀式歌所表現的某些内容,無論是儀式本身或歌的思想還很幼稚、很落後,甚至夾雜着迷信和宿命論成分。但這些都要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態度對待,進行梳理,不可魯莽,畢竟它的價值主要不在思想而在文化。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