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坑吴家有位大善人
吴來瞻,字恒焕,號旭齋,豐田裏石坑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兄弟五人,排行最小。因父母早亡,少年成孤兒。遂棄儒從商,到兩廣做生意,終於致富。積累數千兩銀即歇業歸裏,建大樓二攸樓、忍濟堂,籌劃培養子侄。其對文教和公益十分熱心,捐巨資相助。曾捐田五十桶爲鳳山書院膏火,又創鄉中文會、本族家課。凡修橋砌路賑貸等事,皆不惜費。生平喜遊覽名山古迹,所到之處,必留詩以志,著有《西湖集》、《金山草》、《游潮稿》等。其生有五個兒子。晚年,於本鄉銅鼓山築高岡書館三十餘間,館旁石壁峭聳處築魁星閣,購書萬卷,歲延名師以課孫曾。吴來瞻真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大善人。
却説時間快過,不覺得吴來瞻已七十歲,妻張氏也已六十一歲。事業發達,子孫衆多。吴來瞻五個兒子商議,一致議定爲父母做壽。他們請人看《通書》,選中吉日,告知親朋好友,籌備宴請各個事項。
得知子孫要爲吴來瞻夫婦做壽,縣城鳳山書院山長與秀才雅士商量要爲其制錦屏,希望爲壽慶增添光彩。他們早早便聯絡青坑廖家,請遠在京都的廖瑛撰作壽序。壽序寄回來,又托西洋坪的先生,請當時正在平海碣石衛任上的武進士馬琳書寫。再派人到漳州請工匠製作壽屏。
吴家做壽開盛宴
做壽的良辰吉日來到,石坑二攸樓布置一新,大門上掛一對雙壽紅燈籠,貼一副壽聯。大廳屏正中掛一軸壽字條幅,廳口掛一對壽字紅燈籠,廳口柱和屏柱各貼一副長長的壽聯。廳口神桌上雕龍鏤鳳的大紅壽燭點得“紅紅火火”,廳内墻上掛滿了親朋好友送來的壽匾、壽幛。大廳屏前擺一副鳳山書院送來的壽屏。壽屏共十二塊,擺爲弧形,每塊高八尺,寬一尺半,邊沿兩塊屏脚穩穩嵌入幾十斤重的石獅子凹槽裏。壽屏雙面工,表面均髹黑色大漆,陰刻處鑲金粉。擺好的壽屏占滿大廳,十分壯觀。
凌晨,子女、孫輩以及侄子侄孫和其他晚輩便已在大廳爲兩位壽星拜壽。又向衆人發壽餅。全樓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盛宴開席,壽星與叔輩、兄長、鳳山書院山長同坐廳屏前正中一席。其他親戚朋友、族中親房,坐滿了大廳。先上壽麵,再敬壽酒,桌席擺滿了客家人宴席常見的“四大盤”。席間觥籌交錯,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親朋好友頻頻舉杯爲壽星敬酒祝壽,“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祝禱聲不絶於耳,處處充滿了温馨笑語。
文人雅士觀賞壽屏
一、稱贊《壽序》文雅字秀
下午,一幫文人雅士特意在大廳仔細觀賞壽屏。只見正面雕刻按内容分爲四圈。最内圈高五尺許,寬度即中間十塊屏風的寬度共計一丈八尺,從右邊開始竪行陰刻壽文,包括撰壽文者廖瑛的歷任官職,書者馬琳的歷任官職,共七百多字,每字一寸半見方。還有“廖瑛之印”、“璞完氏”、“馬琳之印”、“蘭桂”四方篆文私印。
衆位都説,能請得遠在京都的廖瑛撰作壽序,又請得正在平海碣石衛任上的武進士馬琳書寫壽序,真是天大的面子。
衆位覺得壽文中“先生幼習舉業,長膺明經,裏黨中有泰山北鬥之望。性嗜古,每肆力於詩賦文詞。遊覽所及,輒形歌咏”甚合壽星名望。
“爲令嗣訪求名師,又鼓勵後學。鄉中倡立文會,每月課必偕同事加意款待,於是四方有志之士,不憚跋涉,願就與課。文風賴以日盛,皆先生以文章爲性命,勤懇奬勵之力”及“性好施濟,凡冲衢峻嶺以迨橋樑道路,悉捐資修葺,更施腴田以供茶具,德義之戴遍於行人。倡捐社倉,早完國課。他如遇歉歲時减價發粟,鄉人多蒙其惠。喻鄰里以孝友,教鄉黨以姻睦”皆合衆意,都見諸所做實事。
“抑亦内助之賢,有以贊襄而共成之也。孺人内則夙嫻,四德具備。事翁姑以孝敬,相夫子以柔順,久爲閨壺則效,不更具言。即如施濟一端,凡屬夫君所欲爲,無不黽勉加厚,非但嘑爾不形,抑且全無德色”符合夫人本色,少人能比。
衆位雙手竪起拇指讚揚壽文作得古雅,書法寫得俊秀,並期盼壽星耄耋之壽、期頤之壽。
看到末尾祝壽者包括時任永定縣儒學教諭湯鳴鶴、永定縣儒學訓導黄碩、興化鄉巡檢沈培,本縣進士賴能發、廖連三,本縣舉人餘國縉、熊山、盧鈞、賴世芳、沈致和、林魁拔、盧欣椿、鄭天樞、鄭雄,貢生張丁顯、鄭開、鄭天池、顧炳文、賴世膺、張上騰、賴世平、賴奮龍、盧慶雲、熊江潤、熊江濟、馬金、鄭廷錫、熊邦杰、張洪緒、吴起莘、吴修先、吴懷棠、吴天佑、吴焕祖及鄉族俊彦親朋好友共140人,都署官職功名。大家不禁讚嘆:“本縣教官和那麽多才高德劭者爲壽星祝壽,足見壽星德望之高!”
有一戴秀才巾的指着開頭起首章“尋孔顔樂處”向在場諸位講解其中典故。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説,“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意思是,有簡單的飲食,把頭枕在手臂上休息,這就很快樂了。孔子還讚嘆顔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只有簡單的飯菜,别人都不堪忍受,顔回却很快樂。意思是説,一個人雖處貧窮的環境仍“不改其樂”,照樣生活得很快樂。
宋代大儒周敦頤教二程兄弟“尋孔顔樂處,所樂何事”。程明道一次拜訪濂溪後,“吟風弄月而歸,大有吾與點意也”,程伊川亦做養魚記,願“樂其生,遂其命”, 二程兄弟從周敦頤的日常生活中大得“孔顔樂處”之意。
其實,食宿只是生存最低要求,錢財乃身外之物,人生所應獲得的實不在此。孔子説,“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原來,食宿的滿足,在聖人那裏都稱不上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無論高貴或貧賤,無論幸運或不幸,無論得意或失意,都能泰然處之,怡然接受。只要你具有安貧樂道、達觀自信的境界,無論貧富,都能獲得心靈的充實和真正的快樂。
大家都説,馬琳用此閒章,足見馬琳的思想境界之高。
衆位又指指點點壽文外圈所刻飛鶴,寬度不足三寸,中間十塊屏風,每塊上下各刻4只飛翔的仙鶴,兩兩相對,飛鶴之間爲一軸纏着絲帶的書卷,加上首尾兩塊屏風内側各刻16只飛鶴和纏着絲帶的書卷,共刻有112只飛鶴、56軸書卷。
鶴是長壽的象徵,民間有松鶴延年的説法,含夫妻長壽之意。書卷則表現中華重視讀書的傳統。
二、名流、親朋賀詩賀詞很有文采
衆位再往外看第三圈,十二塊屏風頂部各刻一首本縣名流賀詩賀詞共12首,每首賀詩外分别刻有扇面框、弧角矩形框、旗幟框來裝飾。底部則每塊各刻一瓶盛着牡丹、佛手、梅花、玉蘭、菊花、萱草、蘭花、靈芝等不同花卉的花瓶,有的花瓶下還有底座。
凹下進士廖連三作的是《千秋歲》詞:“古稀年歲,難得偕元配。羡梁孟,欣相對。身爲堂上杰,子是人中最。天下福集來,齊放家庭内。 今日耆英會,到處名賢萃。詩競作,圖争繪。出爲河朔飲,入作希夷睡。休慮癢麻姑,有指能搔背。”詞章稱頌壽星夫婦元配偕老實在難得,有梁鴻孟光之福。
舉人賴世芳的七言律詩“經明壯歲擅詞華,天府貢名譽望賒。懶向神州夸美錦,好從德裏隱烏紗。吟詩作賦獻新韵,滋桂培蘭吐艷花。半婺星輝雙介壽,筵開渤海燦流霞”則概括了壽星一生的德行。
清溪副貢廖鴻學的七言律詩“昔年握手共規恢,此日筵開淑氣回。天上雙星輝晝錦,人間三徑入蓬萊。觴稱具慶斑衣舞,曲奏南飛珠履來。願引流泉傾玉酒,歡心添進紫霞杯”頌揚壽星夫婦一生和諧,有福氣。
歲貢生馬金的七言律詩“延陵兩鶴舞翩翩,銜雪吐花結玳筵。並蒂蟠桃捧壽酒,對枝龍柏祝長年。雙株寶樹凌霄起,八面瓊盤夾日懸。愧乏寫真難下筆,鳥書叠奏九如篇”讚頌壽星夫婦雙雙高壽難得。
廪生鄭道炳的五言律詩:“品望高山鬥,詩文冠盛唐。七旬開壽域,雙慶萃霞觴。老宿輝南極,媊星燦北堂。懸弧聯設帨,恰好日初長。”讚揚壽星品高詩雅。
其他增生鄭際清、監生賴鬆茂、監生賴鴻恩、增生吴金川、廪生吴嶧上、監生吴華春、增生吴鬥元等人賀詩也都是圍遶壽慶的祝頌之作。
大家都認爲,這些詩詞對仗工整,壓韵合律,雖是世俗應酬,也屬雅韵之品。
再看屏風底部,每塊各刻一瓶盛着牡丹、佛手、梅花、玉蘭、菊花、萱草、蘭花、靈芝等不同花卉的花瓶,有的花瓶下還有底座。花卉象徵美好,花瓶代表平安、如意。
三、“琴棋書畫”文人畫傳遞出古人風雅
衆人又看頭尾兩塊屏風所刻圖畫,其中四幅文人畫,分别爲“月夜撫琴圖”、“對弈圍棋圖”、“夜賞書畫圖”、“軒台觀魚圖”,極具文人雅趣,吸引衆人。
《月夜撫琴圖》中,高樹下,玉欄邊,天空圓月高懸,四位文士圍遶琴桌,撫琴者坐琴凳上,斜着身子,雙手撫琴,另三人或坐或站,姿勢各异,觀其彈琴,頃心聽古雅的琴聲。琴桌前,一條三脚香幾上置香盤,内放一香爐,香菸裊裊,旁邊一焚香者坐於矮凳上。
《對弈圍棋圖》中,高聳的奇石旁,五位頭戴秀才巾的文士圍坐矮桌旁,二人正專心對弈,另三人全神貫注觀看棋局,桌角各放一個裝棋子的瓷罐。
《夜賞書畫圖》中,圓月下,鬆樹旁,四位頭戴秀才巾的文士圍在書桌邊,站着俯身觀賞桌上攤開的卷軸,一邊指指點點評説。書桌旁有芭蕉和山石。
《軒台觀魚圖》中,翹脊敞軒内,高高的香幾上置一瓷瓶,瓶内放文房用具。軒旁,頭戴秀才帽的二人正細語交談,另二人坐於石欄内,一邊看欄外塘中的游魚一邊相互細語。敞軒後有樹,有山石。
“琴棋書畫”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的雅好,極具品位。畫作傳遞了自古以來文人的風雅。文人雅士中不少就是“琴棋書畫”高手,看了對此自然感同身受。
四、祝壽故事繪畫形象地體現了中華孝道古文化
衆位又轉到壽屏背面,背面亦分四圈,各圈寬度均與正面相同。
最内圈高亦五尺許,十塊屏風每塊陰刻一幅鑲色彩畫,是十個不同的祝壽故事。於是衆位仔細觀賞壽畫。
第一幅是《八仙慶壽圖》:畫面上,四處祥雲飄盪,八仙正趕往東海蓬萊仙島爲王母娘娘祝壽。海面上,藍採和肩扛花鋤,一手提花籃,脚踏巧板浪裏漂,旁邊,踏着海水的張果老伸手欲捉一只大章魚。岸上,鐵拐李抱着葫蘆單腿着地;何仙姑手托蓮花,韓湘子握着仙笛站在旁邊,兩人正交談着,一邊觀賞海景。天空中,吕洞賓身仗長劍脚踏祥雲,旁邊曹國舅緊隨其後。更高處,王母派出迎接的仙童騎着仙鶴飛來,正和地面上提寶扇的漢鐘離和空中祥雲中的吕洞賓、曹國舅互相招呼。八仙造型形態各异、栩栩如生。
第二幅是《觀鶴舞圖》:圓圓的月光下,高大的瓊樓玉宇旁有一棵直刺天空的梧桐樹。樓前,一長須高官站在青銅香爐邊,正全神貫注觀賞仙鶴起舞。一書童抱琴伺立身邊,香爐冒着裊裊香菸。山石旁,草地上一只仙鶴曲頸展翅,面對主人翩翩起舞,舞姿優美。
第三幅《天宫祝壽圖》:仙境中,靈芝狀祥雲四處飄盪,拱形玉欄天橋前,一長須長者身後伺衛高擎尖頂羽毛團扇,身前一伺者手托壽禮一邊引路,前方兩挎劍護身武將回頭招呼長者上橋,橋邊一棵垂楊柳斜伸河面,垂枝摇摇曳曳。高處天空中,玉宇天宫一角托於數團祥雲上,宫前竪一柱華表,玉帝派出天官正等着來客。
第四幅《祝壽圖》:大海之上,祥雲飄盪的仙境中,二人脚踏祥雲,手擎高高的壽燈走來,迎接者拱手致禮。高處,一只鳳鳥展翅飛翔在祥雲之間。
第五幅《祝壽圖》:依然是四處飄盪的祥雲仙境,高高的玉宇瓊樓上,立於分别擎着錦綉團扇的兩位伺者前的玉帝,正觀看遠方飛來的鳳鳥。瓊樓下,桂樹旁,數位天將抬頭迎接鳳鳥。
第六幅《祝壽圖》:仙境中,鬆枝伸入一片祥雲環繞的玉宇瓊樓。寬大的座屏前,玉童手執羽毛掃,玉帝端座於正中的天台寶座,衆多天將立於前方左右。天台台階前面平地,數位祝壽者帶着壽禮正在走來拜壽。
第七幅《祝壽圖》:依然是仙境。遠處,祥雲環繞仙山。近處是大海,一條樹枝編成的小船飄然而來,船上四人,三婦人對面端坐,皆手持如意,中間矮幾放置仙桃等,一伺女立於船尾划槳。岸上,一只仙鹿口銜靈芝回頭等接來者,旁邊是山石、草地和一棵高大的鬆樹。
第八幅《祝壽圖》:天空飄着祥雲,一昂首肥腰大員立於手擎芭蕉扇的伺者之前,身邊二人正爲其安排行程,旁邊一匹馬奮蹄欲行。周邊有樹,有石路。
第九幅《蘇武牧羊圖》:上部,蘇武坐在山石上,長須飄飄,一手持已脱毛的漢節,一手招呼身邊的三只羊,給羊餵草,周邊是大塊的山石和稀疏的枯草。下部,形似蒙古包的宫殿外,一頭戴雙辮上翹番王帽的番王正逗着一孩,宫殿樓上,番王妻頭伸出窗口探看,好像在呼唤小孩。宫殿旁有一棵高樹。
第十幅《祝壽圖》:立於山石邊的三棵高大的鬆樹下,遠處是高山,近處是山石。一長者坐於矮山石上,手握一枝如意,面前祝壽者,兩位坐於其前,一位站立,正向其祝禱問好。不遠處,前來祝壽者四人向長者走來,遠遠打着招呼,其中一位來者還拄着拐杖。
大家一點觀賞,一邊盛贊十幅祝壽故事畫得形象生動,體現了自古以來的中華孝道古文化。
衆位又看了彩畫外第二圈的篆體“壽”字,中間十塊屏風,每塊上下各陰刻四個不同的篆體“壽”字,加上首尾兩塊屏風内側各刻十個,共刻了一百個不同的篆體“壽”字,字大兩寸見方。百壽字深含世人追求長壽的願望,自古以來均受到人們推崇。
大家再看第三圈,中間十塊屏風,每塊上部各刻商周青銅禮器和酒器四個,並列排放;下部各刻商周青銅禮器和酒器五個,按梅花狀排列,加上首尾兩塊屏風中間各刻5個,共刻有各種不同的商周青銅禮器和酒器包括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鋪、盂、俎、匕、爵、角、觚、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瓿、盉、枓、勺、禁、盤、鑒等共計一百個;首尾兩塊屏風還刻有硯台、筆架、如意、香爐、兩函古書、書畫卷軸、插有珊瑚的花瓶等。
先秦青銅禮器體現了人們尊古,推崇中華古老文明。
五、壽屏中的騰龍圖案深含中華古老文化
大家看到,壽屏正面、背面最外圈寬均三寸許,十二塊屏風上下各刻四條不同姿態的騰龍,再加上首尾兩塊屏風外側各刻十條,總共刻有六十八條不同姿態的龍來裝飾。
龍是中華的圖騰,騰龍象徵高貴、尊榮、吉祥,是古老的中華文化。
整副壽屏給觀賞的文人雅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致稱頌中華傳統古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