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永定11月28日電(記者 鄭漢龍)11月23日下午,中評社永定走親採訪團在中共永定縣委統戰部長丘發添、縣台辦主任林熙賢陪同下拜會並專訪了中共永定縣委書記毛高良。毛書記首先感謝中評社這幾年對永定的報道,如今又將大陸“走親”活動第一站選擇在永定進行。
毛高良介紹了永定的主要特點與定位、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以及發展藍圖。
永定縣情有五個特點
毛高良介紹說,永定地處福建西南部,東臨漳州、廈門,西南接廣東梅州。縣域總面積2223平方公里,下轄10個鎮、14個鄉,279個村(居),人口49萬。永定縣情主要有五個特點:
第一,永定是“紅色搖籃”,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年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26年在湖雷上南萬源樓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1928年爆發了福建省第一個由縣委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永定暴動,建立了全省第一支紅軍隊伍、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和第一塊紅色區域;創造了後來受到毛澤東高度讚揚並且在中央蘇區全面推廣的溪南分田經驗,為紅四軍入閩、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後,20多年紅旗不倒,養育了以張鼎丞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輩。
第二,永定是“客家故里”,純客家縣,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分佈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永定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50多萬人(若加上遷到南靖、平和等周邊地區再外遷的共有上百萬人),是全國重點對台工作縣和福建省重點僑鄉,愛國僑領胡文虎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人的祖籍地。
第三,永定是“烤煙之鄉”,有400多年的種煙歷史,永定烤煙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帝,被譽為“煙魁”,並在南洋勸業會和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
第四,永定是“南方礦區”,已探明礦產資源36種,煤炭、石灰石、石材的儲量和品位都比較高,是福建省主要產煤區。
第五,永定是“旅遊勝地”,有客家土樓、客家文化和自然生態、革命遺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福建省“優秀旅遊縣”、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客家土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被國家主席胡錦濤稱讚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入選全國首批“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棉花灘水電站建設形成65平方公里湖面的“龍湖”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湖畔壯麗秀美的國家森林公園王壽山,與客家土樓交相輝映,形成“東樓西湖”的旅遊格局。
發展思路與成效
毛高良說,近年來,永定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海西生態型工貿旅遊強縣”的目標,按照著力強化兩大支撐(工業、旅遊)、夯實三大基礎(交通基礎設施、城鎮建設、教育文化),著力四個提升(對台交流合作、新農村經濟、社會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思路,致力於調結構、轉方式、打基礎、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邁出了可喜步伐。長期以來,永定依托豐富的煤炭、石灰石、水力資源,形成了煤炭、水泥、電力三大支柱產業,成為閩西的經濟強縣。但礦業經濟不僅給生態、環保帶來不少壓力,也面臨資源日趨枯竭,對經濟增長日趨乏力等問題。近幾年,我們深切感受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的政績觀,早轉早主動,遲轉成本更高,不懼轉型“陣痛”,下定決心,致力加快轉型步伐,促進永定產業發展由資源型經濟為主逐步向非資源型經濟為主轉變,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依托型轉變,推進永定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工業產業發展方面,提出“大力發展成長型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成長型產業,重點培育機械製造、電子光電兩大產業,並已取得成效;傳統產業,重點改造提升煤炭、水泥產業;新興產業,著力培育智慧科技產業,力爭通過三、五年的努力,把永定南部園區打造成產值超百億的生態產業園、智慧科技園。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在守護好世界文化遺產的同時,充分利用福建土樓旅遊資源和厚重的客家文化資源,把旅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來培育。突出“兩手抓”:
一手抓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巨資,建成了4條環土樓景區旅遊公路、湖坑遊客服務中心、高頭遊客服務中心、客家美食中心等一批旅遊基礎設施,接待水平大幅提升;在縣城“東溪——西溪”一線,打造了“旅遊新城•黃金走廊”旅遊產業帶,天子溫泉旅遊度假區、客家博覽園、世紀華泰旅遊度假村、大食府、演藝中心、客家古鎮、國際賽車場等項目均在此區域落地,有效增強了縣城旅遊的接待能力,加快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建設。同時,積極做好龍湖旅遊板塊的開發工作,目前正在積極與紫金集團等大公司洽談合作事宜。
一手抓文化推動旅遊產業提升。堅持“文化舞動土樓”,大力開發文化旅遊產品,製作了《星際土樓》等動漫作品,參與了《下南洋》等電視連續劇的拍攝,打造了大型原生態歌舞集《土樓神韵》、歌劇《土樓》等一批客家文化藝術精品。《土樓神韵》赴台演出,受到台灣客家人的熱情追捧;歌劇《土樓》作為福建省原創歌劇的開山之作,今年4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並大獲成功。“永定文化現象”受到《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旅遊與文化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福建土樓•客家永定”的品牌影響。在摘取“福建省優秀旅遊縣”榮譽後,福建土樓永定景區被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並入選首批“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龍湖景區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近年來,隨著客家土樓美譽度和知名度的提升,旅遊人數不斷增加。2011年,全縣接待遊客達到342.9萬人次,比增19.1%;實現旅遊總收入23億元,比增26.2%。
二是“三足鼎立、一體發展”格局初具雛形。由於歷史、區位及資源禀賦等原因,永定形成了高坎、金豐、城關三大片區,而且這三大片區發展不平衡。永定除了有城鄉差距外,還有區域的差距。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永定縣提出了“三足鼎立,一體發展”的構想,充分發揮各個片區的比較優勢,合理布局產業、小城鎮建設項目。
三是永台交流合作推進到了新階段。近年來,永定縣積極利用鄉土文化、鄉情鄉誼優勢,充分發揮群眾性、民間性、草根性的對台工作特點,加強永台文化、經貿、教育、結對和宗親交流,努力構建兩岸客家交流合作新平台,不斷夯實對台交流合作典型縣的基礎。
首先是積極打造客家族群的精神原鄉。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內涵,致力打造兩岸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成立了永定客家土樓文化研究會,加強對客家文化、土樓文化研究,出版了《永定客家土樓研究》、《永定客家土樓民間風情故事集》等共15套的客家土樓系列叢書。整合兩岸客家文化資源,成立了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舉辦形式多樣的客家文化論壇,打造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其次是以祖地文化為載體,吸引台胞回鄉省親、觀光考察。一方面,通過舉辦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福建土樓文化節、世界永定同鄉懇親大會等一系列節慶活動,吸引大批台灣鄉親回鄉尋根謁祖、觀光考察。其中,2011年共接待台灣遊客32萬人次,比增28%。另一方面,認真做好台灣各界人士特別是重要知名人士的接待工作。
其三是大力推動入島交流。永定縣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入島交流活動,包括入島認親結緣、入島弘揚客家文化、入島展示土樓風采等。
其四是持續拓展雙向對接平台,強化協會對接,開展鄉鎮對接,推動學校對接。
其五是扎實開展永台經貿合作。永定是資源大縣,長期以來以礦業經濟為主的資源型經濟支撐著永定的發展。為加快轉型步伐,永定縣提出建設“海西生態型工貿旅遊強縣”的目標,並把深化永台經貿合作作為加快產業轉型、經濟轉型的有力抓手,全力推進。
四是社會民生事業呈現出新氣象。把改善民生、服務群眾作為根本著力點,積極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待,多辦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好事。
五是生態永定建設提升到新高度。近年來,永定縣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型經濟發展路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建設海西生態文明示範區。深入開展水土流失治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進則全勝”的重要批示精神,創新舉措,大力實施水保、水利、林業、農業環境整治、扶貧開發和土地整理礦山整治“六大工程”, 採取領導掛鈎、部門幫扶等形式,持續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蓋率由1984年的58.7%提高到目前的73.1%,基本恢復了青山綠水的良好生態。著力推進“四綠工程”建設。加快了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步伐,進一步規範養殖行為,治理養殖污染;加大了礦區、重點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持續開展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行動,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培育、提升了一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通過示範帶動,大大降低了全縣規模工業單位產值能耗。
發展方向與重點
毛高良說,下一步,永定縣將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線,緊緊圍繞“美麗中國”這一核心理念,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進永定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崛起。
一是堅持綠色發展。一方面,繼續加大非資源型產業的培育力度。加快永豐新區機械製造、光電電子產業的發展,著力打造海西汽車產業基地和大功率LED產業基地。同時,切實把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依托南部園區,大力引進光電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安防科技、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創意設計等創新型、環保型企業,著力把南部園區打造成高科技智慧產業園。另一方面,持續加快文化旅遊產業崛起步伐。緊緊圍繞建成具有濃厚客家文化特色和知名土樓品牌的海西自然文化旅遊中心和全球知名旅遊目的地、努力實現躋身中國旅遊百強縣行列的目標,力爭到2015年實現接待遊客突破600萬人次,年均增長24%;旅遊總收入突破75億元,年均增長25%;旅遊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22%。按照“一核兩翼三廊”的發展布局,持續拓展旅遊發展空間;按照“整合資源、科學規劃、差異發展、打造品牌”的要求,加快打造一批旅遊精品;以客家文化為依托,以客家土樓為基地,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呼應“海峽旅遊”主題,積極參加海峽客家旅遊觀光節等一批節慶活動,打響以“天下客家•神韵土樓”、“看福建土樓•到客家永定”為核心的“海峽客家”旅遊品牌;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優化旅遊服務功能、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促進旅遊產業發展整體提升。
二是建設生態永定。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積極創建“森林永定”,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保2013年、2014年分別創建成為省級和國家級生態縣,力爭把永定縣建設成為海西生態文明示範區。
三是著力夯實基礎。一方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另一方面,加快城鄉統籌步伐。按照“縣城抓組團、小城鎮抓特色、新農村抓亮點”的思路,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形成“三足鼎立、一體發展”的格局。
四是強化民生保障。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實現與省、市同步,比全國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會。一是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二是讓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三是讓群眾的心情更加舒暢。
五是深化對外交流。發揮僑台人脈資源優勢,深化港澳台及海外客家鄉親各領域的溝通聯繫。特別是要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為契機,把基地建設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先行先試,不斷將交流基地發展好、完善好、應用好,使其在兩岸交流中取得良好的示範作用,把永定建設成為海西乃至全國對台交流合作典型縣區。科學編制對台工作規劃方案;依托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定期舉辦專業性、高層次的海峽兩岸客家文化(永定)論壇;聯合兩岸若干客家鄉鎮,在全國率先創建成立兩岸客家鄉鎮結對聯盟;定期舉辦彰顯海峽兩岸客家文化為主的海峽兩岸客家土樓文化節;加快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將其打造成集精緻農業、休閑農業、養生農業為一體的景區式、現代農業生態園區;依托“千名台灣精英土樓行”活動,積極推動各鄉鎮、部門深化與台灣縣市對應鄉鎮、民間社團、新聞媒體等交流合作;支持姓氏源流研究和族譜修編與對接工作,通過舉辦永台民間宗親文化、台灣青少年土樓夏令營、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等交流活動形式,開展尋根祭祖、宗親聯誼、青少年聯誼等多種形式的民間嘉年華活動;通過在台灣客家人聚居區興建具有客家土樓風格建築的形式,發揮客家土樓的精神紐帶作用,再現兩岸客家人同宗同源的親緣關係;持續策劃一批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客家山歌和土樓神韵系列等文化節目赴台交流演出,擴大客家文化在台影響力;依托十萬台胞看土樓活動,打響“福建土樓•客家永定”世遺品牌在台知名度,掀起客家土樓旅遊熱。
最後,希望中評社的記者經常來永定採訪,多宣傳報道永定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和對台交流合作這兩大領域,希望大家深入挖掘,進一步向海內外客家鄉親特別是台灣推介永定,擴大永定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作用。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