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6日電(記者 鄒麗泳)曾任民進黨時期的“陸委會”副主委、現任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的童振源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紅藍綠重量級學者齊聚“台北會談”,大陸官員參加、國民黨與民進黨也都派代表與會,這不只是民間智庫的“二軌對話”,而是半官方色彩的“1.5軌對話”。尤其,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同台且毗鄰而坐,也都公開發表看法,形同“民共間接對話”,這是好的開始。
至於,孫亞夫提及“兩岸政治定位還在發展中,討論時不要預設前提、可透過政治對話加以解決”。童振源認為,這一次來台參加“台北會談”的學者專家或具有官方身分的孫亞夫都沒有觸及“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孫亞夫拋出“不預設前提討論政治定位,透過政治對話解決”,童振源說,“不預設前提”這樣的說法,確實是過去未見,說法比較寬鬆。但是,“不預設前提”只限於智庫間的二軌對話?還是兩會?或擴及兩岸政府之間的政治對話?他研判,應該只限於二軌對話“不預設前提”,兩岸政府很難一下子展開政治對話,“對話議題”也不太可能不預設前提。
童振源說,他對“台北會談”有三點觀察,第一,這次大陸官員、國民黨及民進黨代表都出席,這是一次紅藍綠學者有溝通的會議;其次,整體氣氛不錯,還算融洽,過去多半只有共產黨與國民黨在對話,大陸方面對國民黨思維與論述比較清楚,民進黨的代表吳釗燮與會,讓他們直接聽到民進黨的論述;第三,這次的主題是認同,與會學者提出的觀點不同,但大陸方面沒有在會議中提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讓綠營不快的說法,朝正面發展。希望從二軌甚至1.5軌對話中,提出大家真誠的想法。
童振源認為,大陸希望朝中華認同方向發展,但是,台灣的民意在馬英九主政後,不但沒有往中國認同方向發展,諸多民調顯示,民眾反而愈往台灣認同方向前進,這一點值得大陸深思,為何會如此?
童振源分析,大陸方面認為,台灣往獨的認同方向發展,主要是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的遺緒,縱使馬英九上台也深受這股遺緒影響,這是北京觀點;然而,癥結就在於兩岸政治、軍事、外交沒有獲得解決,台灣被打壓。
他認為,大陸應該比較理解問題出在哪裡,所以提出不預設前提討論政治定位,想透過不同溝通渠道紓緩政治上的問題,這個另闢蹊徑的作法就是透過二軌對話增進理解。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