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石雕、磚雕工藝

  永定客家土樓建築最大特徵就是土木結構體系。在用生土夯築的同時,在地面上竪立木柱子,再在木柱子上架設木材的樑枋,層層相叠搆築成房屋屋頂部分,從而形成了整座建築的搆架。

  但是在這些土木結構的建築並非完全不用磚材與石料,例如一座土樓的内墻體房間隔墻、地面走廊和天井、樓門、台階、石柱礎、石欄杆、石門墩等等都是用磚石砌鋪打造的。此外還有磚石牌坊、影壁、石獅子、石碑、華表、石桅杆、石柱等小品類建築,這些由磚、石建造的建築雖然在古代建築中只占少數,但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古代工匠在對土木結構各種構件的製作過程中多對它們進行了美的加工,而在對磚、石構件的製作中同樣也進行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并且也與木構件一樣由簡單的美的形式逐漸發展而成爲一種裝飾。那麽,磚、石構件的裝飾與木結構裝飾有些什麽相同與不相同之處呢?

  在裝飾所表現的内容上它們是相同的。建築上裝飾所要表現的内容都是建築主人所崇尚的人生理念與追求,而這種理念,無論建築主人是官吏、士族或是平民百姓,都脱離不了那個時代的具有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中國古代由於處於兩千年的長期封建社會,以禮治國、以禮制人貫徹始終,因此這種社會意識表現得更爲突出與統一。天、地、君、親、師成爲不可動摇的等級制約,福、禄、壽、喜成爲上自君王下至百姓的共同追求,因此我們無論在豪華高大土樓建築上還是簡單小型的住宅、家廟祠堂或佛寺、道觀等宗教建築上,都可以見到表現這些内容的裝飾。由於建築裝飾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像繪畫、塑像那樣直接描繪,雕刻出某一種具體的情節,所以多采用象徵與比擬的方法去表現一定的内容,在這方面磚石裝飾和木裝飾用的是同樣的方法,也是采用具有特定象徵意義的動物、植物、器物等形象,單獨地或者組合地表現出—定的内容。

  一、古檏典雅的石雕刻藝術

  (一)石雕刻工序

  石雕刻工序一般有取材、請石匠師、設計、備石料、雕鑿、(創作、修面磨光)和安裝等六大步驟。

  1.取材:永定客家土樓的門樓石、柱石、鼓石、檐邊石、雕龍鳳石、麒麟石、獅石、象石、牌樓石、桅杆石等等石料的取材,是本地到處都是的花崗石和麻石,它們色澤古雅、硬度適中,容易雕鑿,價格便宜,運輸方便。

  2.請石匠師:樓門、廳柱、石鼓等是土樓的重要部分,是體現客家人豪爽大氣的面風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地方,所以請石匠師時,需預約多伙有名的石匠師,粗工、細工都請,或粗細皆能完成的最好,擇選他們中最能表達土樓主人意思的優勝者,一伙或二伙進行設計、雕鑿,而那些没被選中的匠工,樓主就會包個大紅包然後送他們回去。

  3.設計:被選中的石匠,細匠工在規定時間内,設計好讓樓主滿意的雕鑿示意圖。一方面要符合樓的原始設計的造形圖案,另一方面要符合樓主之意,又具寓意吉祥雕刻圖案,比如,八吉祥、八寶、龍、鳳、麒麟、獅、象、馬、雄鷄、玉兔、文房四寶、吉祥物、卷草雲紋、對聯、牌文等等,然後由粗匠開石料。

  4.備料:依照當地的風俗,在備石料前定好開採的石場,擇好吉日,用三牲或五牲、供果、酒禮敬龍神土地、安楊公仙師。一來祈求采石順利平安,二來取個開工好彩頭,開工大吉。樓主、匠工人們應誠心禮敬,祈求保佑。而且開鑿期間,應每天應在楊公仙師前燃香祈求平安吉祥,初一、十五還要另加供品。

  5.雕鑿:石料打坯打鑿完成後,每根石條要披“紅”彩,運回到潔净處搭蓬,由細工匠雕鑿。匠師們有時爲了自己揚名或得到樓主的奬賞,根據預定設計圖,各自在不同的工場進行雕鑿,進行比賽。有時他們在雕刻手法和内容上,還進行大膽的主觀處理,把真實的感情表達出來,下洋霞村“永康樓”是最典型的比賽例子(後文專項叙述)。

  6.安裝:將打鑿雕好的門樓石、柱石、門廳石、拱門石在選好吉日後,運到建樓吉地安裝。安裝必須由原細匠工指揮,因爲他們才清楚尺寸以及每塊銜接的位置。安門前老匠師燃香請神,念安門口訣:“天有三奇,地有六儀,玉女守門,兇煞遠避,進喜進財,大吉大利,金玉滿堂,長命百歲(急急如律令)。”

  (二)永定境内的石雕、石刻

  永定客家土樓石雕、石刻很多,以“永康樓”“都閫府”爲最,這些石雕工藝,古檏典雅,耐人尋味,大至分類:樓門、樓柱雕,牌樓坊雕,旗杆雕,碑文刻,佛寺的舍利塔雕。

  1.樓門雕:門框、門楣、門眼、門檻、門石鼓、廳門石、廳石柱、廳石鼓、廊拱門、水井等。如:振成樓、振福樓大門、中廳等陰鏤刻對聯;振福樓中廳、石鼓的浮雕,雕有麒麟、書畫卷、仙鶴等。洪坑振成樓内環大廳四根圓石柱,直徑70厘米,高7米,支撑起長9米,方約40厘米的石樑。南溪南中村老湖子環極樓的石門、門楣鏤刻的“環極樓”三個大字筆力遒勁。撫市大洋村永豪樓樓内的石門柱立,石刻門聯衆多,且皆用花崗岩石打鑿,其外大門、正大門、中廳門、中廳左右門、文館門、武館門,正樓門,左一、二、三單元門,石板條鋪地面,用石雕鑿之多爲永定罕見。

  洪坑奎聚樓的門樓以青花崗岩爲材,兩旁石鼓很特别,左右皆浮雕麒麟,左麒麟脚踏“犀角”(八寶)、“書”(八寶),各配飄帶,麟鱗清晰,右麒麟脚踏“艾葉”(八寶)、“畫卷”(八寶),各配飄帶,麟鱗模糊;頂面淺浮雕“如意”,外端與正前面相交綫兩端角有高浮雕乒乓球大的圓球,似“獸角”;石鼓底部,雕有雙古脚,配卷花艸,古檏美觀。往裏大門方向,都浮雕“雙龍卷草花”,往外兩側,都雕“寶相花”(八寶);身往外走,回首轉向樓門,樓門上方則有一“太陽”雲紋。

  坎市業興樓葆善堂的門枕石、中廳石鼓高浮雕人物,形象生動典雅;環極樓、藩慶樓用“蓮花”雕刻門眼,“四方形”篆雕“福”“禄”兩字。

  湖坑南溪衍香樓的外大門樓雕有“大夫第”,左右石鼓浮雕“獅子戲金錢”或“獅子戲球”。左右門眼浮出四方形,淺浮雕“八龍卷草花”組成篆體左“福”右“禄”兩字,細品頗有特别涵義,可以感受到匠師在雕鑿時,確實下了一翻功夫去創作立意:(1)、左“福”右“禄”篆體浮雕;(2)、左四龍,兩草龍各纏另兩根草龍柱,右四龍,亦兩草龍各纏另兩根草龍柱;(3)、左“福”:作者有意將左側龍纏柱的“草尾”雕成四方“日”字形,而不是圓形,意在提醒後人,能明白作者的、不易被人發現的真實創意;右“禄”:將龍纏柱的“草尾”雕成似“月”字;(5)、據樓主説,“八龍”皆“草龍”,與“皇龍”不同,不能刻“九龍”、“真龍”,那樣會有範皇家忌諱。

  湖雷石城坑太子樓即司馬第外門樓,石牌坊陽刻“善則居”三個大字,門框上陽刻“司馬第”三大字。湖雷上南萬源樓,石門楣上左右有方形門眼,突出篆雕“福”“壽”兩字。撫市永豪樓大廳的石屏雕刻,用整塊1米×1米的花崗岩雕成,前面爲動物花鳥浮雕,後面的“福”“禄”兩陽刻大字是用龍花卷草巧妙組成的圖案。

  高陂橋天後宫的天井仰放整塊青花崗岩石雕“雙龍戲珠”,其長1.5米,寬1.5米(後被盗);天後宫大門有二“石馬”,座底淺浮雕花鳥,門石鼓淺雕獅子,門楣上有凸出高浮雕五個門眼,最中間門眼“蓮花”,往外對稱園形“雙鶴”,(團鶴),再往外對稱的園形“雲紋花”。在永定石樓門雕刻中,高陂橋天後宫的門樓是門眼算是較多的門樓。鳳城張氏宗祠的石門楣上也有凸出高浮雕的五個門眼,所雕樣式很特别,其中間門眼是八角形“八卦”,兩邊對稱是園形“蓮花”,再外對稱的園形是“盤花”,總體雕刻細緻講究,饒有深意。而下洋永康樓的石門樓和拱門、石鼓等雕刻最爲特殊(後文專項叙述)。

  2.牌樓坊雕

  撫溪東華山“第一名山”的石牌坊是永定境内保護較完整的牌坊(後文叙述)。撫溪社前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貢生,賴步庸一家有三個貢生,一個秀才,於清嘉慶二十五年春,出資出力,爲東華山立了一座“第一名山”石牌坊,大溪太聯“都閫府”石牌坊。

  3.桅杆雕

  下洋中川胡氏宗祠前桅杆雕:下洋中川村胡氏家廟,建於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據胡氏族譜記載,宗祠門坪竪有十五支桅杆(因地震倒塌二支),二十一支木旗杆。現存的十三根石桅杆由花崗岩制成,一鬥竪立。左有似筆的尖,寓意文官,右有獅子,寓意武官。這十三根桅杆,分立左右兩旁,肅穆莊嚴,氣勢雄偉。桅杆從下到上三分之二處,有一豐形石雕,頂端還有一個小型筆尖小鬥(獅子),含有“才高八鬥”的寓意。不過主人比較謙虚,只雕了四鬥。其實雙鬥桅杆是功名的象徵,只有考取進士又做了大官的人才有資格竪立桅杆。

  胡氏家廟的桅杆表明瞭該村人杰地靈,是名副其實的“文武世家”,古代就涌現過“山西按察使”、“父子進士”、“三代司馬”等功成名就的人物。胡氏桅杆建築的選地朝向、布局、裝飾等都濃縮了清朝的建築風格,同時也表現出清士大夫階層個人修養品位和審美觀。整個建築不以規模大取勝,而以小巧精美爲長。

  洪坑村林氏家廟桅杆雕:林氏家廟是洪坑林氏六世祖永嵩公所建,迄今五百多年曆史。現存的林氏家廟是民國十二年(1923)的,尤爲難得的是,林氏家廟有兩方墨寶真迹,稱得上國寶。一方是黎元洪題寫的真迹,雕刻在内大門的門額上,共十二字“民國十二年林氏家廟黎元洪”。是年,復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題寫給林遜之的真迹有兩幅,另一幅“承基衍慶”,鎸刻在振成樓大廳的正墻上。林氏家廟有一楹聯“忠孝能存天地紀,山川長毓子孫賢”則是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所題,落款爲“閩縣陳寶琛”。家廟門坪立有十六根石桅杆,是洪坑村歷代林氏精英的符號,可惜毁於“文革”時期。前些年,洪坑村民理事會重竪了石桅杆,按原來的數量再新立八杆,現共計有二十四杆。新桅杆基本上是按舊制雕刻,極大地擴展了家廟的雄渾氣勢和人文景觀。

  (三)土樓石雕傳奇故事二則

  下洋霞村永康樓石雕石刻

  2014年夏天,筆者參訪永康樓時,有緣遇見一位住在永康樓附近的村民廖烈明先生,閒聊時聽他講述了建樓時兩伙石匠師傅比賽“功夫”的真實故事。

  據廖先生説,永康樓爲新加坡華僑胡來興建於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整座樓建築的布局三進三横,共有一大門四天井,外圓内方,建築華麗精緻。樓的外環有一間樓廳,一間正廳,四間樓梯間和二十個竈下間(厨房間),共二十六個開間。“着地透樓棚”三層,底層門廳、中廳、正廳的石柱撑架着樑,石柱有二十根,對稱分佈,還有雙層石門樓,左右拱門,檐唇長石板,天井石板皆是石雕鑿的。其中,門和中廳天井的檐唇石板爲470×36×24厘米大小,約1.5噸重。永康樓是永定土樓建築中用石料最多、用石板材最長的一座土樓。驚奇的是,打鑿石材的竟然是兩種不同手法。

  廖先生還説,本地相傳一句話“來興賺錢,來福享福”,或者説“阿來發大財,阿福掛招牌”,意思是説樓主胡來興在新加坡賺大錢,其弟胡來福在家鄉守護(享福)有名聲。建“永康樓”之初,胡來興在新加坡賺了錢回到故鄉做圓寨,運木料、運石料經過下洋圩時,被當地地痞爲難。有的人因門前風水問題要敲竹杠,而胡來興肚量大,用光洋(白銀)化解,説“花了銀,免生事”。所以建樓十分順利,用一年時間就建好了,但樓内裝修却花了整整三年。廖先生説,雕鑿永康樓樓門、門廳、正廳左邊的拱門是同一伙師傅雕鑿的:當時弟弟胡來福在家請了一伙本地有名石匠師打鑿門石,不料,哥哥胡來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實規模宏大的土樓裝飾,一伙石匠師傅是不够的)請了一伙廣東饒平石匠師。兩伙師傅很爲難,於是搭蓬各自雕鑿。本地石匠師把自己從閩南學來的功夫,大膽創新,精雕細鑿,暗中同廣東師傅比一比。但本地師傅認爲胡來興兄弟不信任他們,看輕他們,打鑿好門廳、左邊走廊拱門後,就回家了。門廳、左右走廊拱門初裝後,來興兄弟和他們的親房叔伯們,一致認爲本地師傅的功夫超過廣東師傅,要請他們回來打鑿最後一道門樓石。

  本地師傅被請回來後,心緒沉重,想着要如何更能體現出自己的功夫超過外地師傅。於是他們與廣東匠師定約互不觀看對方功夫。喫飯共同在一個厨房,住宿也在同一個區域裏,但上班在不同的工棚裏,各自在“閒人免進”工場裏盡其所能,發揮各自的真本領。

  廣東匠師門也不示弱,在門廳右側走廊拱門上部分左右淺浮雕二只向外飛的蝙蝠,本意“福出”與來福相衝撞;在正廳右側走廊拱門上花了一定功夫,在拱門上部分,中間淺浮雕“雙龍戲珠卷草花”,左上角鑿有蘭花和綬帶鳥,寓意“宜男宜壽”或“蘭桂齊芳”,右上角雕有牡丹和綬帶鳥,寓意“富貴長壽”。浮雕雖較爲簡單,但綫條流暢,自然而精緻。

  本地石匠師不但鑿工細膩,而且在雕刻立意上也很獨特。在門廳、正廳左側拱門上方雕書卷,外雕“金玉”裏雕“滿堂”而成“金玉滿堂”。這種門樓石的獨特雕刻風格,門枕石的陰陽高浮雕等高超技藝在永定土樓建築中極爲少見。永康樓的石樓門,從創意上説是外方内拱,雙層結構。外層門楣左右角邊,各高浮雕一只向裏騰飛的鳳凰,寓意“雙鳳朝陽(圓樓)”;内層門框起了“浮六角形凸”角綫,角綫的始末端有雕獸頭和獸脚物飾;門前一對“四方”形石鼓,從創意上説,正面都雕了“馬繞芭蕉”,石鼓往裏左側面雕了一只大公鷄和鷄冠花,石鼓往裏右側面雕兔;在雕技上,對稱高浮雕:“馬繞芭蕉”,鏤去空餘部分,浮突出馬和芭蕉樹,同時還在四周陰刻“凹半園綫”作框,使馬和芭蕉樹更突出,搆成一幅簡單而美麗的畫卷。其馬的眼、耳、套繩、馬鬃毛、馬尾、馬脚及芭蕉葉紋、地上草,雕刻非常細緻,再用墨加勾勒,一方面補足局限空間裏雕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加强雕刻質感和藝術美感。從寓意講,以馬的雄健喻宏圖,馬到功成,以芭蕉樹很大的葉子,喻“大業”福瑞吉祥,合成“宏圖大業,馬到功成,福瑞吉祥”。這吉祥物,恰切地對稱雕於樓門石鼓正前方,很得樓主的贊賞。左石鼓向裏的側面淺浮雕一只大公鷄,一脚踩石頭,一脚踩鷄冠花上,用墨勾勒,有“争雄奇冠”“官上加官”之寓意。右石鼓向裏的側面,淺浮雕一只可愛的兔子,兔子作爲一種玲瓏柔順的動物,兔兒爺滿山跑——還是歸老窩,兔子不吃窩邊草——留情(青),喻不傷害鄉親鄰里,與公鷄相對,象徵外出不忘鄉里,象徵吉祥幸福,祝福親人外出平安,榮歸故里,這也是樓主胡來興的寫照。

  内層門框,起了陽“浮六角形凸”角綫,角綫始未端有雕獸頭和獸脚物飾,寓意“錦長萬代”。兩石門框中間處,各高浮雕花瓶,從創意上説,左側花瓶,方形狀分三層,古脚,瓶脚兩邊各放二只小花瓶作陪襯物,花瓶中層,淺浮雕陽刻“卍”字,三層鬥狀,插有梅花,二只喜鵲在梅花枝上喜戲,花瓶兩側寫“民國廿七”四字;右側花瓶,分四層園形狀,底層四脚古脚,二層如一園盤,中撑起第三層第四層,兩邊還雕了三條香蕉,二個桃子作襯陪物,第三層爲瓜股形,柿子狀,第四層園形漏鬥狀,瓶口插一牡丹花,花枝上二只雀(鵲)鳥互對啄,瓶兩邊寫“兩雀争蜂”四字。兩門框中間花瓶,用“如意”框邊陰雕,在門框底板上,使花瓶更爲突出顯耀。這是一種顯實結合的創意,使雕刻品在整體上,達到一種意想不到效果,尤其花瓶實處留下的二個小花瓶,香蕉、桃子這小巧玲瓏的陪襯物,打破實體的呆板局面,做到虚實相間,恰到好處。從雕刻技法上論,在門框底板上,高浮雕出花鳥瓶果,雕鑿的難度大,工作細微而復雜。要先雕好花、鳥、瓶、果,再鑿洗平底板。先雕鵲鳥和梅花,爾後雕大花瓶、小花瓶,再刻如意框,最後陽雕“卍”字,先後爲别,粗中有細。尤其右邊花瓶兩只喜鵲,一立一飛狀,嘴對嘴在互相争食,匠師用透空雕法,把喜鵲頭部和嘴,雕的高浮出,淋離盡致,活靈活現。從寓意上説,左邊古脚方形花瓶,有大小三個瓶,“雙喜鵲”、“梅花”、“卍”字;以“喜鵲”喻“喜事”,以“梅”和“枝”喻“梢”即“喜上楣梢”、“雙喜臨門”,以“大小三瓶”喻“老幼平安”,以“卍”字喻“内外萬事平安福”;右邊花瓶以四脚四層狀,柿形瓜股,以“柿”喻“事”,以“桃”喻“長壽”,以“香蕉”喻“如意”,以“喜鵲”喻“喜事”,寓意“事事平安”、“喜事連連”、“富貴平安”、“長壽如意”。裏外雙層門框雕飾物的寓意深刻,正合樓主之意,與在外出的兄和在家的弟内外雙喜平安,富貴共鳴。石匠師們從不同的雕飾角度和當時感受到樓主人的心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門框石、門枕石的雕刻上,夸張地表現出來。

  聽完故事,看了石樓門上刻的“二雀争蜂”等半浮雕,筆者深深地感受到,那時當地匠師,憑自己長期的日常生活和生産實踐中總結出的技藝,以檏素的審美趣味和巧妙的藝術搆思,在石材上注入藝術生命,創作出形態特异,内容豐富的石雕藝術品。他們的卓越才華和精湛手工技藝,及激烈競争中紋絲不動、胸有成竹心態,使石頭有了人的智慧和感情,既表達了美觀而吉祥效果,深得樓主贊賞,也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浪漫情懷。把自己和廣東師傅,比作微小的“兩雀(鵲)”,爲了生活賺錢,争得你死我活,又把自己團隊比作“雄健之馬”有實力有活力,以“芭蕉樹”比作自己藝術的高超,以“雄鷄”喻高高在上而不可一視,以“兔”喻藐視對方的渺小。匠師們在藝術創作的自由王國裏,真正達到了技藝精湛,風格奇异,情景交融的境界。把非自然的物境和審美相結合,創造了多重寓意,自成一格,深爲後人所永久稱頌。

  大溪太聯村“都閫府”石牌樓雕刻

  石牌樓是封建社會以旌表文武功名和忠義孝節、崇尚美德的一種特殊裝飾建築物,是集歷史、文化、藝術和技術之大成;於雕鑿裝飾上,以“機構牢固、堅實”爲主,力求雕刻粗放,達到便於仰視效果。永定境内,保存最完好的石牌樓建築,是位於大溪太聯村古道上的“都閫府”。該石牌樓獨特的“樓”、“坊”結構雖造形簡單,但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細緻、巧妙,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大型藝術珍品。

  “都閫府”位於大溪莒水溪畔,“五福樓”邊的古道上。“五福樓”是大溪游姓第十四世公太游廷峰始建,至其子游友龍續建完成。游廷峰生五子,“五房有慶,福澤無疆”,故取名“五福樓”。“五福樓”的子孫,秉“百行思張公家訓,忍耐遵朱子格言”,人才輩出,至清末廢科舉止,文武頌十八人,有“文臣武將”樓的美稱;清嘉慶七年(1802),游廷峰之孫游聯芳,進武癢入都司(也叫都閫)府,由宇御所恩授正四品昭武都尉,誥封二代牌樓,竪旗。

  “都閫府”牌樓是純麻石結構,四柱三單間三層,高7.2米,寬6.5米,中間寬3米,左右各1米,頂石刻聖旨牌,其下“都閫府”三個大字。

  底層有四根方形石柱(30厘米×50厘米),柱前後有似半葫蘆形的“石馬”護柱,柱前陰刻有清干隆四十年(1775)進士,九山梁上國撰的對聯(樑上國,字斯儀,號九山,長樂縣江田人),行楷字體,筆鋒剛建綉麗有力,柱後刻聯……;中間横楣額坊上,前向左右端半浮雕龍頭,夾其中間,有“雙龍戲珠”,後向左右端半浮雕龍頭,夾其中間,有“雙鳳朝陽”;在封建社會,“龍、鳳”只有在皇宫皇帝才有,而“都閫府”石雕,不能算“雙龍戲珠”而是“夔(kuí奎)龍戲珠”,不能算“雙鳳朝陽”,而是“雙金鷄朝陽”。

  第二層,與底層中間兩柱銜接,高二米,層頂方加横楣樑和跳拱,中間部分前後均陰雕行楷“都閫府”額匾,下方即“雙龍戲珠”上方,用四方而小的兩蓮花穿石墊起一匾額,前後兩面皆陰雕一樣行楷書法寫的誥文。

  第三層,高1.5米,寬2.73米,兩柱子前後各半浮雕手執朝杯的官員,中間爲空。據説原有一塊雲龍纏繞“聖旨”兩字,在1996年被盗。頂上有一長三米,寬一米的整塊石雕成的瓦槽、瓦當,形成一廡殿式屋蓋,中間雕放一高爲50厘米的葫蘆,底層和二層兩邊坊角上,各雕一對公母獅,旌表被封者武官身份,從整體造型看,是“高字”形建築。

  筆者參訪“都閫府”牌樓時,聽了五福樓主、大溪鄉僑聯主席游遠景先生講了建石牌樓的另一種傳説故事。

  五福樓自游廷峰生五子,代代興旺,人才輩出,一是莒溪水好,二是對案寮山佳。樓對面有一龜山、蛇山,向五福樓朝來,有如飲莒溪水,“龜蛇二將”守護,五福臨門,五子登科。有一段時間,一墓埋在龜蛇兩山中間穴處,破壞瞭風水,致使五福樓人氣低落。於是五福樓主請了明師破解,建了一條形似蜈蚣的三座建築飾物:蜈蚣頭是伯公小廟,有兩只眼睛;蜈蚣身是一座橋(以前是木橋),橋有三十六欄杆,似蜈蚣三十六只脚;石路像蜈蚣背;“都閫府”牌樓是蜈蚣尾,加“聖旨”封,更有靈氣。遠望去,像一條大而長的蜈蚣横跨莒溪奔向龜蛇,從此五福樓又興旺了。

  二、細膩精緻的磚雕工藝

  磚雕也稱“磚刻”,是在磚上進行雕刻的藝術。由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内涵與獨特的藝術手法熔鑄而成的磚雕藝術,作爲土樓建築裝飾藝術的一小部分,清新質檏而又巧奪天工。

  在土樓建築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廣大民間磚雕藝人們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套完整成熟的製作程序、工藝技法。磚雕的選料、成型、燒成的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是適宜雕刻各種建築飾品。在進行雕刻之前,首先要制成適用的磚。

  磚是用黏土打成坯,經窑高温燒制而成,用於雕刻的磚必須具備耐磨、耐濕、軟硬適度的特點。因此,原料加工時有特殊的要求,其泥土要經過攪拌和用清水過濾,反復沉澱後去掉渣子,晾干、踩壓才能做成坯子;燒好後的磚坯還要進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由於原料、燒制方法和坯形的不同,有青磚、紅磚、花磚和條磚、方磚、空心磚等之分。青磚、紅磚、條磚、方磚等是客家土樓建築中重要材料之一。有用於土樓建築隔墻,防火墻磚青磚、方磚,有的用於蓋樓頂時壓瓦片條磚、方磚,有用於圓柱的圓形青磚,有用於鋪地板用紅磚、花磚和條磚等等。而永定土樓建築用於雕刻磚較爲少見,一般磚是燒瓦時,作窑底磚用,與青瓦同時燒出,色質有如青瓦片顔色——青灰色、白灰色。

  磚雕工藝技法是形成磚雕藝術的重要因素。迄今爲止,永定土樓建築的磚雕工藝技法,基本繼承了明清的磚雕、磚刻技法,主要有燒活、嗑燒、鑿活、捏活等程序和技法。

  (一)磚雕的程序

  1.燒活是最古老的一種工藝。先用泥塑或模壓法使磚坯成型,後入窑高温燒制而成,優點是易於加工,人工省,成本較低,但缺點是造型效果層次少、缺乏精細。

  2.嗑燒是在燒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雕刻的技法。與燒活相比較費工費時,燒制後的成品坯綫條稜角挺括,剛柔相濟,雕刻後的作品層次清晰,適於近距離觀賞。

  3.鑿活是直接在成品磚上打鑿、雕刻的工藝。有陰綫、平活、綫活、深活、透窟窿、透活、圓身等工藝,技法全面,表現力最豐富。

  4.捏活是先用加工配製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模具捏制成龍、鳳、獅及各種花卉鳥蟲等圖案,然後焙燒而成。

  (二)磚雕的雕刻技法

  磚雕的具體雕刻技法與其他雕刻門類大致相同。

  1.陰刻,陰綫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凹面綫刻、凸面綫刻。

  2.平雕,在一個材料的平面上進行圖案雕刻,通過各種綫條表現題材,通常以花艸等紋樣爲主。主要有减地平雕(陰綫刻劃形象輪廓,並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剗平)。

  3.浮雕,在一個平面上雕刻出凹凸不平的綫條和條塊,按照其凹凸的程度分淺浮雕(壓地隱起的淺浮雕)和高浮雕。這種雕刻技法適合表現戲劇情節、傳説故事。

  4.透雕,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雕刻技法,亦稱鏤空透雕,它可將紋樣雕刻得細緻、多層次,以增加作品的透視性和立體感。

  5.圓雕,是對材料進行立體的雕刻,雕刻的結果可以從各個方位觀賞。

  (三)磚雕工具

  磚雕使用的工具與其他雕刻所使用的工具大致相同。

  1.有各種規格型號的鑿子;

  2.木棰子,通常用堅硬木做成;

  3.磨頭,即砂輪、粗磚等,用於打磨磚面;

  4.刨子,形狀、作用與木匠的刨子相似;

  5.此外,還有三角鑽、圓規、拐尺、勾綫鋼針和棕毛刷等用於打稿、畫各種綫條。

  (四)磚雕的工藝流程

  磚雕的工藝流程有:畫圖、耕、鑿、齊口、桶道、開相、磨、上藥、打點。

  1.畫圖,又稱打坯,即用筆在磚坯上畫出要雕刻的紋樣。一些簡單的紋樣或技藝高超的藝人,可以不用畫稿,即可憑經驗邊雕刻邊搆思。

  2.耕是用最小的鑿子,將畫好的紋樣淺淺地描一遍,此做法是爲防止磚坯上的畫稿在雕刻時被抹掉。

  3.鑿是用小鑿子將主體形象以外多餘的部分除去即鏤空,以突出主體形象,增加立體感,爲下一步工序打基礎。

  4.齊口是用鑿子沿主體紋樣的側面作進一步細緻的剔雕。

  5.桶道是用鑿子將紋飾中細微處雕刻清晰,包括人物鬚髮、花艸葉子的筋脈、飛禽走獸的羽毛等。

  6.開相是指對磚雕作品中的人物面部進行修飾。

  7.磨是用磨頭將紋飾内外的粗糙之處打磨平整、精細。

  8.上藥是一種修樸方法。一件作品在雕刻過程中難免有不慎損壞的地方,此法是將這些損壞之處修補好。常用的材料是松香、黄蠟和專門配製的藥。

  9.打點是用磚面兒加水調和成漿,將雕刻好的作品清刷擦乾净,屬一道清洗工序。

  (五)磚雕的工藝形式

  磚雕裝飾大都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滿生活的向往、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客家土樓民間工匠們,將這種具有豐富文化内涵與寓意深刻的美好祝願,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將其繪出圖案來,然後再按照圖案與工藝程序進行製作。

  (六)磚雕的工藝鑒賞

  磚雕一般分爲窑前雕和窑後雕兩大類,窑前雕是刻好土坯燒成磚,而窑後雕則是在磚成品上雕刻。磚雕用料使用的磚,是專門燒制的青灰磚,同砌墻用的磚頭一樣大小,雕刻前經過精挑細選,根據整幅畫面構圖的層次,將青灰磚排列起來,逐塊雕出每塊磚所要表現的紋樣,然後依次嵌砌在墻上。磚雕既有單件磚雕,也有組合式磚雕,其技法豐富,有高浮雕、淺浮雕、圓雕、鏤空雕等雕刻技法。

  1.湖雷高地村“培源第”磚雕(暗八仙八寶)樓門面裝飾

  湖雷高地培源第磚雕(暗八仙八寶),二大件樓門面裝飾磚雕,是窑前磚雕,是組合式磚雕;其中每件由八小塊組成,共十六小件,

  這二幅中間由四小塊窩角“福朝錢”磚雕嵌砌成,寓意“福在眼前”;下部分“暗八仙八寶”以雕“雲”的飄雲帶,上部分“暗八仙八寶”直接雕飄雲帶,含有陰綫刻、凹面綫刻、凸面綫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結合的多種雕刻技法,結構變化疏密有致,“八寶”雕刻細緻光潔而飄逸,層次清晰,綫條流暢,如“行雲流水”般。

  2.湖雷石城坑村樓窗磚雕裝飾

  湖雷石城坑窗“磚雕”與湖雷高地培源第磚雕雷同,分三層,上一層由六小塊窩角“福朝錢”磚雕,下面兩層每層由九小塊窩角“雙福”嵌砌成,整件磚雕有二十四小塊,寓意“一年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都有福而來,共六十甲子福而來。”

  3.“文帝訪賢”磚雕(永定鳳城郭峰收藏)

  客家土樓的磚雕藝人,在雕刻作品時,還根據即將安放的位置進行構圖,如祠堂、廟宇門前的磚雕,通常因爲位置較高,觀看時要仰着頭,所以設計人物姿態、勾畫面部表情都采用夸張手法,使其在陽光照射下,顯出應有的神態,同時磚雕還注重利用凹凸綫條受光綫影響,表現出陰陽色彩變化的效果。因此,形成層次豐富,立體感强,繁複綺麗的特點。磚雕的題材有故事傳説、戲曲故事、風俗習慣、祥禽瑞獸、四季花卉等,作品多用於祠堂、廟宇的照壁、檐墻、墀頭、墻頭、神龕等處。

  上圖“文帝訪賢”磚雕,是窑前磚雕。在題材上“文帝禮賢下士”故事傳説,不僅顯示着樓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也載負着那個時代的文化傳承,留下了時代深邃的烙印。它借“文帝”喻教育後代,要向文帝學習,虚懷若谷,不耻下問;民間工匠將這種文化内涵和寓意,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進行製作。在雕刻技法上使用陰刻輪廊,淺浮雕,圓雕、鏤雕,在形象輪廊以後,空處鑿低鏟去多種高難度的雕刻技法,先用木棰和鑿,在小磨青磚上雕鑿,多層次的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粗而細,鑿好雲勾、房子、梁柱、雀替、檩椽、人物、桌子、樹干葉等後,鏤去空地而成品。這種磚雕的材料比石料疏鬆,更易於剔刻得玲瓏剔透,毫髮畢現,在雕人物的頭部、須、帽、衣褶、瓦、樹等雕得十分精巧工整,運綫流暢,層次分明,立體感强。在搆思上,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寄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種雕刻同時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和濃厚的民俗風格。

  4.燭台筷子筒磚雕(永定鳳城郭峰收藏)

  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構件的堅固,能經久耐用。如上圖的燭台筷子筒。

  5.洪坑奎聚樓的下廳天井左右兩側的兩塊青磚雕刻,長約80厘米,寬約40厘米,所雕内容均爲“鳳凰戲牡丹”。匠師以細膩精緻的高浮雕手法,呈現了鳳凰翔舞於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叢中那種寓意幸福吉祥的圖景。遺憾的是這樣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爲數不多的磚雕精品却没有保存下來(後來换成青磚砌花,磚雕不知去向)。

  6.據有關資料載,像奎聚樓内那樣的磚雕,以前永定城關吴氏家廟中也有。

  總的來説,土樓磚雕工藝,技法豐富,造型精緻,層次感强,風格典雅、綺麗,藴含陰柔之美。表現了創作者睿智想象力和客家人生活氣息,是民間藝術百花園中一枝絢麗多彩的奇葩,以美的形式給人愉悦享受,也爲世界文化遺産永定土樓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藝術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