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七節 文溪西靈寺

  西靈寺坐落在永定縣培豐鎮文溪村西口,文溪廊橋附近的公路邊。走近西靈寺門口,只見兩根紅色瓷磚方柱門框底部是一對獅像,上面有一副對聯:西寺鳴鐘聲聞玉界,靈峰舞鶴影映蓮池。拱形門上方是寺名:西靈寺。

  跨進寺門,有一個門坪,門坪不大,約200多平方米,靠近圍墻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棵香樟樹。微風吹來時,發出一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的芳香。在香樟樹邊有一個葫蘆形狀的神庫,也叫化錢爐,專供善男信女們燒紙化錢。

  西靈寺結構爲一殿兩落。左邊一落是厢房、厨房與膳廳。它們與正殿之間有走廊、門户相通。右邊一落則爲舊的西靈寺厢房,由於缺少資金,還没有修復。

  遠遠望去,西靈寺神殿格外醒目。神殿坐西朝東,地基比門坪高出約40厘米。屋頂爲重檐九脊歇山頂,青瓦紅檐,隆脊翹角,彩塑鮮艷,壯觀秀麗。屋脊上塑彩瓷雙龍戲珠,相對而舞,造型生動。四端脊處翩然高翹。兩層屋檐之間正中書“大雄寶殿”四個大字。

  西靈寺神殿前面由六根柱子支撑,中間兩根支柱雕龍畫鳳,正前面擺放着一張大神桌,全是玻璃制成,供人們放置供品。旁邊對應兩柱有一副對聯:“西寺雷音瑞繞菩提法座;靈地寶刹妙藏貝葉真經。”最外邊兩柱又有一副對聯:“十八羅漢開光慶典;三寶大佛普渡衆生。”

  登上中間的六個台階,便是神殿。殿内四周寬闊,空間高曠。天花板上裝飾着八卦圖案。神龕高出地面一米多,上面是三寶佛像:四根支柱中間爲如來佛祖,左邊爲阿彌陀佛,右邊爲藥師佛。端坐着的三寶神像金碧輝煌,慈眉善目,端莊安詳。釋迦牟尼佛兩邊各有一尊站立的伽藍尊者佛像。神殿左右兩側擺放着十八尊羅漢像。

  轉到神台的背面,即正殿的西面也有三尊神像:中間爲阿彌陀佛,左邊爲觀世音菩薩,右邊爲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站立的西方三聖佛像比神台正前面三尊顯得小些,也有3米多高。

  三尊菩薩神像下面左邊是五谷神像。五谷神專管莊稼,没有龕位,不受香火朝拜。但當地人對五谷神極爲虔誠,以前,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五谷神生日,扛着它巡遊四鄉,祈求豐衣足食。五谷神右邊是地藏菩薩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神像。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爲地藏菩薩誕辰之日,這時來朝拜的人會特别多。再右邊是五顯神像(又叫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菩薩),再右邊是彌勒佛神像,右手握念珠,始終充滿笑容。這些神像比三寶佛像和西方三聖神像要小得多,但各具神態,栩栩如生。

  後殿正中開一拱門,門後就是山丘,終年緑意盎然。

  神殿外面的左側有一神龕,上面寫着“靈霄殿”,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左爲托塔天王及哪吒,右爲太上老君、五顯大帝及千裏眼、順風耳等神像。神殿右側擺放着一碑刻,鎸刻着爲西靈寺捐資者的姓名及款物。

  西靈寺原來在文溪與坎市交界的一個大土墩處。此處兩邊山峰相向,樹木茂密,形成一個天然的大門,叫做矮門墩,地勢險要,前面臨河,背靠大山,是進出文溪的必經之路,文溪人稱它爲西大門。很早以前,人們在這裏建造一座庵堂,名爲西靈庵。裏面供奉觀音菩薩和五顯靈官大帝。

  明朝洪武年間,原居住在文溪村的藍姓人遷移他鄉,到後來,藍家祠堂變得破敗不堪。藍家祠堂地處村口,前面一派稻田,地勢平坦,後面緊挨山丘,旁邊有隱堤橋(即今文溪廊橋),交通便利。人們便把矮門墩西靈庵裏的全部神像遷移到藍家祠來供奉,又增加五谷神(當地人稱它爲巡禾菩薩)。有文字記載的是,西靈庵於明崇禎八年(1635)重修一次,清朝曾多次重修。西靈庵在康熙版、亁隆版、道光版龢民國版的《永定縣誌》中均有記載。

  1928年7月,王海萍、林一株、林梅汀等人在西靈寺策劃太平裏秋收暴動,可惜西靈寺如今見不到太平暴動的任何資料。

  1960年代破“四舊”時,西靈寺内神像全部被毁,神殿一度被改作碾米廠。改革開放後,饒大姑當住持時,開始募集資金,重新雕塑神像。西靈寺大規模修建是在2000年。丘家森帶頭,慷慨解囊,並牽頭募集資金,出工出力,擴大廟宇規模,重塑神像,將西靈寺整修一新。

  西靈寺現在的管理人是鄭月蘭。她與佛緣頗深,15歲時便吃素厭葷。1985年,她20歲,不願嫁人,遭到父母反對後,離家出走,進入西靈寺,出家爲尼,向往佛法,吃齋念佛。

  來西靈寺朝拜的,不僅有當地的文溪人,還有培豐及其他鄉鎮的信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