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5日電(記者 黃筱筠)由兩岸統合學會主辦,11日落幕的“台北會談”,邀請兩岸學者針對未來的兩岸關係進行座談。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類似的會談可持續發展,雖然這次對話不見得有共識,但可對兩岸問題有掌握和理解,他也建議,民進黨可邀請此次會談的中國大陸學者到黨智庫交流。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智庫副執行長游盈隆,中執委洪智坤、張百達等都出席甫落幕的“台北會談”。
張百達說,類似這樣的會談,他認為民進黨應該多派人參與,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大陸的想法。尤其會談有多位大陸學者來台,機會很難得,民進黨應邀請陸學者到民進黨智庫深度對談。
他表示,“台北會談”提供一個平台,讓民進黨、共產黨、國民黨有一個討論的平台。雖然這次會談可以知道民共之間的差異很大,但只要有對話,就可能激盪出不同想法,產生不同角度去解讀,就有新思路,要突破就可能。
張百達直接點名說,在會場上有藍營學者提出兩岸只要自然統一,就不會有認同問題,他不以為然說,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但香港就沒有認同問題嗎?兩岸和平應該是一個過程,不可能短期內有結果。
他表示,根據會談多位學者論述觀察,陸方不願意只有經沒有政,目前兩岸多項協議不是都沒政治成份,但要在往前一步,台灣在安全問題上、國際空間上,都會簽涉到政治定位問題,但需要特定條件成熟時和平協議才有空間可以談。
張百達也認為,目前要先觀察台灣是否可擴大國際空間,這需要兩岸有新發展和突破,目前來說還是很有限。
張百達說,民進黨在兩岸交流可以有更具體作為,包括學者公共論壇的質和量,都可以再增加。民進黨參與這樣場合還是比較少,人和人接觸機會也少。至於公民交流、非政府組織交流,民間都有持續進行,大家可以在平等位置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
針對“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他表示,據他了解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私下積極在找人組成委員成員,不要太快就否決黨中央的努力。他覺得,要等委員會開始運作後,在觀察委員會是否能夠具體提出做為,在批判比較公正。
張百達表示,兩岸除了文化認同外,他覺得有關法制、人權的認同,也非常重要。會談中只要提到人權,大陸學者幾乎都避過不深入談論,希望兩岸關係發展更好,兩岸政治關係、法制和人權發展,也應注重,民進黨更不應自我侷限,認為這些題目不談。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