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田段奎聚樓建樓傳奇

  得横財兄弟各建樓

  干隆初年,田段廖念瞻、廖孫膚兄弟與父親三人在大排開店做生意。當時的大排是太平裏乃至上杭縣各地前往漳州經商的必經之地,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一天,店鋪來了一個油販,臨走時將隨身挑來的油簍寄存在店裏。油簍放在店鋪的角落半年多,一直未見油販來挑走。一日,店鋪没有其他人時,廖念瞻偷偷打開油簍,發現裏面裝的竟是銀子,有數百兩之多。於是廖念瞻存了私心,没有告訴弟弟,每次回田段都偷偷從油簍取了一些銀子帶回家中藏起。油簍裏的銀子被取了大半後,廖念瞻才告知弟弟廖孫膚。兄弟商量,認爲油販肯定出了意外,已不在人世。於是兄弟平分了油簍裏的剩餘銀子。之後廖念瞻便將得來的幾百兩意外之財建了一座占地約5.5畝、四堂兩落的五鳳樓——永昌堂。這是田段當時最大的土樓。

  廖孫膚(字仲扆,1673—1756年)過後也清楚兄長起私心,他將分得的銀子在永昌堂左片建了一座雙合樓式(又稱“鴛鴦樓”)的正樓,起名奎聚樓。正樓總寬27米,深9.2米,高約14.5米。各4層,每層均1廳6間,共8廳48間。雙合樓兩邊正中各開一個大門,大門前的青色花崗石門當陰刻“卐”(萬)字紋。正樓屋面爲九脊歇山頂,兩層杉木挑樑粗大結實,四周出檐約2.4米。大門扇厚5厘米,外包鐵皮,以防盗賊火攻。

  建書塾以培衆子弟

  廖孫膚又在奎聚樓後建了一所書塾,取名“奎聚家塾”。書塾四間一廳。廳兩壁分别書“敬”、“恕”兩字,字大三尺,筆力遒勁。廳東有水池,叫圓塘子。池中養魚,嘘沫吹波,各得其所。廳西有花園、假山諸勝,遍植果樹、花卉,四季皆春。

  不久,書塾結了碩果。干隆後期,廖孫膚之孫廖懷清(號芬堂)於干隆四十二年,以詩經中式七十名舉人,干隆四十九年(1784年)會試,又中式三十八名進士。後謁選廣東開建知縣,又調感恩知縣,署儋州知州,皆有政績。光緒年間,廖雄翰(號碧堂)以武經中式十九名武舉人。歷任閩粤台江浙等省統領,飛虎全軍湘楚淮各軍兼統神機兵軍艦,節制河海各營,總管營務處兼統各砲台一鎮三協練軍。丁酉(1897年)在浙肅清地方有功,蒙浙江巡撫廖、劉保昇知府加三品銜、賞戴花翎,調統江南浙西内洋外海水陸全軍,節制安瀾各兵艦兼辦清鄉肅清地方。以戰功勞績卓著傳旨嘉奬,着軍機處存記。其他還有生員十幾人。

  續建廳堂星焕新彩

  干隆後期,廖孫膚之孫進士廖懷清續建奎聚樓上、下廳,并親撰大門聯“奎星焕彩;聚族興仁”。

  上廳寬7.5米,深8.3米,三合土地板,爲客家土樓講究的“四點金”大廳。四根檺樹圓柱直徑0.36米,十分高大,圓柱底下是青色花崗石瓜形柱礎,雖經風雨侵蝕200多年,仍光潔發亮。廳頂的梁柱用榫卯連接,樑與樑之間的連結短柱稱爲“木瓜騎筒”,造型古檏,不用釘子就把上下横樑連結得十分緊密,既堅固又美觀。梁柱間裝飾龍鳳鳥獸、福禄壽全及祥雲等吉祥圖案木雕。整個廳堂顯得富麗堂皇。上廳背面是衫木大屏。後來廖雄瀚中武舉,狀元張之萬(張之洞弟)題聯祝賀“鳳翥青霄鶴巢瑶島;龍吟翠碧露浥紅蘭”。又將聯文做成陰刻草書、紅底金字的木對聯,掛於上廳後屏。大屏底部雕飾書案,屏前放一條供桌。前向左右各有寬1.7米用來擋風雨的隔屏,隔屏上部裝飾漏空雕的百錢圖案和“卐”字圖案。上廳左右爲厢房,上下兩層共4個房間。上廳高9米,巍峨雄偉,屋面歇山頂,棟脊左右高翹。

  下廳寬7.1米,深3.9米,亦三合土地板。背面中間有4扇屏門隔着,屏門只有在重大節日或樓内有重大事情才有打開。下廳樑上原懸掛着2塊横匾,其中一塊“文魁”匾係干隆四十二年廖懷清中舉後所立,由福建巡撫鐘音題款。下廳兩邊各有一個放物間。下廳高5.8米,屋面亦爲棟脊高翹的歇山頂。

  在上下廳之間,左右各有一個側廳,長4.2米,寬3.4米。中間是一個四水歸堂的天井,寄寓了財源凝聚的深意。天井長7.5米,寬4.2米,用花崗條石鋪砌。

  下廳前開一大門,大門頂掛“大夫第”横匾。大門外5.8米處砌一堵高2.5米的鵝卵石弧形照墻,墻寬5.5米。

  光緒年再建左横樓

  光緒前期,廖孫膚後裔廖慶三再續建左横樓。

  二十四世廖慶三(名治臣,號星景),自幼出嗣,嗣母愛若己出。幼入墅,即留心學業。成童後,文義盡通,尤明大義。惟因祖父及伯叔在將樂縣開設煙棧,無人代勞,於是前往將樂繼承其業。之後心想事成,生意興隆,家遂富裕。回到家鄉,他偕兄弟叔侄在奎聚樓内左片共建横樓。當時,錢多出自他個人私囊,所建房間則平分,全樓人仰賴他終於建起了横樓。

  左横樓與正樓、上下廳之間隔着大天井,共兩座,稱上下横樓。各寬12.8米,深7.6米,4層,每層1廳6間,高約10.5米,屋面亦九脊歇山頂,四周出檐約1.6米。下横樓屋面比上横樓低0.5米。上下横樓前均有2列厨房,下横樓前還設一小廳。

  廖星景還善於排解糾紛,族中凡有糾紛,衆人不能解决,得其一言無不立解。有人得其解排息事,感動得流出眼泪。他性格慷慨,凡有窮困過路客,失去生路的儒生,無不周全。他還提携他人做生意,由此發家的有十餘人,於是聲聞遠近,商界無人不服其義。後來他做茶葉紙張生意,因時局之變,兩次虧本二萬餘金,家遂中落。其周濟親戚有積欠三千餘金者,有二千餘金、一千餘金及七八百金、四五百金者,悉焚其券。凡修橋修路修譜一切義事,無不捐助。

  加上建於道光年間,高3層約9.5米,每層1廳6間的右横樓,奎聚樓成了一座占地3500平方米、完整的三堂兩落府第式大土樓。奎聚樓修建前後歷經100多年,其範圍寬闊、建築宏偉,亦是永定客家土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奎聚樓書香稱門第

  由於後裔式微,兄長所建的永昌堂左右横樓與後正樓後來分别賣給了親房。左邊横樓毁於清末,只存石脚。後正樓民國時失火燒燬,剩下泥墩。右向横樓在1970年代田段小學擴建時被徵用拆去。如今的永昌堂只剩下主體三堂。其後裔目前在家者僅十餘人。

  而弟弟廖孫膚創建的奎聚樓人丁興旺,目前在家者有150多人,遷外的也不在少數。奎聚樓曾培養出明清兩朝高陂唯一的進士廖懷清,光緒年間武舉廖雄翰,統領江南浙西内洋外海水陸全軍,威名顯赫。奎聚樓可謂書香門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