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川富字樓傳奇

  按“富”字圖案建造的奇特土樓

  永定客家土樓中有一座奇特的土樓,那就是平面按“富”字圖形建造的“富字樓”,實屬全國罕見。270年前,下洋中坑胡旃鄉像擺弄石子棋一樣,移動着富字樓圖案的横横竪竪,最終設計出這座絶倫的土樓。

  走進别出心裁的富字樓,猶如走入一座藝術的迷宫。底層大大小小二十五扇門的布局,讓人無比欽佩先祖的絶頂聰明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跨入富字樓大門,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天街”撲入眼簾,悠長而古檏。直溜溜的天街兩旁是門面相對的房間和四個小廳堂,它們僅用兩個拱門相接,與筆直的天街組合成象形的“田”字。遠眺“天街”盡頭,一扇雕龍畫鳳的中門屏風隔着。入其右側門,面前是一麻石天井、兩邊厢房和上廳堂,它們圍成一個“口” 字。而上廳堂後面的封墻,就是“富”字中的“一”了。寶蓋“冖”在哪裏呢?打開上廳堂兩側的拱門,可見兩排弧形的住房連接着,恰搆成寶蓋“冖”。穿過左邊住房小門,進入一溜碓房和雜物間,就是“富”字頭上斜伸出來的一長點了。於是,“富”字結構浮雕般地凸現於密密麻麻的中川土樓群中。可能再没有其他人能將土樓建築設計得如此富有藝術情趣。

  從不失火太奇特

  清朝時,族祖胡翔一在一首《中坑》詩寫道:“紛紛屋角叠魚鱗,一萬丁男一本親;試向沿村十裏望,家家却是姓胡人。”描寫了中川村地方狹小、人口衆多、房屋密集、幽巷遍佈的特點。賊入中川,很容易被擒住,但一旦失火,就要殃及左鄰右舍。中川村房屋鱗次櫛比,幾百年來因失火而燒掉的房屋不知有多少。故留下“不怕賊偷,只怕火燒”的“中川語彚”。 富字樓周圍的房屋也多次發生火灾,可是,富字樓却在周圍一片火海烈焰中,安然無恙。前來參觀的日本、美國、荷蘭的建築專家們嘆爲觀止。

  原來,富字樓的墻頂上創造性地設計了“封火瓦”——全用青磚一層叠一層地砌至瓦口,可以滅了火魔的肆虐,而且使房屋外觀更加雅致。這是一項獨創的建築技藝,堪稱獨一無二,後來被其它土樓的封火墻所仿傚。

  富字樓圖案與胡旃鄉的故事

  當年,建樓者胡旃鄉公爲什麽要按“富”字建樓呢?時代久遠,已没有人能説得出來,成了一個再也猜不出的謎。然而人們却深深折服建造者胡旃鄉的卓絶膽識和深邃思想。

  胡旃鄉有八兄弟,其排行最末。幼時聰明好學,無奈父親年老力衰,家境困窘,兄弟又各有家室。有一次,胡旃鄉要買紙寫字,父親一時無錢,叫他向哥哥去要。胡旃鄉逐一向哥哥要錢,七位哥哥互相推委,最後還是父親向親房借了錢來買。從此,嘗盡貧窮滋味的胡旃鄉讀書更加刻苦,暗暗發誓,定要考取功名,大富大貴。

  胡旃鄉後來考取貢生,歷任安溪、閩侯、台灣彰化等縣學官。官職不大又爲官清廉的胡旃鄉並没有大富,只略有積蓄,就計劃建座富字樓,希望子孫後代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大富大貴起來。他在二百多年前就喊出了“發家致富”的聲音。

  1754年,胡旃鄉去世後,從台灣運靈柩回鄉,安葬於火星崬。1973年2月,僑育中學開運動場,旁邊火星崬胡旃鄉的墓需要遷葬。令人震驚的是,在胡旃鄉去世220年以後,遷葬掘墳時,封於三合土内的靈柩完好如初。撬開棺蓋一看,但見其屍首浸於藥水之中,穿一套摞補丁的黑色官服,容貌鬚髮栩栩如生,按其肌膚還有彈性,拉其關節開合自如。此事一時轟動閩粤邊界,觀者如潮,絡繹不絶。

  胡旃鄉任職彰化時,見此地氣候暖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便動員部分子孫及中川鄉親去台灣創業定居,繁衍生息。胡旃鄉成爲最早拓墾台灣的功臣之一。如今,台灣有許多他的後裔。2000年5月,中央電視台播出王運輝編導拍攝的紀實片《海峽兩岸的歷史姻緣》,有許多鏡頭就選在富字樓拍攝。因爲胡旃鄉當年拓墾台灣、傳衍後裔,對開發台灣功績很大。

  富字樓出了幾多著名人物

    穿行在大大小小的窄門巷道裏,高低錯落的青磚黑瓦起伏有致地擺佈它優美迷人的圖案,袋青的苔蘚爲它抹上時光的流行色。胡旃鄉建造富字樓,雖然没有培養出富商巨賈,却因文風熾盛、耳濡目染,僅現代就誕生了“四家一客”的著名土樓人物。

  星馬港知名老作家胡炎賢,青年時代在集美師範讀書時,就在厦門《江聲日報》、《民鐘報》、《厦門商報》上頻發佳作。定居香港沙田後,馳騁星馬港泰各大報刊,堅持創作70年,著作等身。近視增至二千多度,香港無鏡可配,仍然創作不輟。

  胡焕孚,是永定縣最早加入福建省音樂家協會的藝術家之一。他彈奏的古筝婉轉悦耳、半音玄妙,拉頭弦的絶技爐火純青,弦音如醉如痴,如夢如幻,如同草原上飄盪的馬頭琴聲,又如凄冷的《二泉映月》胡琴聲,令聽衆如泣如訴、似哀似怨,成爲厦門人民廣播電台的保留節目。

  科學啓蒙家胡冠群三十年代初從汕頭買了一部八毫米的電影放映機和一台手摇發電機,在中川村放映電影《米老鼠》和《卓别林》,引起轟動,在鄉間揭示了電和電影之謎。開創了永定縣科學啓蒙的先河。他是全縣第一個開設照相館的,“大觀樓照相館”向害怕照相的人們傳播科學種子。

  年僅二十三歲的教育家胡甫開先生在兩年半時間裏先後創辦了中川小學和僑育中學,在福建教育史上是第一人。

  而胡炎賢的父親胡前光是“水客王”。這位影響了胡炎賢一生的凡人,這位讓胡子春幸運地成爲“錫礦大王”的水客,到七十三歲時,來往東南亞南洋已九十七次。許多人勸他:“不要把老骨頭丢在外面了。”可他七十四歲仍堅持來往南洋三次,最終補足了一百次的紀録,才回鄉頤養天年,成爲名符其實的“水客之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