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介紹了大陸同胞幸福感斷代序列的研究現狀,本小節繼續對台灣地區的研究現狀從横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進行介紹。
對台灣地區兒童的幸福感研究的成果較少,但也有許多重要成果。蘇玲慧(2015)以用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中10721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數據爲研究資料,探討學業情緒、同儕互動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國小學生的主要生活内容除了家庭生活還有舉足親重的學習生活和學校生活,所以,探討國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同儕互動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無論從理論還是應用層面都有重要的參照意義。該研究結果顯示現國小學生的學業情緒與同儕互動之間是顯著正相關關係,同儕互動直接影響幸福感,而學生的學業情緒同時影響學生的幸福感。在中介效應路徑中,學業情緒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爲0.183,學業情緒對同儕互動的直接效果爲0.261,同儕互動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爲.436,學業情緒透過同儕互動影響幸福感的總效果爲0.297,同儕互動起到部分中介效果,可以與學習情緒一起影響幸福感。從該研究結果可看出,學生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可以緩解學業情緒上的負面情緒,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有助於提昇學生的整體幸福感。
王玉珍(2015)以30名國二及國三學生爲研究對象,探討優勢中心生涯咨商方法對幸福感和生涯發展的立即與追踪的成效。正向觀點咨商是指運用正向觀點,幫助個人産生正向力量、協助個體因應生命並解决生涯議題之咨商方法。其中,優勢中心取向咨商是正向觀點咨商方法當中具有結構的方法。優勢中心咨商或治療是指運用個人的優勢力量,以促進當事人改變,目標是幫助當事人從過去或現在的正負向經驗中,找到他們的優勢,並思索如何應用於未來的生活。結果發現優勢中心生涯咨商方法有助於提昇幸福感,但對於生涯探索、生涯感受、生涯信念與生涯行動等生涯發展情形没有顯著影響。從該研究結果,往後在學校課程或學校活動安排中,采用優勢中心咨商的方法,幫助學生提昇其主觀幸福感。
林貞佑與鐘志强(2016)以275名國中生爲研究對象,探討國中生在自由時間管理與幸福感的關係。研究問卷參考Macan (1994)、王偉琴(2005)、郭進財(2008)及林庭逸(2011)的自由時間管理量表題項,共16個項目。幸福感量表參照 Aryee et al. (1999)的研究架構將生活滿意、工作滿意、家庭滿意列爲幸福感的指標,共有3個項目。研究結果發現,在自由時間管理量表中,時間價值觀維度的變异量得分最高。在幸福感量表中,以“和父母、家人相處在一起總是讓我覺得很愉快”爲國中生最認同的題項。國中生自由時間管理均能顯著預測幸福感中的兩個因素:“時間監控觀”、“時間價值觀”,且國中生的自由時間管理變量會正向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從研究結果中,可知,國中生的自由時間管理越好,其幸福感也就越高。則教育系統可設置相關活動協助和引導國中生提昇個人對於自由時間管理的技能,使國中生擁有適宜的自由時間管理概念和技能,進而有效提昇其幸福感。
蔡慧敏(2017)以1117名高中女學生爲研究對象,探討女中學生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的相關關係,以及不同背景在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差异。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爲《女中學生休閒運動動機與幸福感調查問卷》。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幸福感上没有差异;不同休閒運動參與時數者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中有較深感受,且參與休閒運動時數較多者有較高幸福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成正比。從該研究結果可知,高中女學生的休閒運動的動機越長,參與的時間越多,幸福感越高,則提高運動參與行爲,有利於學生感受幸福感與積極情緒,减輕負面情緒。
翁敏甄與陳嘉成(2018)以大台北地區(台北市、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581位學生爲研究對象,采用國中教學現場的視角,探討家庭與學校二個層面中,父母教養、教師管教與同儕關係品質對國中學生幸福感的影響程度。另外,此階段的青少年其性别角色行爲正逐漸成形,探討不同性别的國中生在社會認知層面的判斷的不同。研究工具參照了陳薇先(2012) 編制修訂的《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調查問卷》、孫旻儀與王鐘和(2008)的《教師管教方式量表》;戴淑梅(2004)修訂的《友誼品質量表》。研究結果表明,父母教養方式、教師管教方式及同儕關係品質都能顯著預測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國中生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方式、教師管教方式、同儕關係品質對幸福感預測力不相同,具體來説,對於男國中生,幸福感的解釋力從大到小依次爲:同儕的“幫助與關懷”、教師的“關懷反應”及父母的“關懷反應”。對於女國中生,幸福感解釋力從大到小依次爲:父母的“關懷反應”、同儕的“情感連結與陪伴”和教師的“關懷反應”。從該研究結果可知,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學校中教師的管教方式與同儕的關係品質對於國中生的幸福感都有重要影響意義,都需要對其進行特别關注,同時,對於男性和女性的國中生,根據影響其幸福感的因素重要程度,家長和教師要進行不同的引導和注意,有針對性地幫助國中生提昇其幸福感。
黄韞臻、林淑惠(2012)以台中市2307名來自六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爲研究對象,以瞭解大學生的幸福感現狀,探討父母婚姻關係、教養方式及個體的休閒滿意度對幸福感的預測能力爲研究目的。以隨機問卷調查法爲研究方法,測量工具分别參酌蘇美榕(2004)的《知覺父母婚姻關係量表》、劉淑媛(2004)編制的《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Beard 與 Ragheb(1980)的《休閒滿意度量表》(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LSS)、黄韞臻與林淑惠(2008) 編制的《主觀幸福感量表》。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幸福感可由“自我肯定”、“人際和諧”、“家庭圓滿”、“身心健康”及“學業成就”等 5維度搆成,其中“家庭圓滿”的重要程度顯著高於其他維度。除了父母教養方式中的“嚴格專制”與“疏於關心”外,大學生的整體幸福感與父母婚姻關係、教養方式及休閒滿意度的各個維度皆呈顯著正相關。最後,父母婚姻關係、教養子女方式及休閒滿意度都能顯著地預測大學生的幸福感。
吴相儀等人(2017)以高雄地區 67 位大學生爲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爲設計適合大學生的“感恩課程”,以感恩五個維度爲架構設計課程,内容包括珍視當下、知足惜福、感謝他人、逆境及恩典,探討該課程對於大學生感恩、幸福感及心理復原力的影響。采用準實驗的研究方法,實驗組 36 人進行爲期四周共十二小時的“感恩課程”,控制組 31 人未接受任何實驗處理。前後測工具爲林志哲與葉玉珠(2011)的《大學生感恩量表》、McCullough 等人(2002)編制的《感恩問卷》、Corey Keyes(2002)編制的《幸福感量表》、詹雨臻等人(2009)編制的《復原力量表》。研究結果發現感恩課程能顯著提昇實驗組的“感恩”分數,其中包括珍視當下、知足惜福、感謝他人、感謝恩典、逆境感恩五維度。感恩課程能顯著提昇實驗組的“幸福感”分數,包括情緒、心理及社會幸福感三個維度;感恩課程也能顯著提昇實驗組的“復原力”分數,包括問題認知、希望樂觀、同理人際與情緒調節四個維度。從應用方面,課程回饋顯示課程教學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可以對提昇大學生感恩、幸福感和心理復原力的課程和活動實踐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楊承亮和賴佳坤(2017)以221名國内企業年滿18歲以上從業人員爲研究對象,以探討職涯停滯、光明心態與幸福感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習慣領域光明心態對幸福感及工作績效的影響、幸福感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爲研究目的。其中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s)是指個體内部相對穩定的思維模式(ideas)和行爲模式(operators)的綜合,它會反映在我們的思維、個性、行爲、行爲傾向等上面。習慣領域的光明心態包括:尊重生命、萬事助長、目標知行、全責主人、使命樂園、感激布施、享用奉獻七種(游伯龍,1992)。職涯停滯包含層級晋昇停滯與工作内容停滯(Milliman,1992)提出的分類。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有所編制《習慣領域光明心態量表》(郭迪賢、林瑞發與邱曉婷,2010)、中國人幸福感量表(Lu & Lin, 1998)、工作績效量表(餘德成(1996)、職涯停滯量表(洪敏莉,2010、林家螢,2008)與受測者的個人基本資料。研究結果表明,習慣領域光明心態能顯著正向影響工作績效,顯著正向影響幸福感;職涯停滯對幸福感與光明心態影響並不顯著,但對工作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幸福感對工作績效無顯著影響。從研究結果可看出,“習慣領域中的光明心態”對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這從另一個角度啓示了我們提昇幸福感的方法,我們需要重視對光明心態的養成。另外這種心態也對工作績效有很重要的意義,説明心理層面的提昇對企業員工也不可或缺。
謝惠紅等人(2021)以378名有運動習慣和72名無運動習慣,共450名5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爲研究對象,以探討不同運動習慣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上的差别,以及其主觀健康、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參與效益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爲研究目的。其中主觀健康(self-rated health, SRH))是指個體對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的自我評估。研究工具參考了《主觀健康量表》(Breidablik, Meland & Lydersen,2008)、《休閒參與動機量表》(Beard & Raghed,1983、餘政達,2010.et al)、《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Raymore et al,1993、餘政達,2010)、《幸福感量表》(Diener et al.,1985)。研究結果表明,有運動習慣者其在主觀健康、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參與效益及幸福感等知覺上均高於無運動習慣者;75 歲以上族群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低於75歲以下族群。主觀健康、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參與效益均可顯著正向預測幸福感(R2 = 0.38)。由研究結果可得到啓發,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效益有助於提昇其幸福感,在平時可根據自身身體狀况,進行適宜的運動,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增進自身幸福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