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7日電(記者 倪鴻祥)北京聯合大學台研所教授徐博東在“台北會談”裡提到“一中”是個中性的概念,不代表就是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認同大陸的體制。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其實這應該算是兩岸官方共同的立場,因為“一中各表”不管怎麼表,都是表示“一個中國”的原則。
張榮恭分析,台灣不論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或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本來也就是有“一個中國”的主張,因此徐博東的說法,不是大陸學界的說法而已,這本來就是大陸官方認為台灣是按照自己的規定、制度來講,就是“一個中國”原則。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或可解讀這是“一中各表”,但大陸沒有“一中各表”這四個字,因為大陸擔心各自表述不知道會表成什麼狀態,但基本上台灣方面堅持“一中各表”,兩岸又能夠展開協商,顯示雙方是有默契的。
他說,如果表成二個中國,那兩岸就翻臉了,所以台灣主張各表,當然也是表示“一個中國”原則,這也就是“九二共識”的原則,應該可以說是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意思。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日前在“台北會談”閉幕致詞表明希望進行正式商談、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兩岸定位的問題。張榮恭表示,不管是2008年的胡六點,或是最近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都是這個論點,所以孫亞夫是引述大陸的對台政策。孫的呼籲當然不是個人意見,孫在台灣再重申,是希望引起台灣方面的注意。
不少台灣學者在“台北會談”裡提出台灣有“反認同”現象。張榮恭指出,兩岸和平關係發展的過程如果出現認同的互相排斥,其實是不利於台海局勢與兩岸和平的啦!現在兩岸不管是民間往來或是文化交流,重點就是希望往認同的方向在走,以現在台灣的情況來看,“反認同”這事值得大家共同正視,這需要耐心與智慧來處理。
綠營人士這次出席“台北會談”並提出看法,是否意味著未來民共交流能有所發展?張榮恭表示,民進黨與共產黨現在存在著台獨意見的分歧,所以就不會有真正意涵的民共交流。但民進黨人士與大陸有關方面這種民間性質的交流未來有可能會擴大,外界容易解讀為民共交流,只是嚴格來說只能算民進黨人士與大陸的民間人士交流,那這也算是好事,因為有利於雙方互相了解。
張榮恭指出,民進黨人士在“台北會談”提出很多看法與意見,這也是好事,因為大陸至少平靜坦然以對,只是觀察民進黨人士這次在會談中提出的議題,都是比較高政治的議題;高政治的議題如果要進入雙方的對話,台灣是不是具備這個條件?民進黨常常批評兩岸關係走得太快,如果兩岸進行高政治議題的對話,那民進黨是否支持,又是另外一件事。可是民進黨人士能把高政治的議題提出來,也讓大陸對民進黨迫切性的想法,能讓大陸所了解。
張榮恭認為,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當然不可避免,重點是兩岸雙方都把話說清楚之後,要找尋比較容易對話的議題,如果現在就談主權的問題、談民主的問題,就算可以談,但大概找不到焦點,那是不是可以談能夠找到焦點、對雙方都互利的議題?這需要靠雙方的智慧來尋找,因為政治議題有高政治也有低政治,那在高政治的攤開來之後,反而可以回頭過來找可以共同探討低政治的議題,這才對雙方有利呀,也符合了“先易後難”的原則。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