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維俊表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通過社區把細胞組織起來,所以説社區是最基礎的組織。社區是台胞台屬生活的基本場所,也是服務實施的平台,社區參與是台胞台屬最基礎的社會參與。“社區的管理和建設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社區服務、團結常住台胞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常住台胞對社會責任感和祖國認同感、歸屬感的形成”。有學者認爲,“幸福感來源於與他人的互動,社區參與作爲衡量人際交往與融合的重要指標,對個體幸福感起到極其重要的影響。社區參與不僅是一種解决公共物品生産與供給的選擇路徑,更爲重要的是,通過社區參與增進成員之間的溝通、互動與協作,創造出信任互惠的和諧關係,營造具有歸屬感、認同感和安全感的社區團結”
社區參與可以分爲社區政治活動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參與和社區文體活動參與三個部分。社區政治活動包括向社區居委會提意見、與其他居民合作解决問題、參與其他居民發起的維權活動等,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包括參與社區志願者活動、捐款捐物活動等,社區文體活動包括參與舞蹈、合唱等社區組織的文娱活動等。
相關研究對台胞台屬社區參與狀况顯示:如下表所示,台胞台屬對社區政治生活的參與度不高,參與意識較澹薄,但對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的參與度高,服務能力强。在調查影響台胞台屬幸福感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和睦的家庭(44.9%),和諧的社區環境(25.4%)及健康的身心(11.9%);此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還有融洽的人際關係、豐厚的收入和自我價值實現。
台胞台屬與社區業委會、居委會關係程度表(單位:%)
其中,針對志願服務對幸福感的影響方面,志願者參與與更好的自評健康(OR=0.66,95%CI=0.49–0.88,p=0.01)和自評幸福感(OR=1.56,95%CI=0.42–0.74,p<0.001)相關;
而對於社區參與活動類型對幸福感的影響,調查顯示,文體活動參與帶來的幸福感最强,其次是志願服務活動參與,政治活動參與帶來的幸福感最低,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受訪者認爲參與社區文體活動帶來較多幸福感的原因在於:一是文體活動本身具有放鬆身心,促進居民人際交往,構建社區支持網絡的功能;二是社區居委會把豐富台胞文化生活,提昇居民生活品質作爲對台服務的重點之一,從場所、資金保障到項目設計,體現出“以人爲本、以情服務”的理念。
社區參與對台胞台屬幸福感的影響程度表(單位:%)
也有研究將社會參與定義爲個人參加休閒娱樂活動、宗教活動,或是促進人際關係等三類,而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個人與他人建立關係,維持一定的社交網絡。石泱等人以台北市65歲以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高齡者爲對象,當研究模型只考量人口變項與社會參與因素時,對幸福感的解釋力提昇,而且社會參與中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會影響高齡者的幸福感,其中又以人際關係(β=0.223)的影響力最大,其次爲社會活動(β=0.209)。此結果與Matz-Costa等(2014)認爲社會參與對幸福感有正向影響的結果相同,顯示社會參與有助於提昇高齡者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受。
本研究發現社會參與中宗教信仰(即參加宗教活動或團體)對高齡者的幸福感則不具有影響力,此與Ellison(1991)使用美國1988年General Socicl Survey資料分析,發現對宗教活動的參與程度或個人對宗教貢獻度,不會影響個人幸福感,主要影響爲對宗教的信念深度。而本研究的靈性健康子構面信仰與宗教寄託以測量心靈上信念或寄託,能幫助人們渡過難關或帶來希望,更能表達信仰對高齡者的影響。
再者,社會參與因素對個人基本變項的影響,原志工參與程度對高齡者幸福感預測效果消失。過去研究指出高齡者從事志願服務對高齡者靈性健康和幸福感有所助益,且參加志願服務已成爲目前高齡者重要社會參與項目之一。然本研究在基本人口變項中,志工參與程度在加入社會參與和靈性健康因素後,對高齡者幸福感並無影響力。可能原因是本研究只詢問高齡者志工參與程度,且爲横段式研究,無法完全解釋志工服務内涵及涉入程度對高齡者的影響。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不同類型志工族群或志工服務感受,探討其參與志願服務後對靈性健康及幸福感所産生的影響。
最後,社會參與在加入靈性健康因素後,社會參與對幸福感的影響效果就被靈性健康所取代。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社會參與包含社會活動、宗教信仰、人際關係三個子方面,主要在測量人際之間的參與類型及頻率,屬於外顯的行爲表現,當靈性健康探究高齡者較深層意念時,參與類型與頻率就不顯著。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N=405)
由於台灣地區開展志願服務的時間長、影響大,同胞對志願服務的認同度高,志願精神已内化。調查發現,社區參與中,台胞台屬參與度最高的是社區志願服務(67.9%的受訪者曾經參與,29.3%經常參與)、社區捐款捐物活動(80.2%的受訪者曾經參與,24.3%經常參與)。台胞還將台灣志工服務的理念和方法帶到社區,帶動社區居民加入志願者隊伍。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