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客家土樓民間刺綉工藝

  刺綉,古代稱之爲針綉,是用綉針引彩綫,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迹搆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簡單地説刺綉是針綫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綫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綫或其他纖維、紗綫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迹搆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綫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綉在客家土樓民間,雖然没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粤綉那麽有名,但作爲傳統手工藝之一,却有其自身的特性。

  一是按加工方式,手工刺綉可分爲“半手工綉”和“純手工刺綉”;

  二是按用途劃分:服裝類和工藝品類,工藝品手工刺綉又有掛畫式單面綉和擺放的雙面綉之分;

  三是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綫、挑花等等;

  四是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客家土樓民間刺綉延續中原漢民文化遺風,並不斷發展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豐富多樣,寓意吉祥

  客家土樓民間刺綉多屬生活實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以婦女、兒童爲主),都以刺綉加以裝飾。如衣服的袖口、衣領、裙邊、圍裙、窗簾、被面、帳沿、幼兒兜肚、童帽、手帕、襪底等等。這類物品,都被各種不同寓意的吉祥紋樣所裝飾,表現出婦女們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客家土樓民間刺綉的圖案紋樣,一般多采用喜慶、吉利的象徵。或是通過字音相同的“諧音”。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它融合了群衆的欣賞習慣,滲透着客家民間的民間風情。如“蓮生貴子”、“喜鵲登梅”、“麒麟送子”、“鴛鴦戲水”、“並蒂蓮花”、“雙鳳朝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滚綉球”、“丹鳳朝茶”等等。

  (3)傳播愛情,表現母愛

  永定又是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如“漢劇”“山歌劇”,還有“木偶戲”等,深受當地群衆所喜愛。因此,民間戲曲、木偶藝術中故事情節,服裝、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移植到民間綉品中。最突出的内容是愛情故事.如“拾玉鐲”、“櫃中緣”、“梁山伯與祝英台”“劉備招親”“仙姬送子”等,均被姑娘們精心綉制在荷包,枕頭頂、門簾、帳沿、被面、床沿上。綉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檏實純真,色彩艷麗明快,寄託着姑娘們對愛情生活、美滿婚姻的快樂心情。婦女們給子女們綉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傾注了全部的母愛。

  (4)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舊時在永定縣城鄉,尤其土樓人家,不同的節令和時尚,婦女們根據婚姻愛情和子女健康這兩件大事,綉制出具有不同内涵、不同内容的綉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臨門,因此必須是“藍緞鞋、綉紅花,過了門就當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須要布置得紅火、喜慶,如“鴛鴦枕、龍鳳帳,紅綢子門簾綉鳳凰。新郎、新娘還要穿刺綉的服裝,舉行拜堂儀式。婦女生育“做滿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頭帽、綉花兜肚、長尾帽(都離不開刺綉)。有的姑娘精心綉制是爲了送給情人,作爲愛情的信物,母親們精心綉制,是爲了保佑子女們平安、健康。

  (5)完整地保留、繼承了刺綉的傳統技法

  永定客家民間刺綉,經常使用的針法有“包針綉”、“納紗綉”、“平針”、“盤金”、“補綉”等等傳統技法。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綳花”和“補綉”技法。

  綳花  是以針引單綫,廖廖數針作放射狀,綉出生動的花朵,雖屬輔助技法,但却在綉品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針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嚴的虎的額頭上和兩肋處各綳一朵小花,使兇猛的獅虎露出幾分憨態,形象十分逗人喜愛。

  補綉  在綉品中運用更爲廣泛。其特點是能使綉出的物品,産生一種浮雕的效果。補綉又細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①“填補綉”,其手法類似“叠綉”,是采用布、綢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圖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針將圖案花邊周圍鎖邊綉牢,從而使圖案紋樣凸起,出現立體的效果。在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艷的圖案,對比强烈、明快,很出效果。這種綉法多使用在綉制鞋墊、襪底等生活用品中;

  ②“留邊叠綉”,此種綉法技法繁雜。其手法是先將剪好的原樣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貼起來,再拼貼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爲主),再用各種色彩綫,由圖案中心向外用平針綉實。綉制時,在紋樣的邊沿均匀地留出一條細綫,白色的輪廓襯托在色彩繽紛的圖案底料上顯得清晰明瞭。

  (6)客家土樓民間刺綉針法類别:亂針、直綉、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綉、施針、輔助針、變體綉

  亂針 亂針綉法主要是把傳統的手工綉法轉换爲縫紉機綉法,此綉法在手工綉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增强畫面的立體感,增强欣賞者的視覺衝擊力。

  直針 刺綉完全用垂直綫綉成形體,綫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布,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綫,没有和色。針脚太長的地方就加綫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盤針  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滚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套針(單套)  又名平套。其綉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綫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擻和針 有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綉仿真形象。

  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着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説,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平針 是用金銀綫代替絲綫的綉法。其方法:先用金綫或銀綫平鋪在綉地上面,再以絲綫短針扎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綉紋樣而逥旋填滿,有兩、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綫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扎鞋底花紋。

  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綉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編綉  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綉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綉、夾錦、十字挑花綉、絨綫綉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綉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爲“圖案綉”。

  繞綉  是一種針綫相繞、扣結成綉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綉、辮子股和鷄毛針,都屬於這一類。打籽:它是蘇綉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綉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綉圖案畫。

  施針  是加於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綉形體的針法,而是爲了增强所綉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采用的輔助性針法。

  變體綉  刺綉中,有一些藉助於其他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刺綉發生變化的特殊綉法,就是變體綉,其中包括染綉、補畫綉、藉色綉、高綉、摘綾和剪絨等。

  染綉  有些綉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綉。染綉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特點和種類:

  客家土樓民間手工刺綉工藝,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綉工精巧細膩絶倫。就刺綉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滚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綉、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采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産不同的綫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綉藝術表現效果。例如,運用施針、滚針綉的珍禽异獸,毛絲頌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針綉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樸鼻,盡態盡妍;使用亂針綉的人像和風景,絨條組織多變,裝飾味濃,藝術效果强,富有濃郁的客家民間特色;使用的辮子股綉的針法,運用了雙綫條,綫條舒卷自如,針脚也相當均匀齊整,説明刺綉技巧是很熟練的。

  刺綉是一種在織物上用各種綫料織出種種不同圖案的工藝。這種絲織刺綉工藝品的生産,刺綉的針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等。刺綉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

  刺綉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檯布、屏風、壁掛及生活服裝等等。此外,刺綉品還是貿易品,經濟價值很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