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黄澤《聖母天妃靈應序》考——兼及與琉球通事樑應之交往

  【中文提要】閩縣人黄澤,字敷仲,號旂山,明永樂十年(1412年)進士,宣德年間任浙江左布政使,正統六年爲姦黨誹謗去職,回鄉(鼓山前嶼)閒居。成化元年琉球貢使正議大夫程鵬帶長史樑賓、通事樑應入閩進京,向朝廷只修朝聘之禮。翌年春通事樑應公暇之時造訪黄澤,請其撰文《聖母天妃靈應序》。此外,黄澤還寫下《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一文贈與樑應。黄澤著有《旗山翁文集》(六卷本)、《黄旗山先生文稿》(不分卷刻本一册)兩部文集,皆爲其後人(清代)編輯而成。上述兩篇與琉球相關的文章便收録其中。

  有關媽祖信仰在古琉球時期的文獻記載當中尚不見樑應請回的這一篇《聖母天妃靈應序》,其寶貴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可見一斑。黄澤在撰寫《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一文當中對通事樑應個人作了簡單介紹,所含信息可補《吴江樑氏家譜》和正史之不足。另外,分析黄澤與樑應是如何相識,如何産生交集也是本文嘗試解决的一個目的。這對瞭解琉球使節與福建文人士大夫互動交流具有一定意義。

  【要旨】黄澤、福州閩県の人で、字は敷仲、號は旗山。明の永楽10年(1412年)に進士として科挙に登第し、宣徳年間には浙江省の左布政使となるも、正統6年(1441)年に奸臣らの誹謗を受け、職を追われた。その後、黄澤は故郷の鼓山の麓にある前嶼という村に帰郷し長く閒居していた。

  成化元年(1465)年に、正議大夫·程鵬と長史·樑賓の率いる琉球の進貢使節一行が福建から北京に上京し、朝廷に対して朝貢の禮を奉じた。福建に戻った琉球使者の一人で通事の樑応は暇を利用して黄澤を訪ね、「聖母天妃霊応序」の執筆を請うた。黄澤は「聖母天妃霊応序」のほかに、「送通事樑応奉使還琉球(通事樑応の使を奉じて琉球に帰るを送る)」という贈文を書いている。黄澤の著作は、彼の子孫によって編集され『旗山翁文集』(6巻)と『黄旗山先生文稿』として出版された。「聖母天妃霊応序」「送通事樑応奉使還琉球」は、そのなかに収録されている。

  古琉球時代の媽祖信仰に関する文獻資料の中には、「聖母天妃霊応序」を探すことはできないことからも、これらの史料の価値をうかがい知ることができよう。「送通事樑応奉使還琉球」には、樑応についての簡単な紹介がある。わずかな情報ではあるが、『呉江樑氏家譜』や正史の記載不足を補うことができた、本稿ではこれらの史料の紹介を行いたい。また、黄澤と樑応とが接觸した背景について検討することも本稿の目的のひとつである。これらを解明することによって、琉球使者と福建地方の文人や士大夫との交流の歴史を具體的に把握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ものと思われる。

  2014年夏根據胡新同學提供的綫索,筆者前往福建省圖書館查閲明人黄澤著作《旗山翁文集》,從中獲得兩篇與琉球歷史有關的珍貴史料,即黄澤所撰《聖母天妃靈應序》和《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兩篇文字。兩條史料的珍貴之處不僅在其所包含的一些信息值得研究,更爲難得的是,省圖書館的同志以該書爲孤本之由,拒絶原本翻閲,只能通過縮微膠片查閲,而且不允許拍照和複印。因此,在那之後的收集工作進展緩慢。值得慶幸的是,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方寶川館長的大力協調下,上述兩篇文章得以影印出版,收録在方寶川、謝必震主編的《琉球文獻史料匯編》(明代卷)當中。本文擬通過對這兩篇史料以及《旂山翁文集》的文本介紹,解讀和梳理其與中琉歷史相關的信息和綫索。

  一、黄澤的生平事略

  記載黄澤生平事迹的主要文獻有:明何喬遠的《閩書》卷七十三《英舊志·黄澤》,明正德《福州府志》卷之二十三《選舉志·黄澤》,明萬曆《福州府志》卷之五十四《人文志二名臣傳·黄澤》,明王應山纂修的《閩大記》卷之七《表五選舉志》皆有傳記。《明史》列傳第五十二亦有傳記。干隆《福州府志》雖然也有記載,不過是轉録了《明史》傳記内容而已。此外,清末《閩縣鄉土志》亦將黄澤列入“名臣”有傳。

  黄澤的著述目前僅發現兩部,均收藏於福建省圖書館。一是《旂山翁文集》六卷,爲清鈔本四册,含序一奏議卷三。卷首題:“閩旂山黄澤撰集,五世孫公釪匯輯,六世孫廷策校閲,十一世孫行健重訂。”還有景泰元年(1450年)吴實撰《旗山翁文集序》。二是《黄旂山先生文稿》(不分卷),清刻本,字迹清晰美觀,附有干隆三十四年葉世昂《黄旗山先生聞略》。兩部文集皆爲黄澤後世子孫整理刊刻而成的,内容亦基本相同。兩部書稿爲清末福州詩社成員林謙宣先生寄贈。同時收録有《聖母天妃靈應序》和《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兩篇文章。

  有關黄澤的生平,萬曆《福州府志》是這樣記載的:

  “黄澤,字敷仲,閩縣人。永樂壬辰進士。朝謁,即拜河南左參政。澤爲人正直通敏,體國恤民。時南陽饑,民多流散,澤招諭安集,賑而遣還。常率丁役之京撫恤勞苦,躬視疾病,無失所者。比得代,丁役泣而送焉。宣德三年,自山東右布政轉浙左布政使,奏罷無征米六十萬石,停止温、處二府平陽、麗水等七縣銀冶歲額銀九萬兩,以紓民困,浙人迄今賴之。在任九年,劾罷不職郡縣吏五十七人,姦黨騰謗,竟坐落職。浙志稱澤有功德於民甚厚。至劾罷縣郡吏五十七人,怨之府也,夫一人豈能勝五十七人之口。忠臣謀國,不計其身,澤蓋有焉。”

  從上面的傳記文字來看,黄澤進士及第是在永樂十年(1412年),同爲萬曆年間成書的《閩書》也只有“黄澤,字至仲,永樂中進士”的簡單介紹,而且字號還有所不同。僅此,我們無法知道黄澤的生卒時間。然而,《旗山翁文集》卷首收録的干隆三十四年(1769年)葉世昂所撰《黄旂山先生聞略》,對其生平作了詳細介紹,現全文轉引如下:

  “明大方伯黄諱澤先生,吾鄉前嶼人也。予觀□□□□載先生之事甚詳。先生字敷仲,號旂山,八歲即□讀書,十五補弟子員,永樂九年辛卯秋年二十七歲,以詩經領相薦第二,明年春捷南宫。觀政刑部時,太宗思治得异夢,因御左順門,召諸進士及聽選者,凡三百三十八人,面試可否,見先生在次班,召進御前勅陳。先生對,大器之,欽擢河南左參政,賜各路費楮幣,遣之。歷湖廣參政、浙江左布政使,視民疾苦如疾在。上躬初莅任,奏民便九事,太宗報可之。赴京營造三錫宴□於奉天殿。及仁宗即位,入朝言便民四事。帝嘉納之,賜羊酒米,陪祀南郊與慶成宴。陛辭,賜勅諭及路費,俾乘還任。至宣宗即位,下詔求言。先生上救時十政,下百官議,禮部率六官九卿復奏,所言十政皆人君修身圖治之要,伏乞萬歲之暇,親賜御覽。又奏民情十餘事,皆納之。宣德二年(1427年)入朝陪祀南郊與慶成宴。陛辭,賜勅諭及歷代臣鑑。九載課績,吏部以最聞,賜誥命六道。其所最著者:免被灾郡邑九十萬石之糧;活採下木軍夫二十萬人之命;□□等州九十萬兩;劾罷不職府縣五十七員。先生以此答聖主之知可無愧耳。故享年八十有七,子孫科甲蟬聯,世代重光。凡退休二十年,遷五子居鄉,曰不讀則耕,後世可無爲淺役足矣。是其生平行事皆思可久可大,而非徒求一日之榮名已也。迄於今世歷四百餘年,手澤尤新,予捧此卷珍,若拱璧焉。雖不獲見先生而讀先生遺文,則先生已日在予心目間也。私淑之久無庶幾其一慰也歟!,

  因贅言以弁其首,亦曰敢拜下風聊志不忘云爾。

  大清干隆三十四年歲已荔夏二日後學葉世昂謹識。”

  由上文可知,黄澤,閩縣歸善裏鄉前嶼村人,字敷仲,號旂山。永樂九年(1411年)參加鄉試,獲第二名經魁,這一年他才27歲;翌年永樂十年(1412年)28歲的黄澤在壬辰科殿試中得第二甲第11名,賜進士出身。另外,葉世昂説黄澤“享年八十有七”,可見黄澤出身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卒於成化七年(1471年)。黄澤進士及第後,在明成祖朱棣主持的進士廷對當中,受到重視,直接昇任河南左參政。此後,黄澤歷任湖廣參政、浙江左布政使。無論是地方誌書、《明史》中的個人傳記,還是葉世昂所撰《黄旂山先生聞略》,對黄澤官宦事迹褒揚最多的就是以下四件事情:

  1.進言宣德皇帝禁用宦官,但不被采納。

  2.浙江布政使任内奏請朝廷罷免征收受灾地區米糧六十萬石。《聞略》(干隆)説是九十萬石,兩種數據有出入,以明代志書所載爲準較妥。

  3.浙江布政使任内奏請朝廷停止征收温州、處州銀礦税九萬兩,深得浙江人民稱頌。《聞略》(干隆)説是九十萬兩,數額之大,似有夸大之嫌。

  4.彈劾罷免不職下屬官吏57人,反遭誹謗,正統六年(1441年)被免職。

  黄澤在浙江工作了九年,回故鄉閒居,直至去世。

  二、《聖母天妃靈應序》的内容考述

  黄澤在《聖母天妃靈應序》中言及成化二年(1466年)春,“琉球國遣通事樑應只修朝聘之禮於京”,樑應於公暇之際前來拜訪,并且請求爲其撰寫撰寫感謝聖母天妃之文。通事樑應禀告自己爲樑氏入琉第三代,每每要坐駕巨舶前來進貢方物的時候,必會率領1、2名同僚沐浴齋戒,持香幣赴“聖母天妃之宫”祭拜,不敢稍有怠慢。

  《明實録》載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八月十五日,琉球國王派遣進貢正使正議大夫程鵬、長史樑賓來華入貢。樑氏家譜資料顯示長史樑賓、通事樑應該年爲“進貢求錢事……入閩赴京。”成化二年(1466年)春季琉球使節已經完成在京公務並回到福州,候風回國。樑應也就是在這時造訪黄澤,請求撰文的。樑應所稱琉球的“聖母天妃之宫”應該指的就是明中葉以前建設於那霸的幾個天妃廟中的一個。明成化年以前的琉球國境内,已經建有三座天妃廟,分别是波之上天妃宫和上下天妃宫。其中,創建時間有明確記録的是下天妃宫,據稱創建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源於尚巴志王的命令,地點在“唐榮”(久米村)與那霸的交界處(即現在那霸市東町西消防署附近)。《琉球國舊記》中説在其宫中發現一片木板,上有“永樂二十二年造”的字眼,由此推測下天妃宫創建於這一時期。黄澤作《聖母天妃靈應序》僅在此廟創建之後的22年。由於下天妃宫緊鄰天使館,所以中國册封使的使録當中多有提及,因不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這裏不作詳細介紹。

  上天妃宫位於那霸久米村内,現在的那霸天妃小學附近。具體創建年代不詳,在《中山世譜》當中蔡温説“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創建了天尊廟、龍王廟,上天妃廟可能也是這一時期創建的。《琉球國舊記》亦推測上天妃廟創建於宣徳年間(1426~35年)至正統年間(1436~49年)。

  有關那霸波之上天妃宫的創建時間不詳,與之有關的最早文獻記録來自宣德年間册封琉球尚巴志王的册使柴山,宣德五年(1430年)第三次出使琉球的柴山爲感謝航海過程平安順利在那霸南部海岸(波之上)捐資建造大安禪寺,又於三年後的宣德八年(1433年)在大安禪寺旁捐資倡建千佛靈閣。根據他的《大安禪寺碑記》及《千佛靈閣碑記》,可知柴山在創建這兩處佛教建築的同時,重修了邊上的“弘仁普濟宫”,這個“弘仁普濟宫”指的就是天妃宫,亦即波之上天妃宫。由此可見該廟宇的創建更在1433年之前,有日本學者這個天妃廟很有可能創建於十四世紀末或十五世紀初。

  黄澤在序言中轉述説,(樑應)“今將言旋,寶殿巍巍,祥光在日,願蘄一言以爲謝。”不知道樑應所説的“寶殿”指的是上述3處天妃廟宇中的哪一座。也許指的就是近世時期久米村人心目中的“上天妃宫”。樑應歸國後如何處置這份寶貴的序言——《聖母天妃靈應序》不得而知,查閲吴江樑氏家譜也没有發現任何綫索。因此該文獻完全可以彌補15世紀琉球天妃信仰文獻史料之不足。

  三、黄澤與樑應相識的背景

  《旂山翁文集》收録的另外一篇文章是《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作者在簡單介紹了樑應身世之後,詳盡描述了樑應的祖父某、父親樑回在洪武、永樂年間的進貢經歷,對其一家三代人兢兢業業、循循翼翼服務於朝貢事業表示贊賞和肯定。引全文如下:

  “士生斯世,孰無行道濟時之心哉。顧吾與時之相遇者如何耳。才與時會則其登庸也。易時與才戾則其成功也。難進止有宜顯晦有命,然道行志遂於一時則又不如歷世趾美於悠久者爲可。尚若今琉球國通事樑應,殆士論所謂道行志遂於悠久而無忝者歟?樑本長樂之著姓,應字克誠,自幼好學,涉獵群書。其上世有諱某者,居海濱,善測候而兼利涉之術。皇明受命,天下歸仁。兹國乃在閩海外,風帆之便,歷七晝夜可至。上有三山,極其廣遠,俗視諸番爲馴。洪武初,首奉正朔,稱蕃某爲航海通道以入貢,朝廷嘉之,錫以王爵而望祀其山川。故某以功録爲其國之通事,往來給驛,例以爲常。

  乃子回,善事父而達政理,凡歲聘跋涉之勞,回與有力而同事者安之。某老,王請以回代。永樂中,回亦以功累昇爲長史,階正議大夫,賜三品服。後以壽終。正議四子。而兄某與應,皆襲蔭以宣力於外,無替厥服,鄉評歸之。

  成化乙酉春,聖皇即位,應奉王命,率其元僚上表稱賀。今年春復率衆進方物,上多其勤厚,加賫以遣。維夏之季,凱風自南,舟次江北,應辭以别。時之致政閒居者,若工部亞卿吴公、山西使命林公、雲南大參王公、廣西憲副張公暨親友葉思獻軰,謂宜征言以贈。 

  餘惟天性五仁義爲先,天倫五君親爲大,道莫越乎此也。應歸復命之後,循循翼翼,思益勉其所當勉,則臣職益修,天恩益固。太平之福,被諸無窮,豈特世禄世官而已。衆曰俞請書以勖,應起拜曰: 都謹受教。”

  由上文可知樑應的祖父於洪武年間就以“善測候而兼利涉之術”,授命爲琉球通事,爲琉球進貢使節導航駕船。應之父親樑回接班繼續往來琉中之間,累功昇任長史,正議大夫。生有4子。成化元年樑應同樣成爲通事,率同僚前來進貢和慶賀宣宗登基。有關樑應及其琉球吴江樑氏一族的族員搆成,本研究中心的胡新博士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做過詳盡討論,這裏不再贅言。筆者好奇的是樑應如何找上黄澤的,他們二人相識的接點在什麽地方。

  黄澤是宣德七年(1432年)46歲赴浙江出任左布政使的,在職九年,正統六年(1441年)被免職。在其赴浙江任職之前,能與樑應或其他琉球人認識交流的機會應該是不多了。而浙江左布政使的職務很可能就是黄澤接觸琉球人的一個平台。因爲依照慣例,琉球使節由閩入京覲見皇帝,必定經過浙江境内。黄澤本人及其下轄的衢州、金州、嚴州、杭州、嘉興5府縣正是琉球使節沿貢道北上的主要道路,黄澤本人及其下屬有接待外國使臣以及爲他們食宿、交通方便的硬性任務。查閲琉球樑氏家譜、明實録和歷代寶案的資料可知1441年以前,琉球樑氏一族正好有長史樑求保、通事樑振分别率團或跟團來華赴京的。其中,樑求報宣德年間1次,正統年間有5次途徑浙江;而樑振宣德年間2次,正統年間有2次途徑浙江。

  仔細翻閲黄澤的奏議文稿時,發現一處文字記載與接待琉球貢使有關。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初九日,他上了一份奏章,内容如下:

  一,爲應付事,近該兵部黄字十七號勘合批差司務張忠到司,仰撥杭嘉嚴金衢五府逓運所紅船四十一只送應天府龍江逓運所收用。承此查得,本司節承行在工部等堂字一千一百四十等號勘合,該欽差少監羅玉、内官吉祥等三十五員每年在於所屬府縣做造海味果品、織造羅假采取物件等項,及有鎮守福建内官卓洪、周華等每年常有供應官扛到來,俱用紅船。長州送通州水次交卸往復動經三四個月方得回所。又要整備夫船聽候下次裝運况兼琉球等處進貢方物俱從衢金嚴杭嘉五府地方經過,及本處軍需等料使客人等絡繹不絶。各所紅船不勾差用。往往榷倩民船輳數裝載,尚且不敷。若將本處紅船撥去龍江逓運所交收委的日後缺船誤用如蒙准奏,乞敕該部將前項撥船存留本處接送便益。

  宣德九年十月初九日。

  由引文中可知,浙江運河上有一種被稱作“紅船”的運輸船,是軍需糧草、外國使臣及貢物的專用運輸船,如接送琉球國使節及運往京城的貢品。可是,一直以來爲宦官要采辦山珍海味,織造羅段以及供應官扛等由霸佔利用。以現存船隻數目是無法再滿足兵部下發的,應天府龍江逓運所的臨時徵調要求,黄澤爲此上奏請求存留船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宣德、正統年間途徑浙江的琉球長史、通事樑求保、樑振等人就是在這裏得與黄澤接觸和認識。樑求保、樑振二人與樑應即便不是直系親屬,也會是同宗親屬,樑應爲二人的晚輩。作爲晚輩的樑應能够獲得黄澤的接納,還爲樑氏揮筆寫下《聖母天妃靈應序》,這一點就充分説明瞭黄澤在之前的生涯當中與琉球人有過接觸,而且,關係尚佳。

  以上,本文通過對明人黄澤所著《聖母天妃靈應序》、《送通事樑應奉使還琉球序》以及他的一份奏議文稿的介紹和分析,嘗試梳理《聖母天妃靈應序》與明初中期琉球天妃信仰的歷史關係,説明該文獻完全可以彌補15世紀琉球天妃信仰文獻史料之不足。另外,通過考察黄澤在浙江擔任布政使,處理轄境内軍需和外國使節運輸問題,發現他與琉球樑氏有可能發生接觸的時間和地點,這一點有利於從細部瞭解和掌握中琉士大夫文人互動交流的歷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