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1日電/正在此間出席”台北會談--認同與互信”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昨天下午發言時提出,建議兩岸儘快舉行高層經濟戰略對話,就台灣經濟轉型面臨的全局性、關鍵性、戰略性問題展開高層次對話、分析與對策探討,提出切實可行、雙贏的合作方案,幫助台灣建立和發展起新的支柱產業。
周建閩指出,台灣經濟今年大勢底定,與年初的預估有較大差距。馬英九自年初勝選後,由於政績不佳,加上經濟一路走低,其民望已經跌到歷史低點。台灣經濟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值得我們大家關切。
他分析了台灣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的原因,認為,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標準,台灣目前正處於創新導向階段。而缺乏大量投資及基礎研究能力差、創新力不足是根本原因。由於無法創新,台灣經濟發展缺乏支柱產業引領,又不象大陸還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相對較低廉的要素成本可吃,因此,落入經濟轉型的陷阱是必然的。
周建閩指出,如果僅在台灣內部小圈子中思考和分析問題是難以跳脫出思維的局限,也難以找到發展的新思路和對策。為此,建議兩岸的有關部門——囯台辦、“陸委會”的負責人應儘快見面會商,並建立類似中美、中歐、中印等高層級的經濟戰略對話機制,在更高的層級、更寬廣的領域整合兩岸各方力量,牽頭探討如何破解經濟轉型難題,從兩岸和整個中華經濟發展的視角出發開展合作,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相信有大陸廣闊的內需市場為基礎,加上兩岸科技專家的共同努力,不難找出適合台灣經濟發展、能夠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具體行業。如納米材料、生物科技及中醫藥業、文創產業以及雲計算、電子通訊業等等。
周建閩說,兩岸經濟合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一方面,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合作、互信和一家人的理念,不斤斤計較,加快兩岸ECFA的後續商談和實施;另一方面,則希望盡可能地擴大發展兩岸的新興產業合作,在如何做大經濟的“蛋糕”上多思考,多努力。今天的台灣經濟,發展的出路在於如何加大經濟的增量,而不是僅盯住經濟存量的分配上做文章。他說,這是兩种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只有找到如何發展、做大經濟增量之道,才能最終解決台灣經濟轉型的問題。
周建閩表示,今天的台灣,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執政黨勢必下台。在目前在野黨尚未改變台獨主張之時,這樣的政權轉換,給台灣帶來的,勢必是混亂、動蕩,兩岸關係也難保和平發展。
周建閩並分析了台灣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指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已經成為大陸的重要政策和方向,這就基本解決了兩岸的和平問題。目前,兩岸官方應該將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務由維持兩岸和平向締造和平發展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兩岸融合。
他說,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給兩岸關係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彈性發展空間。未來兩岸應更多地集中精力討論如何共同設計和締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如何建設和打造共同家園;如何共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集中兩岸制度優勢的新的政治制度等等。這樣才能在共同的發展、共同的經歷中構建兩岸全新共同記憶,並由此產生兩岸的共同認同。非經如此過程,兩岸無法實現融合,也就無法達成真正的和平統一。兩岸當局,應對此深加領會,努力朝此方向轉換。他並提出,台灣專責兩岸關係事務的政府機構,應該是兩岸關係的“粘合劑”,而絕不應是“刹車皮”。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