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台灣同胞情感和認知對幸福感影響的研究現狀

  同樣,近年來有許多探究台灣同胞情感和認知對幸福感影響的研究如下:

  有研究探究護專生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以及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關係,該研究以南部地區某護理專科學校全體學生爲研究對象,目的在探討其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影響,以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各構面爲自變項,幸福感爲依變項,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並以問卷調查方式搜集數據,共發出問卷1804份,計收回有效問卷共158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7.9%。結果顯示,心理、生理、社會、情感、吸引力、中心性、認知、自我表現,被依其對幸福感之預測力大小,選入回歸模式中。於此回歸模式中,自變項與幸福感之多元相關係數爲.913,此八個自變項可以聯合解釋幸福感83.3%的變异量,其中,心理對幸福感最具影響力,其標準化回歸係數爲.348。本研究建議該校重視休閒教育,爲師生舉辦休閒講座或系列休閒活動,以培養正確的休閒觀念與態度,並提供休閒諮商與輔導,協助學生規劃休閒生活,促進學生涉入休閒活動,以及有效的從休閒從事的過程與經驗感受休閒效益,進而提昇幸福快樂的校園生活。

  有研究探究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依據社會認知理論,自我效能信念是指導個人行動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針對人際關係,特别是家庭效能信念的研究仍占少數。本研究采用長期追踪與代表性抽樣的「華人家庭動態數據庫」,探討台灣同胞的家庭效能信念其影響與可能來源。研究一分析2007年調查時符合三明治世代定義的樣本,和2009年追踪調查數據,重要結果包括:(一)待親、教養及婚姻三種家庭效能信念對不同家人關係有各自的影響力,展現效能信念爲範疇特殊性的理論意義。(二)家庭效能信念可以預測個人心理健康;其中以婚姻效能信念對於現代台灣同胞的家庭生活滿意、過去及現在主觀幸福感的解釋力最大。(三)家庭效能信念對於兩年後的家人情感及家庭活動的參與具有預測力,並透過後者作爲中介,影響個體心理調節。研究二取自2003年首次調查的27至39歲青壯年樣本,及於2007年追踪其家庭效能信念的兩筆數據,結果發現:受訪者所抱持的家庭價值觀、家族活動參與及情感關係等因素,可以形塑其家庭效能信念。個體在家庭中因角色而有不同形式的能動性展現,此即家庭效能信念所捕捉的心理特性。利用長期追踪資料的優勢,本研究提供家庭效能信念可以影響台灣同胞家庭生活滿意和主觀快樂的證據;並進一步驗证華人家庭倫理價值觀對於建立不同家庭效能信念的區辨性。

  還有研究從情感與認知觀點解釋幸福感與工作績效之關係。該研究目的在探討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關係之中介歷程,以擴張-積聚理論爲基礎,同時從情感與認知雙重歷程提出工作滿足與自我效能爲中介變數。本研究更明確主張幸福感會透過工作滿足間接影響到助人行爲,而透過自我效能間接影響到任務績效。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搜集數據,由主管與員工分别對工作績效與幸福感、自我效能及工作滿足進行評量,搜集155份主管與員工配對數據,共有155位員工與61位主管完成填答。本研究就預試與正式施測之結果,將幸福感區分爲四個構面,分别爲快樂、生活滿意、生活意義與喜歡自己。研究結果發現,幸福感中的快樂與生活滿意構面會透過工作滿足之中介效果,進而間接正向地影響助人行爲。此外,幸福感中的快樂與生活意義構面則會透過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進而間接地提昇任務績效。

  隨着家庭結構的轉變,親子關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少青少年對自身的子職角色缺乏

  應有認知。研究者期盼透過課程的安排,强化親子間的正向情感連接,協助青少年善盡自身的子職角色,並提昇家庭的情感功能,增進幸福感。在文獻探討中,研究者匯整子職的内涵與當代子職教育的重點,並説明親子關係與幸福感的關聯,同時也探討體驗學習如何應用於子職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研究者運用繪本與「愛的撲克牌」教具,協助學生熟悉五種愛之語的精神;透過親情地圖訪談,引導學生省思自己的親子互動關係;最後安排飛禮物活動,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向父母傳情示愛。整體課程成效包括:學生增進對子職的實踐,並能主動反哺回饋家人,更進一步也提供向上管理,改變親職的關愛方式,强化了家庭的幸福感。

  有研究探討自然體驗對兒童情感與自然智能發展之影響。大自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影響兒童的情感、認知與價值發展。該研究目的在於探究自然體驗對兒童情感與自然智能之影響,比較都市與鄉村地區兒童之自然體驗差异,並探討父母對兒童自然體驗的影響。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進行,針對新北市地區國小三至六年級兒童進行訪談。結果顯示,自然體驗確實能促進兒童情感,包含:降低壓力、减輕負面情緒、提高正面情緒、促進幸福感;以及自然智能發展,包括:提昇注意力恢復、提高自然智能、提昇環境態度、促進行動經驗。而且,該研究發現假日長時間在高自然度場所活動對於兒童心理效益較大;家長的自然傾向對兒童自然體驗具有關鍵影響;城鄉自然資源不同影響兒童平日體驗自然之機會。

  有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幸福感-志工角色認知的中介作用。近年我國對企業倫理日益重視,企業界紛紛開始響應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部分企業在呈現企業社會責任時采用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方式進行,根據文獻記載,志願服務爲深度休閒的一種呈現,然則員工在參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是否可以抒發壓力、給予心靈寄託或增加個人幸福感成爲本研究的動機。有研究旨在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員工幸福感,以及志工角色認知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志工角色認知是否在CSR與員工幸福感之間産生中介作用。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曾經獲得CSR奬項之企業員工爲問卷調查對象,採便利取樣的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1)企業社會責任對志工角色認知有顯著正向影響;(2)企業社會責任對員工幸福感有顯著正向影響;(3)志工角色認知對員工幸福感有顯著正向影響;(4)志工角色認知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幸福感産生部分中介效果。

  有研究探究女中學生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研究。研究目的在探討女中學生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及不同背景在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差异。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爲參加青少年學生,研究工具爲動機與幸福感量表及基本資料進行調查。數據統計分析,借由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雪費法事後比較、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一、不同年齡層之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上没有差异。二、不同休閒運動參與時數者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中有較深感受。三、不同年齡層者之學生在幸福感上没有影響。四、參與休閒運動時數較多者有較高幸福感。五、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愈强,幸福感愈高。結論:提高學生對於運動的認知,藉以消除學生對於運動的疑慮與阻礙,增加内在動機。如此一來提高運動參與行爲,使學生感受正向幸福感與情緒,减輕負面情緒。

  有研究從正向心理資源的角度切入,探究符合老齡發展且具可塑性的感恩與老齡者主觀幸福感之關聯,並探究其間的中介機制。研究假設:在控制一些隨着老化而改變的生活狀况變項(生病次數、運動情形)後,老齡者的感恩性情對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正/負向情緒)仍有顯著正向效果,此效果係透過情緒面的感恩情緒與認知面的生命回憶之中介。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搜集到355名55歲以上的老齡者數據。透過結構方程式模型的檢驗,在控制年齡、性别、生病次數、運動變項的效果之下,路徑模式的結果顯示:(1)感恩性情對感恩情緒與正向生命回憶有正向助益;(2)感恩情緒會增加正向情緒,但也會帶來負向情緒;(3)正向生命回憶會增加生活滿意與正向情緒,也會减少負向情緒;(4)感恩情緒可中介感恩性情對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之效果;(5)正向生命回憶可中介感恩性情對生活滿意、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之效果。總結來説,感恩性情可透過認知面的生命回憶與情緒面的感恩情緒兩個不同的中介機制來影響主觀幸福感三成分,其中,又以生命回憶具有較大的正面效果。比起生命回憶,感恩情緒不但效果較弱,甚至可能帶來負向情緒。因此,比起感恩情緒,生命回憶似乎更是老齡者幸福感的重要機制。

  二十一世紀隨着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政府推行休假新制一例一休,國人對於休閒活動及生活質量大幅提昇。體力就是國力,强國必先强身。健康的國民是國家最大的資産,然而人們在運動休閒過程中不僅達到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在自由時間安排及運用,更可大幅提昇進而獲得身心的滿足。運動俱樂部産業蓬勃發展,也扮演着影響國家經濟及社會的重要角色。隨着社會大衆對健康的需求而日漸盛行,運動俱樂部不僅提供了室内方便、安全的運動場所與設施,更可指導與教學健身運動與有氧課程,更是都會區同胞休閒活動好去處。有研究以北部連鎖大型運動俱樂部爲研究區域,會員爲研究對象,透過問卷分析統計,研究結果顯示運動俱樂部會員對於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增加對於自由時間管理及幸福感有正向及顯著影響,運動俱樂部會員從休閒參與活動中獲得正向的情緒、認知、心理健康等因素,因推廣休閒活動與朋友、家人一起從事休閒活動進而增加幸福感,積極參與休閒活動,培養興趣閑建立良好休閒習慣,對於自由時間管理有顯著效果及良好安排,最後期許運動俱部會員借由休閒參與,達到妥善安排自由時間及感受到幸福感增加之發展。

  有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健身俱樂部之健身教練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感受程度以及兩者之間之影響關係。研究方法爲紙本問卷調查,以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地區共31間連鎖健身俱樂部之健身教練進行立意抽樣調查,總共發放266份問卷,有效問卷共208份,回收有效率78.2%。采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相關積差以及多元逐步回歸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發現健身教練男性居多占66.8%,其年齡以20-39歲占83.6%,婚姻狀况以未婚者居多占69.7%,專科以上教育程度占86%居多。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呈現顯著性正相關(r = .737,p < .01),其中以外在滿意度與自我實現相關最高(r = .801,p < .01),且工作滿意度能正向預測幸福感,其總預測力爲49.1%,其中以外在滿意度之影響最高。健身教練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有正相關,并且工作滿意度能正向預測幸福感之感受程度,由此可知,健身教練工作時間長,當有正向的工作主觀認知評價,亦能對自身幸福的感受造成正向影響,造就工作即是生活,生活亦有工作,而工作就是幸福的泉源。

  有研究主要是針對正念、執行功能與運動表現三者間關聯的文獻進行回顧,瞭解執行功能在正念與運動表現之間可能扮演的角色。方法:透過正念、冥想、運動員、運動表現、認知功能與執行功能等關鍵字在Google Scholar,PubMed,與華藝圖書館等文獻搜索網站搜尋相關實证文獻。結果:研究發現運動表現的提昇可能與正念促進個體之流暢、專注、幸福感,减少壓力與焦慮,以及降低皮質醇有所關聯;此正念效益特别在精準性運動項目上被發現。另一方面,執行功能與運動表現之間呈現正向關聯,並可能預測運動員未來表現。其中,抑制功能與運動表現的關係最爲明顯。最後,正念與執行功能亦呈現正向關聯,與運動表現類似地,正念同樣對於抑制功能有較明確的影響。所以執行功能似乎牽動着運動員的競賽表現,且正念訓練亦可促進執行功能的提昇。結論:正念會透過生理和心理狀態而影響運動表現,大腦認知神經之執行功能在其間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值得未來研究加以探討,或許可作爲運動員采用正念訓練時的依據。

  最後有研究探究高中職學生的父母親情感支持、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中介效果的分析。父母的情感支持、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三者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高中職學生亦然。而從文獻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情緒智力在情感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具有中介效果」的假設。爲驗证假設,本研究修改之前所發表的相關問卷,採驗证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父母的情感支持、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等三份問卷的具有符合標準的組合信度、平均變异萃取量與區别效度。因此,對918位高中職學生施測。問卷回收後,採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情緒智力在父親與母親的情感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先以Amos軟件分析,然其整體適切指標的數據顯示模式不適切,而常態性評價的多變量達顯著,表示所搜集的數據非常態分配,因此以不受常態分配限制且用於發展論的Smart PLS 3.0統計軟件處理之。結果顯示,所提的中介模式的測量與結構模式都適切。且結果顯示:父親或母親的情感支持與高中職學生主觀幸福感、情緒智力之徑路係數達顯著正向相關。再者,高中職學生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之徑路係數也有顯著正相關。最後,高中職學生的情緒智力,在父或母親的情感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間都具有中介效果之假設也獲得支持。就此發現,提出父母親應多采用情感支持,以增進孩子的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高中職生也應培養自己的情緒智力等建議,同時未來研究與研究限制也一並討論。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