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又稱“九月節”。 《易經》陽爻爲九,“九”爲陽數。兩九相重爲“重九”,故名“重陽”。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我國戰國時即有重陽節。漢代以後逐步形成了重陽之日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和避灾免禍的民間風俗,並以節日形式出現,在民間流行。
重陽節爲什麽會有出遊登高、賞菊、佩戴茱萸、放風筝、飲菊花酒等習俗呢?民間認爲,九爲陽之極,稱爲老陽,陽極必變,會由盈變虧,由盛轉衰,所以民間認爲九數是不吉利之數。九九重九,更是不吉利,因而便産生了重陽節避灾的習俗。因此,出遊登高、賞菊、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等可避灾。
永定客家人過重陽節,備牲儀、米粄、糍粑等供品祭祀天神、土地神等神只,還到宗祠去祭祀列祖列宗,還有許多人飲菊花酒、佩戴茱萸、賞菊、放風筝。有些地方還舉行登高(爬山)等活動。重陽節這一天被定爲敬老節以後,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鄉、村組織幹部還要向離退休和特困老人獻愛心,送慰問金、慰問品。
重陽節日前幾天女婿要給岳父、母送禮,表示對老一輩的尊敬與孝心。初十嫁出去的女兒們都要回娘家探親,吃完午飯後方可回男家。
舊時,重陽節若遇上霜降這個節氣,人們禁忌在家裏厨房内生火作炊,而把過節的食品全部搬到大門外,臨時搭個竈,連飯桌都擺在野外。民間有“霜降對重陽,十家燒火九家亡”之説。
永定縣也有少數人家没有過重陽節的習俗,如古竹鄉、陳東鄉的蘇、吕、盧、李等姓的人家,湖坑鎮的蘇氏、李氏。古竹鄉蘇姓不過重陽節,緣於有一年上祖正高高興興操辦過節時,突然傳來兄弟在歸途中被洪水冲走的噩耗,因此他們認爲重陽這一天不吉利。幾年後他們决定乾脆不過重陽節了。
洪山鄉五坑村的賴姓人家也不過傳統的重陽節,而集體改過“十月朝”(農曆十月初一日)。傳説清朝干隆年間,五坑賴姓人家,原本也是跟周邊的鄉村一樣,過傳統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可是,有一年過九月節在祠堂祭祖時,由於人太多很擁擠,香火竟然把整座賴氏宗祠燒燬了,祖宗牌也没了,好在無人員傷亡。之後,全村父老兄弟商議:既然祖祠都燒掉了,説明我們的祖宗不喜歡過重陽節,爲了遵從祖宗的意願,今後就發誓再也不過重陽節了,待來年再在重陽前後新定一個節日。第二年,重修賴氏宗祠後,族長在祖宗靈位前占卜,議定在農曆十月初一日過“十月朝”。至今,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日五坑村的“十月朝”,方圓幾十裏的親朋好友集聚一堂,熱鬧非凡。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