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永定11月24日電(記者 王宗銘、趙家麟)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總編輯林淑玲率台灣中評社編輯記者團隊赴永定走親,22日下午參訪有福建土樓王之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承啟樓,由江氏第28代的江秀玲解說土樓的歷史由來與文化底蘊,讓中評社團隊大開眼界,對客家文化有更深的體會。
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總編輯林淑玲率台灣中評社編輯記者一行15人,自21日起一連展開5天的永定走親行程,並參觀各式土樓景區,深入報道永定客家文化風貌。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副社長王平、常務副總編輯陳耀桂、副總編輯羅祥喜、辦公室副主任鄭小寳等也專程從香港赴永定陪同走親。
福建永定的土樓現存有2萬3千多座,其中高北土樓群中居核心位置的承啟樓,以古樸特色聞名,是福建土樓中規模最大、環數最多的四環圓形土樓,被稱為福建土樓王,而同一土樓群中的五雲樓則是福建土樓中年代最久的方形土樓,1403年開始興建。
承啟樓開始興建時是西元1628年,現在已有384年的歷史,佔地6000多坪方米,鼎盛時期住到80多戶600多人,現在仍住在裡面的有40多戶200多人,外環一定是土木結構,內環則是講究門面,可用石、磚興建,外環生活區建造完成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四環全部建造完成的時間則是要十多年,邊住邊建。
承啟樓坐北朝南,東西兩側有小門,正門是南大門,第一環的土牆厚度最底層有一米八,每往上一層減20公分,第四層的外牆厚度為一米二,下大上小,夯土非常厚實,可起隔日保溫作用,住在裡面冬暖夏涼。
第一環也就是外環生活區,每一戶人家都有四層樓,上下樓要走公共樓梯,通常長者是住在二樓,一樓是餐廳與廚房,整個承啟樓內有兩口水井。
承啟樓由江氏第15代的江集成率四個兒子來建造,整個圓形樓體採八卦意象設計,第一環分四大塊區域,各有一公共樓梯,共有64戶;第二環有36個開間;第三環則有20間,有天井與屋簷,講究採光與通風,還有接待會客空間,原來作為私塾所用,重視教育,承啟樓出了很多人才,到清乾隆年代時已出了32個進士翰林。
第四環的宗堂居核心位置,宗堂是宗族最高權力象徵,舉行宗親信仰、婚喪喜慶等活動,從第二環到第四環原來都是公用空間,但二、三環現有私人住家,採抽籤方式入住。
從整個外觀來看,承啟樓外牆最上方有兩個空間,當作是瞭望台,為了防禦土匪山寇,牆面也開了一些小窗,可丟石塊,還有澆油孔;但看到外牆有燻黑的地方時,則不必大驚小怪,因為那是廚房所設計的通風孔排煙造成的。
江家子孫愈來愈多時,就會搬出去住,五雲樓不夠用了,就蓋了承啟樓,1796年後有世澤樓,另外原本樓內的私塾空間不夠用,後來也在承啟樓後方加蓋了一獨立的私塾土樓當作學堂,世澤樓與承啟樓之間還因此出現了方圓一線天的天際線景點。
五雲樓因為1918年的一次地震造成外牆向內傾斜,現在封閉,樓長江友于說,現在已經開始準備維修,對於是否擔心危樓,他說,其實他都不懂,這棟樓已經有600多年了,已經凹進去100多年,但是也還沒倒,沒事,反被戲稱是不倒樓。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