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節 兩岸同胞需要與目標對幸福感影響的研究展望

  横斷式研究,無法推論成就目標、基本心理需求與主觀幸福感的因果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擁有趨近目標的同時,自主性的滿足程度越高,主觀幸福感會越高。然而,工作逃避也可以透過自主性影響幸福感。因此未來建議可以使用縱向的研究方式,如:教練以介入的方式給選手自主支持,在平時練習時教練可以對於同一個訓練目標給予不同的訓練方式,讓選手依照個人偏愛的方式去選擇想要從事的訓練,或是在選擇上場時要使用的比賽策略時,讓選手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讓他自己做决定,應該要用哪一種策略打敗對手,當滿足選手的自主性時,選手的主觀幸福感也會跟着提昇。而此介入建議可以使用觀察法去檢驗教練是否有正確的給予自主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觀察不同成就目標對於此介入是否會産生不同程度的主觀幸福感。此外,建議亦可探討其他環境因子在成就目標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爲何,例如:社會支持。

  對於個體的幸福感的提昇,有許多實踐策略,未來的研究應該多將實踐應用到個體,通過縱向追踪瞭解其效果,以切實主動提高個體的幸福感。例如對於在校的學生而言,青少年一代日常生活困擾會降低其各層面的幸福感,青少年正值自我統整的關鍵期,對於所遭遇的日常生活困擾若無法有正向健康的解讀與因應方式,很容易導致其産生自我懷疑而無法適應環境。因此,學校在課程上可以協助學生去探索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惑與困難,以及覺察自己在人際相處、身心健康與環境適應上的感受與想法;另一方面,教師從過程中也能適時給予健康緩壓的相關知識與價值澄清,促進青少年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與應對生活困擾與壓力的正確方式,就能讓學生從接納自我到欣賞自我,提昇整體的幸福感。在課堂方面,教師可以設計情緒教育課程,讓學生瞭解正向與負向情緒,並協助其探索這些情緒是否影響了對自己的自信、和朋友的相處與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接着教師可進一步協助國中生去思考,當負向情緒影響自己的生活時,可以利用哪些方式去緩解當下的負向情緒。除了讓學生能接納自我的正負向情緒,也能培養良好的負向情緒調節能力。在輔導工作方面,當學生遇到挫折與困難來向導師及輔導老師求助時,導師及輔導老師除了傾聽與同理以外,也可以協助學生去面對及處理這些負向情緒,引導其建立調節與緩解負向情緒的能力,以提昇學生對於人際相處的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重新建立整體的幸福感受。

  當青少年面臨負面生活事件與日常生活困擾時,擁有良好的負向情緒調節能力,的確是可以提昇其幸福感,但是若只采取負向情緒的調節,仍無法完整協助學生提昇自我肯定、人際相處、希望樂觀、生活滿意與學校生活等方面的幸福感受。因此,發現青少年面臨生活的壓力源時,只協助其調節負向情緒是不够的,而是必須針對其面臨的困難與壓力,適時提供孩子認知、情緒與行爲三方面的因應策略,所以教師與家長能建立與孩子一對一的溝通是很重要的,花時間傾聽與瞭解孩子的成長需求與身心狀况,便能適時地協助孩子擬定因應策略,以建立其正確的認知、情緒與行爲的調節方式,提昇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加其各層面的幸福感受。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