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難忘的事,最難忘的,還是我在企業的工作經歷,這些事在我腦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我妻子喜歡逛時裝店,雖然什麽都不買,也要經常去轉轉,特别是大良華蓋路的“千色”時裝店,每去必看,我説她有“千色”情結。作爲一名機械專業教師,我喜歡逛人才市場,最喜歡的是樑開中學一年一度的人才招聘會。因爲那裏招聘企業多、工種職位也多,並不是想跳槽,我只是想瞭解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來修正自己的人才培養觀,更好地用於學生的擇業教育、技能培訓,時髦的説法叫與時俱進。妻子説我的職業生涯是從企業開始的,就像我的初戀,雖然埋在心底,但總是念念不忘,這或許就是我的企業情結吧。也正是這種企業情結,又經過20多年教書育人的磨礪,使我成長爲順德區首批職教名師。

  一、從小耳濡目染,受家庭熏陶

  1.父母的影響

  我出生在一個國營企業幹部家庭,父母親都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工科大學生,父親畢業於中南大學,母親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父母同在一家國營企業工作,他們忙忙碌碌、兢兢業業,我的童年就是在這個企業中度過的。

  2.文革後期,工廠亂象

  記得1976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舉國悲痛,大人們成天都忙着扎花圈,開追悼會,寄託哀思。企業疏於管理,工廠車間就成了我們這些企業子弟的“兒童”樂園。當時我8歲,父母工作的單位叫洛陽粉末冶金廠,是給洛陽東方紅拖拉機廠配套生産軸套的企業。經過壓型没有燒結的半成品軸套,用油紙包好,放在木箱裏,就好似一箱一箱的手榴彈,我們男孩子喜歡玩打仗的遊戲,就模仿電影裏那樣,打開箱子,拿軸套當手榴彈互相攻擊,軸套打到哪裏就碎到哪裏,不知浪費了多少。一次玩捉迷藏抓特務,孩子們在車間之間穿行,其中一個躲進球磨機裏,被調皮的同伴蓋上蓋子,還好没通電,要不然就釀成大禍。球磨機一旦旋轉起來,那個小孩就會被鋼球磨成肉餅。回想起來,還真是害怕。現在的企業,門前都有保安,進去都難,别説在裏面捉迷藏抓特務了。後來長大了重温這段歷史,書上記載當時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兒時的經曆正好印证了這種説法。這就是我童年受到的企業熏陶。

  二、大學選擇了喜愛的專業

  1.兒時經歷對學習專業的幫助

  1986年上大學,我選擇的專業是機械設計與製造,當時班上很少有同學知道機械專業到底是干什麽的,學起來比較痛苦,畢業後不少人都改行了。由於我從小在工廠里長大,所以學起來比較輕鬆。記得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同學們都感到枯燥,看不懂教科書,我一看就明白,而且感覺特别親切,那些熱處理現象好像歷歷在目。原因是我父親在企業搞的項目就是硬質合金,硬質合金生産的流程就是典型的金屬材料熱處理過程,從小在工廠我不知看過多少遍。因此大家覺得頭痛的科目,我却學得最好。

  在這裏我們也反思一下現在的大學教育,許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開始接觸專業,4年當中真正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少之又少。假如每個孩子在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就有機會接觸各種專業,培養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再到大學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深造,人才浪費就會降到最低。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興趣也需要長時間的積澱,急功近利是培養不出人才的。

  2.畢業實習

  大學的最後一年是到廣州機床廠進行畢業實習,這是我第一次到廣州。記得廣州機床廠的廣告牌上寫着:廣州機床,暢銷五大洲四大洋。實習一個月,才知道廣州的機床是賣到發達國家工人家裏,作爲家庭維修的工具來使用,相當於我們家庭中的扳手、螺絲刀,根本進不了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製造業方面,我們的確比發達國家落後。没想到20年後,我還有機會再次踏入廣州機床廠,這是後話。

  三、企業經歷

  1.兩年企業見習

  1989年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江西贛州有色金屬冶煉廠機修車間工作。進行了鈑金工、電焊工、車工、鉗工、電工的見習,每個工種見習半年。見習中與工人兄弟建立了友誼。記得在鈑焊班見習期間,一次製造直徑2米的儲油罐,工人們先用卷板機將20厘米厚的鋼板卷成圓筒,可惜直徑卷小了,班長只好帶着他的七八個徒弟輪流用24磅的大鎚敲打鋼板,想把它正過來,每人10分鐘時間,最後他的小徒弟打完就把大鎚在我面前一丢,七八個工人都看着我,當時的情形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我作爲一個見習大學生,第一次遇到工人的挑釁。没有退路,我只好掄起24磅重的大鎚也打了10分鐘,令他們瞠目結舌。下班後班長請全班喝酒,每人一個大碗,一碗一碗地喝,也不知喝了幾碗,醉了,只記得後面幾天兩個胳膊一直都抬不起來。自打那兒以後,我才真正被工人們所接納,成爲他們中的一員。

  2.任生産調度

  見習2年後,我順利地評上了機械助理工程師。偶然的機會,被推上車間生産調度的崗位。因爲幾乎所有的工種我都見習過,與工人兄弟關係融洽,因此各項工作都能順利開展,受到廠、車間領導的好評。記得當時評到過廠優秀團干、廠先進生産(工作)者,1991年5月還被共青團贛州地委授予全區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

  正當我躊躇滿志,準備扎根企業,干一番事業的時候,不曾想風雲突變,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令中小國有企業效益急轉直下,全綫崩潰。中小國企的没落,徹底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迹。原來的單位每况愈下,工資都難發全,我就像一只孤立無助的小孔雀,開始了南下廣東的謀職生涯。

  四、投身職教

  1.第一個機械專業教師、第一任機械科組長

  1993年5月,經過工作調動,我來到了順德這片率先改革開放的熱土——順德勒流新球英文書院(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的前身),開始了我的職業教師生涯。我對順德最初的印象來源於一句廣告詞,“可怕的順德人”,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這句話會有不同的理解。現在很少有人再提起這個廣告詞了。記得當時安排我上鉗工課,學校連銼刀都没有,一切要我自己想辦法解决。爲了省錢,我一個人利用周六、周日騎自行車去廣州采購,買了銼刀、焊條、手提式電焊機、减速器等教具,100多斤重,綁在自行車的後座上,走到洛溪大橋上,汽車行駛形成的氣流吹得我無法抓穩車把,只能把自行車推到人行道上,一直推過洛溪大橋,再騎回順德。有了這些教具的幫助,教學直觀了,鉗工課也因此受到學生的喜愛。早期勒流職校機械專業科組的創立,教師培養,課程開發,實驗室建設,實訓實習,對口就業,專業從無到有,從發展到壯大,我和全科組老師就是憑着這樣的熱情,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現在每每在路上看到“全副武裝”騎行的自行車愛好者,心裏還會泛起波瀾,想起當年自己騎車去廣州的情景。

  2.3次暑假打工經歷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不像普教注重書本知識,職教强調動手能力,三尺講台重要,社會實踐更重要。企業的變化一日千裏,書本知識會過時,技能會落後。爲了學生能順利就業,我不僅像其他老師一樣在學校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而且放棄暑假休息,到企業鍛煉,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陸遊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絶知此事要躬行。  

  1993年7月,放暑假了。由於無所事事就萌生了打暑假工的念頭。到人才交流市場,就是現在大良華蓋路的人才交流中心,憑着大學畢業证、工程師证,很容易就找到幾份工作,我選擇了離勒流最近的龍江西慶西溪塑料機械廠(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企業:聯塑)。由於剛到順德人生地不熟,是早來順德的一個老師帶我去的,我們兩個騎着自行車,找到那間工廠,面試的是管技術的二老闆薛木慶,他問了我詳細的工作經歷,考了看圖紙、現場編制工藝,還考了開車床,大概一個小時就録用我了。職務是生産主管,試用期1200元,包吃住,就這樣我開始了第一次暑假打工生活,那年我26歲。

  當時的工資狀况,我在江西贛州國企固定工資80元,加補貼一共120元;新球英文書院(勒流職校的前身)發給我的工資是660元;順德工廠裏的普工大概是750元,技術管理人員1500元。

  當時的西溪塑料機械廠規模不大,技術部裏有二老闆薛木慶負責設計,他是大老闆從佛山請來的,有兩成的技術股份,我負責生産調度。車間一部分是機械加工、一部分是裝配,這一點所有的機械企業都類似。第一個星期安排我熟悉環境、熟悉産品,他們的産品是擠塑機,由於我在江西贛州企業參與過擠塑機的製造,所以很快就上手,和車間師傅關係融洽,快速融入到這個集體當中。第二個星期,薛木慶問我對西溪塑料機械廠的看法,我説企業規模小,他笑着説這是私人企業,怎麽能和國營企業相比,他以前也是干國企的,因爲私企工資高、效率高、有前途,他才出來干。他説已考察過,我對擠塑機相當熟悉,説我是外地人在哪裏打工都一樣,就代表西溪塑料機械廠去做外協件主管吧。第二天我就坐上廠裏的一輛運貨車,往粤西地區進發,稀裏糊涂的去當外協件主管了。這就是私企用人的高效率吧。

  西溪塑料機械廠的外協基地建在鬱南縣國營機械廠内。很快我就開始工作,主要檢查外協件的工藝流程、品質保障、圖紙技術參數修正,每天晚上給薛工打電話匯報。隨着外協産量的不斷擴大,鬱南縣機械廠已不能滿足生産需要,我們就開着一台五十鈴貨車,不停地在周邊機械廠找協作單位,最遠開車到封開、廣西的梧州,先後確立了8家協作企業,協作産品源源不斷地運回西溪塑料機械廠。在外協工作中,我發現擠塑機的鑄鐵底座太大,只有封開機械廠的鏜床才能加工,但是由於是國營企業,工人工資低、效率也低,加工緩慢,影響整套設備的裝配進度,因此我建議薛工自己買鏜床加工,没想到第二天薛工就來到封開縣機械廠,與當地企業簽協議用58萬買下了那台卡脖子的鏜床,連同開鏜床的師傅一起拉到了龍江西溪,鏜床師傅的工資在封開是300多,到順德加到1100元。效率高得難以想象。

  我從中看到了私人企業是如何利用機會挖人才、搶設備、一步一步做强做大,而國企一步步走向没落滅亡的過程,教訓深刻。

  轉眼就快要開學了,是留是走,我心裏也矛盾過,最後還是找了一個理由回到龍江西溪。9月1日開學,回來當我的老師,值得慶幸的是,回來後老師工資就加到了1000元。

  西溪塑料機械廠的大老闆黄聯禧當時有三家企業,有名的是塑料加工廠,他有三兄弟,老大黄錦禧,他老二,綽號“蘇聯”,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爲業界的大腕,我們常看到 “雄塑”“聯塑”的廣告,就是他們兄弟的産品。2001年薛木慶在龍江鎮西溪工業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順德市德萊斯堡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後改名德士威塑料機械有限公司,遷往佛山市魁奇路鄱陽北工業區東1座。他現在是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塑料機械協會知名專家。

  1998年7月,時隔5年,打暑假工的衝動又一次在心中涌動,這次主要目的是從教學考慮,看看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

  學校一放暑假,我就直奔人才市場,還是帶着我的畢業证、工程師证,去面試、留下資料,回家等消息,很快就有企業“叩”我的嗶嗶機,當時還没有手機,只有移動電話,很大、很貴,普通人買不起。我住在大良妻子學校分的教師過渡房,最後選擇了容桂錦興機械廠,緊挨着格蘭仕,自己開摩托車去,不用騎自行車了,一到企業人事部才知道同一個職位安排了三四個人面試競争,當時還是有點緊張,慢慢調整一下情緒,我選擇了最易上手的質檢員職位。面試,自編工作經歷10年以上,順利通過;再考實操,動手使用各種量具,這是機械老師的强項,太熟練了。經過淘汰賽,最後我一人勝出,試用工資1500元,上班要打卡。

  老師們,1998年老師的工資水平在2500元,工廠正式的白領也就是這個數。

  錦興機械廠是取香港老闆樑錦星名字中的“錦”字命名的,主要生産鋁合金門窗配件,也做製造鋁合金門窗配件的專用設備,是中港合資企業,有一定的規模,辦公大樓、廠房、倉庫、食堂齊備,達到國營中小型企業的水平,技術管理人員比較多,我被安排到車間質檢部,質檢部有2個崗位,安排我負責最頭痛的地彈簧組件的質量保证體系。中國造的地彈簧鑄件差,經常漏油,壽命短,但是有價格優勢,有少量的市場份額,但我來的目的不是關注地彈簧的質量,所以未花精力去研究它。我關心的是企業如何招工,一般寄給企業的簡歷企業是不看的,當廢紙用,除非企業急需的頂崗人才,錦興就是因爲有大批客户退貨,産品質量有問題,才不得不招質檢員,質檢員的工資是和退貨量掛鈎的。企業也有有趣的現象,車間主任的工資是和産量掛鈎的,主任要産量,質檢要質量。主任要産量,希望質檢放鬆質量,而質檢要質量希望主任控制産量,是一對歡喜冤家。因爲我只是去做用人調查,對産品質量把關不是很嚴,反倒很多時候連累到車間主任要親自去做質檢工作,因爲他怕質量太差老闆請“喝咖啡”。我看到合資企業招技術工人還是很嚴格的,首先看身份证,是某鄉某村的,你肯定是農民,就算你會開機器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不要;有技術等級证的進來,先考理論,理論題除一般機械製圖外,特别强調考公差配合的知識,要看看你對加工製造、裝配全過程的理解,最後才考開機器,熟練操作機床才能通過。進來後計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很嚴是不是?不是,因爲考20分就能録取,爲什麽?因爲没有人能考到60分,别説80、100分了。我當時就有種衝動,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好,達到企業用人的這種要求。後來實踐證明,我校的七届企業冠名“富華班”基本上能達到這種企業用人的要求。

  在錦興也有難忘的經歷,有一天刮台風,大雨滂沱,我要開摩托去上班,我妻子不肯,她説,才1500元,没有必要去,可是我想這樣鍛煉的機會不是很多,多去一天對企業就多一點瞭解,對教學研究就多一點幫助,於是我不聽勸阻,從順德醫院旁的學校宿舍出發,騎着摩托車,迎着瓢潑大雨,擺渡過容奇,走桂州,用了1個多小時,趕到了錦興機械廠,全身已濕透了,打卡時還遲到2分鐘。因爲這兩分鐘的遲到,最後結算工資時還被扣了2塊錢,這就是企業的管理,有制度無人情。

  最後我辭職時,人事部經理説,宋工,退貨量和工資掛鈎是寫給工人們看的,這樣工人們才不會爲難你,是爲你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不會真的扣你的工資。他哪裏知道,我只是來體驗生活的。那一年我31歲。

  2006年7月,爲了給第一届富華班的學生聯繫打暑假工的事,我去了樑開中學的人才招聘會,在招聘會上我看到一個年輕的老闆,在對應聘者慷慨陳詞,我感覺有點面熟,但記不起來在哪裏見過。他不像其他老闆只關心面試,他却在大講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我説我想到你廠試試,他同意,並告訴我工廠的地址。那時我住在大良新城區,那家企業在容桂海尾工業區,離我家不遠,第二天我就開着小汽車,假意帶妻子、女兒去兜風,10公里一下就到了,把妻子、女兒留在車上,我自己一個人找到那家企業,一看很小很亂,但是很有生機。企業名叫勞達機械廠,老闆叫羅辛勞。他不看我帶去的各種證書,只是跟我聊質量保证體系,他需要我建立他們廠的質量保证體系,試用工資1500元,不包吃住,最後親自用廠裏唯一的大貨車把我送到廣珠公路邊,説隨時歡迎我去上班,很感動,也很無奈,他害得我要走回頭路1公里去開自己的車。

  2006年教師的工資到了3500元,企業白領没動,還是2500元。

  與妻子争吵了一番後,還是同意我去,滿足我的企業情結。我還“徵用”了妻子的雅馬哈女裝摩托車。企業都一樣,上班打卡,勞達的産品是自動車床,我用了一周的時間搞清了圖紙與設備情况,就開始規範質檢要求,這個廠實際上是個小作坊,40幾個人,就一個車間,一半機械加工,一半裝配,門口是配件倉庫。上邊閣樓是質檢、車間主任辦公室,也是我中午休息的地方,工友們中午就睡在車間的地板上。老闆辦公室在廠房對面,比當年西溪塑料機械廠環境還差。

  我去了以後,首先規範了廠裏的量具管理,全部由我負責,建立使用登記制度、倉庫備件進出倉必須由我質量檢驗,我想建立員工檔案管理,問員工有没有技能等級证?老闆説要有就不在這裏幹了。由於招不到合適的技工,好幾台車床經常空在那兒。的確看到小企業工人素質差,流失率高,這樣的工廠能做出好産品嗎?勸大家買東西時還是買大廠的産品,小作坊真的靠不住。通過與工友聊天,才知道羅辛勞是白手起家創業,知道他原來也在錦興機械廠打工,當過車間主任,由於個性太張揚,1999年離開錦興,自己創業。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爲什麽這個人這麽面熟,原來在錦興我們就是冤家,時隔8年又聚在了一起,不是冤家不聚頭啊,不同的是,當年是工友,是對手,現在我給他打工。世上真有這樣的巧事,還讓我碰上了。羅辛勞是韶關技校90届畢業生,今天的成就跟他張揚的性格有關,相比之下,89年大學畢業的我就差遠了。因此,到後來我離開勞達機械廠時,也没向羅辛勞交代這一層。

  記得有一天中午在羅老闆辦公室休息,我也是習慣了,順手打開繪圖員未關的電腦,羅老闆當場就叫我不要動,説那是他企業的核心機密,要寫計劃、上網用他的個人電腦,這也給我上了一課,我們教學有没有核心機密?怎樣保護我們自己的核心機密?如果我們自己都認爲没有什麽核心秘密,那我們的確也没什麽價值。我們科組去白雲職校參觀,很多資料他們都不給,都説叫“受控”。什麽叫受控?就是受控制,説白了就是保密。

  可能是廠裏環境不好,還是自己生活太安逸了,又碰上下大雨,有一天我開着小車去上班,停在離廠區不遠的路邊,不巧被工友撞到了,自己覺得不好,就主動向羅老闆辭職。有老師問,開小車上班怎麽不好?表示你有錢呀。我們校長看到老師們都開小車上班,那才高興呢。你想一想,每月拿1500元的工資,開着别克去上班,養車都不够,你不是工業間諜,肯定就是政府密探,給老闆知道了,後果還了得。一聽我要辭職,羅老闆就急了,問誰欺負你了,他馬上去幫我擺平。當時他太太也在場,説你不做了,你老婆、孩子吃什麽呀?當時我心情很復雜,都説老闆心黑,這樣關心員工的老闆心黑嗎?最後我還是辭了職。這一年我39歲,爲人夫爲人父,離第二次打暑假工時隔8年,離第一次打暑假工已經間隔13年了。

  在我打暑假工的同時,也影響到第一届富華班很多同學加入到這個行列,我們經常通電話,指導同學們如何通過面試、如何選擇對口專業,其中指導葉俊賢同學去應聘質檢員,那個廠在勒流古鑒,生産汽車輪轂,給很多世界名廠貼牌,目前我們在質檢教學上是一片空白,所以臨陣磨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敗下陣來,這件事給我一個教訓: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來不得半點虚假,只有把學生的專項技能提高了,功到自然成,學生就業才有保障。後來我就指導學生去做車工、數控工,成功率就很高,因爲這是富華班教學的强項。

  3.國外學習經歷

  2007年8月,我參加了順德區教育局組織的培訓,與順德區三校聯盟學校中鄭敬詒職校的李維東、李波,中專的馬濤、韋克佳等老師去德國學習職業教育先進經驗,受益匪淺,被德國的雙元制所震撼,深刻認識到前廠後校的職教模式最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後來創辦企業冠名班,並長期堅持奠定了基礎。

  4.創辦企業冠名班

  我是職業學校的教師,做過11年班主任,所面對的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小學、初中失敗的學習經歷,使他們低着頭走進職校,他們在學習上有困難。他們畢業後都要走入社會工作,但企業普遍認爲,他們職業素養差,不能喫苦,在企業工作最繁重、最需要人的時候當逃兵,没有敬業精神。可是,他們同樣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的建設者,怎樣使他們張開隱形的翅膀,順利地走入社會,是我從教27年從未放棄的追求。

  2006年6月,第一届企業冠名的“富華班”創辦,拉開了勒流職校與廣東富華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人才的序幕。辦好企業班,向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這是學校、企業、家長以及學生個人强烈的願望,學校安排我擔任第一届“富華班”的班主任。廣東富華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勒流最著名的企業,法人代表、董事長吴志强,曾在2008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排第277位。2010年3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曾視察富華,對民營企業寄予厚望。企業效益好、待遇高,學生向往,但是,企業是高技術、重工業名營企業,對員工不僅要求技術過硬,還要身體强健、喫苦耐勞,没有經過專門訓練很難適應企業要求,招工門檻高。爲此,我和上課的老師專門到富華公司實地考察2周,研究課程設置、技能培訓標準、體育訓練方法,經過細緻探討,制訂了針對富華班的專項教學計劃。

  我是按企業的方式實施管理班級的。將企業的要求傳遞給學生,讓富華班的學生瞭解工廠需要什麽樣的人,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在學習上,采用模塊教學,内容直指就業要求。學習目的明確了,方向清晰了,學習的主動性就發揮出來了。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當然,職校的學生有反復性,遇到困難易退縮,我不能講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就講自己暑假在勞達機械廠打工,環境艱苦,但始終堅持,贏得了老闆的信任,給自己很好的鍛煉機會。同學們很受感染,鼓舞了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我覺得這種德育滲透的方法好,就經常使用。

  職中的學生喜歡突顯個性,長頭髮、染發多,我就告訴他們企業不準留長發,只要黑頭髮、白頭髮的中國人,不收黄頭髮的“外國人”,幾句玩笑話,説到學生心裏,從此富華班解决了頭發問題。告訴他們衛生在企業很重要,只有把工作環境搞好了,心情舒暢,工作效率才會高,收入也會增加,增强了同學們搞衛生的主動性;告訴他們企業要打卡上班的,遲到扣錢,次數多甚至會被開除,要他們在學校養成不遲到的習慣,通過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學校德育與企業實際結合起來,學生不反感、易接受。孫子曰: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對待學生也是如此,管住人不如管住心,只有學生真心的願意做,工作才做得好。在學習上主動了,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學們在其他活動中,自然地就表現出了主動性。每天的出勤、衛生、課堂紀律等等都成了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們快樂生活的部分,所有的校園活動都是他們所期望的,他們能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從原來的“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 富華班的技能實訓是按企業要求來設計的,比如車工訓練每天6小時,不準坐下,没有課間。富華班的體能訓練更是學校的風景綫,早上先來個3000米,再開工6小時,接下來是蹲步背手跳台階2組,交替引體向上、俯卧撑、爬杆,這些平時難以想象的强度訓練孩子們都堅持住了,因爲他們知道,没有充足的體能耐力無法頂住富華高强度的生産要求。强化訓練半年後,富華班到富華公司頂崗實習,學生技能又有提高,更重要的是職業道德水準比往届的同學有質的飛躍,在廠裏進行4周繁重的體力勞動,没有一個學生因爲勞動强度大而退出,全部順利地通過了頂崗實習,富華公司葉竈恩副總經理説:本届富華班的同學是勒流職業技術學校爲富華公司輸送的高素質的、最好的一届新工人,有很高的職業忠誠度。經過富華公司的嚴格考核,第一届富華班同學全部被富華公司録用。

   2009年11月,我帶第四届富華班到廣州機床廠實習。20年前,我曾在這裏實習過。彈指一揮,我從當年的莽撞實習生,成長爲現在的帶隊指導教師。從當年的風華正茂,到現在的屢屢白發,我一直都没有離開過自己喜愛的機械專業,只是角色發生了變化,從機械專業學生、機械廠工人、機械廠管理人員,到今天成爲職業學校機械專業教師,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出一批批企業需要的機械專業人才,遍佈勒流當地大大小小的機械企業。

  企業班動手能力要求高,爲了不和普通班争設備用,都是利用周六、周日錯峰上課,幾乎每周我都要上30節課,一做就是5年。同事們開玩笑説,宋工5年上了10年的課,可以提前5年退休了。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到2013年,7年時間,富華班已連續辦了7届,我作爲7届富華班唯一的班主任,7年當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爲企業培育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爲貧困家庭解决了子女就業問題,樹立了學校機械專業學習的標杆,在勒流當地贏得了口碑。富華班的教學特色,曾被《珠江商報》《廣東教育》《順德教育》《職業教育研究》等多家媒體多次報導。

  富華班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班的内涵,提高學生的技能、職業素養,并且 還發揮了輻射作用,激勵在校專業學生學習技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校校長樑友勤在全校教師會上講,招生中他接得最多的電話是家長詢問孩子報讀勒流職校能否進富華班。學校學生考得最多的技能等級證書是車工、數控,體能訓練在勒流職校蔚然成風,富華公司前來接受再培訓的員工絡繹不絶。企業冠名班富華班已經成爲勒流職校響當當的招牌。

  如何看待富華班現象呢?我曾看過一部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霸王别姬》。講兩個孩子在戲班不願學習演戲而逃跑,被老師追得走投無路,誤入戲園,看到名家演《霸王别姬》,觀衆如醉如痴,兩人深受感動,冒雨返回戲班,在大雨之中跪求老師學戲,終成一代名伶的故事。點評:只有有目標的孩子,骨子裏想學,才學得好,我認爲職業教師最大的責任就是窮其所能製造這樣的目標給孩子。其實這樣的故事是很多的,例如: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他們不是因爲老師教得好,才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就算教不好,他們也會那樣做,爲什麽?這是他們實現人生目標必須經歷的,因此,他們才會這樣努力。當然,如果再有名師的指引,那就事半功倍。順德一中的學生做得到,勒中的基本上也做得到,可是,我們中職學生就做不到了,爲什麽?不是因爲没有名師指路,而恰恰是因爲他們迷失了自己奮鬥的目標。我做爲職業教師工作的20年間,什麽辦法都想過,什麽辦法都試過,到頭來都是頭痛醫頭,脚痛醫脚,治標不治本。後來,讀了毛澤東的書,他講到共産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能在那個年代抛頭顱、灑熱血,前僕後繼,從文盲成爲黨的高級幹部,湖北的紅安、江西的興國泥腿子中出了上百的將軍,其中有哪一個是老師教出來的?他們的成長都在詮釋一種力量――信仰。我們中職學生連起碼的目標都没有,還談什麽信仰?我隱隱約約,似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富華班也没什麽特别的,就是給孩子們一個去富華工作的機會。富華是優秀企業,孩子們便趨之若鶩、前僕後繼,富華班連續辦了七届,紅旗始終不倒。反思,首先要有優秀的企業,要求員工有過硬的素質,學生又特别向往但是能力却達不到,這時名師出現,訓練他們技能、體能、思想,事半功倍,終於達成所願,循環往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學長制課題研究

  2008年我開始嘗試“導師制下的新學長制在實訓中的研究與實踐”研究,課題先後獲順德區、佛山市、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富華班學生動手能力强,學習目標明確,爲此,嘗試讓他們承擔起學長的責任,將他們分散到各個模塊教學小組當中,協助實訓教師,帶動低年級模塊學生的學習,使低年級的學生也像富華班一樣進行項目教學,把富華班好的傳統傳承下去,不僅培育了大批優秀學長,而且帶動了更多的同學學好技能,收到良好效果。專業對口,優質就業逐年提高。研究成果獲得勒流街道首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奬、順德區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奬、佛山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奬、第二届廣佛肇教師校本行動研究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師校本行動研究優秀案例評選一等奬、廣東省中小學優秀德育科研成果研究報告一等奬。撰寫出版了《基於導師學長制的實訓教學案例集錦》。

  6. 老驥伏櫪,烈士暮年

  没想到,時隔八年,2018年順德完成了職業教育集團化改革,成立四大集團,第三集團以國家示範校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爲龍頭,整合屬校機械專業資源,組建區内機械加工專業群“航空母艦”,勒流職校引以爲榮的省級重點模具(機械)製造專業不復存在,20位模具教師集體並入鄭敬詒職校。雖心有不舍,畢竟在勒職工作了25個年頭,是勒職培養了我,從初來乍到的毛頭小伙、普通教師成長爲高級教師,到現在已是滿頭白發的不惑長者;從英文書院到勒流職校,三易校址,見证了學校的發展與壯大,處處都留下美好的記憶。但是,改革總有人要付出、總有人要先行,僅代表離開勒流職校奔赴鄭敬詒職校的20位模具專業教師,還是8年前的那句話:“如果我們不能冲出重圍,就爲職教事業的明天鋪路吧。”

  2018年8月,響應順德區職教改革,我調入順德區鄭敬詒職校,現從事現代學徒制理論研究和企業實踐。毋庸置疑,盈利是企業運轉的最終目的。當某個企業技能型人才短缺,影響到企業生存發展時——實際上是影響到企業盈利時,校企合作,采用現代學徒制,學校出人力資源——學生,企業出培訓資源——場地、設備、技術、師傅等,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就成爲現實。但是,一旦培養的人才滿足了本企業的需求,直至飽和,背離了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願望就會下降,就會尋找各種理由阻礙繼續實施,最終,職業學校與這家企業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就不能長期堅持下去。例如,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曾於2006年至2013年,與廣東富華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合辦企業冠名富華班,每届50人,共辦了7届,爲富華公司培養了300人的技術骨幹,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我一直擔任富華班班主任,見证了7届富華班的發展,壯大,鼎盛,衰落。7年時間算是比較長的校企合作案例,最終仍然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那爲什麽校企合作不能長期持續進行下去呢?最終原因還是人才過於飽和,企業不再需要,再辦下去背離了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合作結束,學校又要被迫重新尋找下一個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企業,進行再次的校企合作。這種周而復始賠本賺吆喝的校企合作,最終也傷害到職業學校本身,學校就像在企業間一家一家行乞,學校深度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倍受打擊,也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陷入到校企雙方不能長期堅持合作這樣一種悖論中。這是近期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校企合作存在的普遍問題,必將影響此試點項目的進一步推廣。因此我根據自己長期實踐,出版了《現代學徒制企業班的創辦與探索》一書,與同行互勉。

  五、教育反思

  1.學校的發展跟不上企業的步伐

  1993年,新球英文書院(勒流職校的前身)有兩個年級、8個班,機電、電子、財會三個專業,26名教師,400個學生。到2014年,勒流職校發展到9大專業、50多個班,200多教職工,3000多學生。1993年,新球電器廠還是我校掛名的校辦工廠,名不見經傳,只有一幢6層樓的廠房,最多1000人規模;到2014年,新球電器廠更名爲東菱凱琴集團,並成功上市,擁有34家分廠,30000多名員工,産值120億元,雄踞勒流企業榜首。再看看我們學校後邊,沿着勒流港口路一路下去10公里,一直到勒流港,亞當斯、泰明、東榮、東泰、順安達、富華、富日、駿業等等,多少家企業拔地而起,俗話説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我們職校發展一天,企業進步一年,職業教育的發展遠遠滯後於企業的發展。今天,我們要看清形勢,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爲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各種合格的技術人才,這方面佛山五區的職校都做得很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企業經歷助推人才培養

  作爲職業教師,因爲有這樣的職業經歷使我在教學當中,自覺地把我的這種經歷融合進專業教學,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企業的距離。學生來職業學校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就業,他從你身上瞭解到來自企業的信息,才會目標明確地跟你學知識、學技能,才會達到企業用人的要求,而不是他期末考了多少分。只有把學生的對口就業問題解决好了,我們職業學校的老師才算真正完成了作爲職業教師的光榮使命。企業的需要才是衡量我們職業教育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這是我從事職業教育20多年得到的最深刻的體會。

  我放棄暑假休息,放棄學校組織的旅遊,甘冒酷暑,風裏來雨裏去,堅持到企業學習,如果没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没有教好學生技能的强烈願望支撑自己,是萬難堅持下去的;連續7年創辦企業班富華班,保持學生100%專業對口就業,如果没有爲學生找出路、謀發展的育人目標,没有默默奉獻職業教育,甘爲人梯的師德情懷,是萬萬堅持不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職業教育第一綫的教師,我牢記自己的使命,幫助那些不能上大學的學生找到他們隱形的翅膀,讓他們也能高高地飛翔。

  老師們,個人的專業成長很重要,只要心中有目標,將職業當事業做,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放棄,即使我們不是開放在水中嬌艷的水仙,哪怕只是山谷裏寂寞的角落裏的野百合花,但是,我一樣堅信——野百合也會有春天。

  【名師簡介】

  宋小安,順德區首批名教師,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教師,農工黨員,1968年出生,1989年畢業於江西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1996年獲得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2005年獲評機械專業中學高級教師,2008年取得車工高級技師資格。1989年畢業分配到江西贛州有色金屬冶煉廠工作,1993年調入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2018年調入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工作至今。曾獲佛山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機電指委會中職機械製造技術類專業部車加工技術專業核心組成員,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車加工技術賽項競賽裁判,7次被廣技師、嶺南師範、順職院聘爲校外兼職教師,出版《現代學徒制企業班的創辦與探索》《基於導師學長制的實訓教學案例集錦》等著作。7次擔任企業冠名富華班班主任,爲順德區“龍騰企業”廣東富華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被評爲勒流街道文明班,獲街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奬。主持完成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等7項課題,獲廣東省中小學優秀德育科研成果研究報告一等奬、第二届廣佛肇教師校本行動研究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師校本行動研究優秀案例評選一等奬、佛山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奬、順德區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奬。

  教育感悟:教師要窮盡所能,讓中職生不用揚鞭自奮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