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豪主持建大樓
撫市黄氏十三世祖黄寵齋一生務農爲業,生有5個兒子,依次取名爲永賡、永豪、永桂、永聚和永歧。黄永賡成年之時,正趕上永定條絲煙風靡大江南北的大好時機。爲了發家致富,他和老二黄永豪商量後决定,由他自己前往湖南、雲南和廣西等地開拓市場,銷售條絲煙,家中諸事則由老二黄永豪統管:一是和幾個弟弟一起負責菸葉的收購、加工和營運;二是照料年邁的父母。兄弟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加上年輕人肯動腦筋,經營有方並創辦了“長茂”商號(這也是當地人稱永豪樓爲長茂廠的原因),不幾年,家道便漸漸殷實起來。客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富裕起來之後,當務之急便是買田、建房、添置“恒産”。黄氏兄弟决定蓋大樓。
由於黄永豪成年累月在家搞經營,幾個弟弟又少不更事,因此建樓的重擔便理所當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兄弟約定,凡是與建樓有關的事一概由黄永豪全權處理。
黄永豪人如其名,豪氣十足。他覺得,手頭上寬裕了,大樓要建得宏偉、典雅、壯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可以顯示出自己家族的雄厚財力。再説,將來五兄弟分家之後就是五大房,所建之樓既要有足够的“單元房”(此爲該樓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就有這樣超前的意識,實屬不易),又要有供收購菸葉的大廳以及加工條絲煙的手工作坊,同時還要有專供子弟讀書習武的學堂、武館等。於是他選擇了撫溪河邊的一塊十五六畝的土地作爲樓址,然後又分期分批購進了可供建造10個單元、36個廳、270個房間的所有用料。這樣,自然耗資巨大,開銷不菲。
就在大樓施工進入緊張階段的時候,一天,老大黄永賡居然千裏迢迢回家來了。他雖然常年漂泊在外,但魂牽夢繞的是建樓,寢食難安的仍是建樓——建樓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啊!還有,他對老二能否勝任建樓一事也心存疑慮,因此趁到外地跑生意之便順路回家看看。老二黄永豪乍聽到大哥到家的消息,着實吃了一驚,擔心大哥會責備他花錢太多,心裏一直忐忑不安,不敢貿然前去會見大哥。
黄永賡一到家,行裝甫卸,就心急火燎地朝建築工地走去。他立刻就被眼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夯墻的揮汗如雨,運土的健步如飛,木匠師傅又是刨又是鋸,石匠師傅又是鑿又是敲……200多個施工人員各司各職,井然有序。他不禁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來,讓人立刻把老二找來。黄永豪急切地問來人:“我哥哥都説了些什麽?”來人如實地把他哥哥的話説了一遍。這時,黄永豪才把懸到喉嚨裏的那顆心放回到了原處,長長地吁出了一口氣。當他把建樓的設想及工程的進展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大哥匯報後,老大不由自主地對他竪起了大拇指,連聲夸奬道:“二弟這幾年真是大有長進。有膽識、會辦事,好!樓就該這樣建,花多少錢也值得,這下我就放心了!”
永豪樓樓名來歷
永豪樓正式的名稱叫“五福樓”,位於撫市鎮新民村的大洋塅,面臨撫溪河,占地10367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奇怪的是,在該樓建成之後的160多年間,五福樓的名稱鮮爲人知,永豪樓的名稱却無人不曉,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原來建造該樓施工的時間很長,從道光十一年(1831年)動工興建到遷入居住歷時共7年,從遷入居住到全樓裝修完畢又經過了11年。建樓期間,各種工匠、小工的延請、安排及工資的發放,各種建材的購買和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等,一概由黄永豪親手操辦。在大樓落成之前,該樓並没有一個正式的樓名。其間,有人問過工匠:“你在哪裏做工?”工匠回答:“在黄永豪家裏。”“在他家做什麽?”“建新樓”。問這個問題的人多了,有工匠脱口而出:“在永豪樓。”永豪樓,意思是黄永豪主持所建的樓。一傳十、十傳百,永豪樓就這樣傳開了。盡管在該樓全面竣工之後,樓主曾專門請人取了個很有内涵的名稱叫“五福樓”,寓意爲五兄弟一齊幸福,但是所有工匠及村中老少都先入爲主,或者認爲五福樓的名稱在音韵上没有永豪樓這一名稱響亮,因此仍習慣地稱之爲永豪樓,並口口相傳,以至於家喻户曉,遠近皆知。相反,其正式的樓名却很少有人提起。
大樓造價高昂
永豪樓占地面積16畝(約10600平方米),爲府第式土樓(仿皇宫式“五鳳樓”)。主樓(正樓)高五層,20米,每一層一廳八間。主樓前面,中間是一個長方形天井,天井兩旁各有一列3間厨房。厨房往前又有一條連通左右走廊的過道,過道前面是大廳,設兩個小門相通。
大廳被中間的天井分爲兩部分,後面的稱爲上廳,前面的稱爲下廳,天井兩旁的側廳把上下廳連接起來。上廳前向左右各開一個小門通“兩落”。上廳兩層,面闊三間,底層廳高8米。下廳一層,前面正中是中大門。
出中大門,是一塊占地約2.5畝的大院坪,鵝卵石鋪地。院坪左右各有一座4間1廳的2層樓房,分别是供子弟讀書習武的文館和武館。院坪的前方是正大門。中大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門,分别對着左右“兩落”樓房前的天井。
左右横樓,各有四個單元,前兩單元三層,後兩單元四層,每層一廳八間(最末一單元是每層一廳四間)。左側還有一所巨大的供收購菸葉的大廳以及加工條絲煙的煙棚。
全樓共計31個廳、270餘間房,設有外大門、内大門。外大門口還建有關刀壩及碼頭。
全樓用青色花崗石鋪沿塍、天井,以及鑲大門與大小廳堂的門框、門檻,做金魚池等,共計用去4500多塊青色花崗石,而且雕琢工藝精湛,是永定土樓中罕見的。這座集奇特設計、實用價值、觀賞藝術於一體的大型土樓,耗資巨大,花費約35萬兩白銀,是全國造價最高的民房古樓。
該樓落成時,正值黄飏亭老人71歲生日,族中翰林黄鐘音邀宗親100餘人贈屏風致賀。壽文由榜眼江國霖撰寫,書法是黄鐘音翰林手書。屏風共12塊,每塊高3.8米、寬0.7米,工藝精湛,書畫俱佳,展示了祖宗的榮耀,是難得的藝術精品。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