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惇和堂做滿月“開齋”的故事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年)夏曆五月初六,黄學周出生於永定縣太平裏平寨厦黄的一座大土樓惇和堂。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月,男孩彌月,永定客家人俗稱“滿月”。

  滿月這一天,是個大喜日子。惇和堂内外十分熱鬧。上廳右邊墻上早早貼上了紅紙新丁名單,是用鷄蛋清來貼的。長輩爲其命名,按字輩取名“培泉”。一大早,母親就抱着小培泉下樓來了。上廳廳口供桌已擺起五牲、茶酒,家人點燃香燭,祖母抱着小培泉,敬天神、敬祖宗,把新丁降生的喜訊告訴天地神靈。接下去,祖母抱着小培泉到大門外見天見地,“喊鷂婆”(永定客家話稱老鷹爲“鷂婆”)。祖母朝天空上下抛動小培泉,高喊:“鷂婆!鷂婆!”全厦黄的孩子都來看熱鬧,跟在後面,也齊聲高喊:“鷂婆!鷂婆!”客家人的男孩滿月“喊鷂婆”有兩種含義:一是給新生兒鍛煉膽略,使之心雄膽壯,因爲鷂婆時常飛來農家抓小鷄,大家一見鷂婆要落地,齊聲大喊“鷂婆!鷂婆!”以嚇走老鷹,免不了就會驚嚇小孩,喊過“鷂婆”的小孩,聽習慣了,就不容易受驚;二是祝願新生兒像鷂鷹一般勇敢,將來像鷂鷹一般遨遊藍天,青雲直上,前程萬裏。兩個幫忙的嬸娘一邊把簸箕上滿月粄分發給左右的小孩。喊過鷂婆,主家還要給親房和鄰居分發印有“福”字的新丁滿月糖粄。滿月粄是頭一天做好的,中等人家都要做四五鬥米,才够分贈親朋戚友。

  接着,做父親的黄焕波和家人擔着五牲祭品,到大宗祠敦睦堂祭告祖宗,叫做“報丁”。把一張寫着“第某房第某某代裔孫某某新丁長男某某”的紅紙貼到宗祠正堂的墻壁上,預示向祖宗報告:“添新丁了!”祭告完畢,燃放鞭砲,家人把擔去的滿月粄向前來祝賀的男女老少分發。宗親聲聲慶賀,場面甚是熱鬧。

  到了半晝,老虎坑外曾祖張家、虎岡外曾祖賴家和孔夫新塘外祖父張家等外家親戚到了,其他親朋也陸續到齊。他們一路辛苦,先在上廳喝過茶。不久,又吃點心。用過點心,歇了一會,在大樓門口附近走走,之後正式喜宴便開始了。

  惇和堂上廳擺滿了酒桌,家人在“拘客”入席,坐上横頭大位的是今天最受尊敬的客人——小培泉的外祖父,等會他要給小培泉“開齋”。客家人習俗,母乳屬於素食,小孩出生一個月都食齋,滿月後,可以開始食用葷菜了,所以叫“開齋”。不過,開齋只是象徵性的,並非滿月後的小兒馬上就可以飲酒、食肉了。

  開席後,酒過三巡,“開齋”儀式就要舉行。這是彌月禮俗的高潮,非常隆重。黄家司儀人員用紅漆大茶盤端出開齋菜:大茶盤放有攔腰用一圈紅紙標紅的兩棵帶根青葱,一小壺米酒外加一個小酒杯(可先倒上酒),一尾含紅須、已用酒灌醉的小紅鯉魚,一塊開水燙熟的五花猪肉,鷄則是取白斬雄鷄的頭、雙翼、雙脚和鷄後拼裝成的“整鷄”,還有一雙紅漆筷子。大茶盤先擺放在上廳廳口中央的供桌上,接着由司儀端至開齋人外祖父席上。外祖父行至廳口,用主家備好置於面盆架上面盆中的温水、毛巾洗臉、洗手,之後擦干。

  黄焕波抱出小培泉,來到廳口,朝天作揖致敬。然後轉身,把小培泉抱到外祖父席前。外祖父起立,兩人同時作揖行禮,然後把小培泉轉抱外祖父手中。外祖父微微鞠躬致意後,雙手接過小培泉抱入懷中,口中道:“一手過一手,壽高九十九。”外祖父抱着小培泉,走到廳口朝天作揖,説一句吉利話,然後回到開齋席位入座。外祖父左手把小培泉托在懷中,右手舉箸,象徵性地朝酒杯蘸酒,再放到小培泉口邊,小聲説:“斗酒百篇。”放下筷子,再舉起,觸向青葱,再放到小培泉口邊,説:“聰明智慧。”接下去,又有板有眼地分别蘸鷄頭、鷄翅、鷄後、鷄爪、魚、肉等,依次放到小培泉口邊,一邊分别説“頭角峥嶸”、“鵬程萬里”、“光前裕後”、“金鷄獨立”、“鯉跳龍門”、“諸事遂意”等吉祥語。此時,廳内宴席中,衆賓客都停止用膳,站起來,轉身朝向開齋主席,饒有興趣地看着正在開齋的外祖父的一舉一動。廳内宴席上不時傳出一陣陣嘿嘿的笑聲。

  開齋禮畢,外祖父把小培泉轉抱黄焕波手中,説一聲“衣錦榮歸,親族争光”,然後帶頭給小培泉送上一個大紅包。於是,黄焕波抱着小培泉,司儀人員端起大紅茶盤跟着,一桌一桌致謝,一邊説:“没什麽款待,淡酒請大家多喝一杯。”席上的客人紛紛把準備好的紅包放到新生兒身上或盛放開齋菜的大紅茶盤裏。接下去,客人繼續喝酒,直至酒醉菜飽,散席的鞭砲響過,滿月宴席才告結束。

  小培泉周歲時,長輩照習俗爲其“抓周”,作爲卜測未來的前程。桌上擺滿了文房四寶和算盤、銀元等器物任其抓取,小培泉看到一輛精緻的孔明“木牛流馬”,伸出小手便一把抓住不放。大家都笑着説:“培泉將來要學孔明瞭。”

  巧合得很,日後,黄學周擔任隴海鐵路運輸司令部少將參謀長,掌管當時重要的東西交通大動脈,真是應了當年“抓周”習俗的預卜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