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節 著名工匠

  永定境内建造土樓的能工巧匠代不乏人,然記載著名建築工匠的事迹資料保存下來的却不多,本節只簡略介紹主要的著名建築工匠。

  江達宋(1852~1921),高頭鄉高北村人,著名的土樓泥水師傅,出身於泥水木匠世家,他嫻熟地掌握了泥水匠技藝,終生從事建築行當。他經手營建的土樓有日昇小學、福裕樓、振成樓等。

  林進兆(1867~1945), 湖坑鎮洪坑村人,著名的木匠師傅,一生以木作爲業。他雖識字不多,但工於心算,施工時精打細算,合理用料,製作的木構件銜接緊密牢固,擅長建造圓形土樓,多次與泥水師傅江達榮、江萬宣等聯手,共同打造精品工程。此外,他還參加過福星樓、如昇樓的建造。其子林培秀,從小從父學藝,1929年振成樓外圈被火燒掉四卦,擔當修復工作。

  江榮富(1886~1938),高頭鄉高南村人,著名的土樓設計者、木匠師傅,從小熱衷於木工行業,上了幾年蒙館後,就跟隨堂叔學藝,20歲以後在建造土樓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無論方樓還是圓樓,都能自行設計、建造,以計算精確、梁柱檩銜接牢固而著稱。他經手設計、建造的土樓爲數不少,如南靖縣書洋鄉梅仔壩圓樓、長教坎下方樓、曲江中學,本縣高頭鄉高北村慶裕樓等,都是他的杰作。

  黄友祥(1888~1960), 湖坑鎮奥杳村人,著名的木匠師傅。16歲時跟隨該鄉一位游姓木匠師傅學藝,他識字不多,但刻苦學習土樓木料計算,三年學藝期滿,便在家鄉承接木工活計,不到幾年工夫便成爲遠近聞名的建築師傅。20歲時建造裕興樓、慶福樓、裕德樓,並以選料好、計算精準、製作工巧、接榫牢固、造型美觀而聲名鵲起。此後,除建奥杳吴屋一座大圓樓、蕉園一座方樓、高南一座大圓樓和高東的萬安樓、東干樓、旗杆樓外,南靖書洋鄉的塔下、河坑、上板寮、下板寮、雙峰等村,都有他的杰作。其子黄才基,深得父親真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帶領其外甥等人到南靖書洋鄉上板寮、下板寮建造房屋,爲永定客家土樓建造技術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江萬宣(1860~1960),高頭鄉高北村人,著名泥水、裝修師傅。從小棄學投師搞建築,擅長細活,特别是彩塑,名噪一時。他參與建造的土樓衆多,如近德樓、熙宜樓、大圓寨、吕敬齋故居等,還從事宗祠建造。1915年,他替江達宋承建振成樓内圈及中廳,新穎獨到,别有韵味,深得遊客贊譽。

  江乃賢(1904~1989),人稱“阿乃師”,高頭鄉高北村人,著名彩塑藝術家。他只上三年半私塾,13歲從事學泥水手藝,18歲便獨當一面開始承包工程,25歲時,永定舉行金砂暴動,他在堂兄的影響下參加赤衛隊,擔任中隊長,紅軍轉移後,爲免遭迫害,只身到南靖、平和一帶靠建造土樓度日。他擅長彩塑,承建的大多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祠堂、廟宇,佳作甚多,他雕塑的山水惟妙惟肖,人物、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徐鬆生(1953~ ),下洋鎮初溪村人,著名泥水、木匠師傅,1972年高中畢業後跟隨父親學習泥水、木作等土樓建造技藝,擅長民居的設計和建築。22歲時獨當一面,承建月流江屋圓形兩層土樓;24歲參加建造初溪村善慶樓;28歲參加建造暗佳村初撰樓;32歲參加建造初溪村恒慶樓。迄今爲止,他參與設計、施工的土樓共有十餘座。此外,運用自己的技藝,極力做好維修土樓的工作。2007年6月,被文化部公佈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