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4日電(記者 李文輝)“台北會談-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深化兩岸現有的發展趨勢”,日前在福華飯店進行第2天議程。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台灣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巫永平強調,民調數據與實際經常有落差,要提高台灣民調認同度,大陸對台心態要調整,要建立在對台灣寬容、理解、更有耐心、工作方法更細致的基礎上,才能體會台灣民眾微妙的心理。
11日上午議程“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深化兩岸現有的發展趨勢”著重在如何強化經貿、文化、社會交流,分成兩組討論,巫永平是第二組與談人。
巫永平表示,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的分析很全面、具體;政大教授童振源一如既往,理性、規範、理性,數據都是真的,但如何看待數據?上周四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推薦一位主任到他們學校講課,談奧巴馬當選後,美國人民要什麼?完全用民調數字,他認為要解讀數據背後的信息,2008年同一議題民調也提出兩個問題,一是政治干涉經濟如何?多數回答不好。二是金融危機發生怎麼辦?回答是“政府要干預”,兩個問題答案,相互矛盾。
巫永平指出,美國民調當中,提到現在頭號經濟景氣大國是誰?很多人說是“中國”,民調肯定是真實,但與真實想法、實際經驗體會之間,有什麼關係?美國人民是因為美國政客告訴他們,是中國害他們失業、產品賣不出去,營造人民看法,但與經濟脫節。
巫永平說,從兩岸關係數據看起來是悲觀,他舉大陸的徵婚節目“非誠勿擾”為例,有個台灣小夥子上去徵婚,他一人從台北到上海工作,曾放話說,絕對不在大陸找女朋友,結果上班第一天,就對女同事著迷,後來上節目找女朋友,說明事先設定條件,與實際感受不一定一致。
巫永平指出,過去四年,兩岸各種交流這麼多,有這種結果,為什麼?童振源認為是政治定位、軍事威脅,外交打壓,又補充了價值觀的問題,這些是有影響,但還有其他因素,過去4年,一直有聲音告訴台灣老百姓,兩岸交往愈多,貧富差距拉大、剝奪普通老百姓,好處都給資本家,影響很大,其中關鍵因素是,不斷有人說,中國經濟發展是威脅、廉價產品等等。還有,台灣過去4年,怎麼解讀李登輝加陳水扁20年的教育教科書,還有過去4年,反對黨不斷與國民黨作對,這些因素被忽視了。
巫永平表示,其次,更深的原因,兩岸關係要放在更長的歷史時空來看,兩岸關係發展,從對方虛幻空間中,都以為對方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兩岸關係經過3個階段的心理變化,第1階段,從兩岸1987到21世紀,大陸自信不夠、台灣自信滿滿,心理脆弱,台灣捅一下就暴跳如雷,台灣非常自信,台灣對大陸友善、但是“俯瞰”大陸,像武器很好、全球化充分的優越感。
第2階段,過去幾年大陸逆轉,經濟、政治在變化,大陸軍力增強,台灣開始不自信、敏感、脆弱、容易受傷,覺得被矮化,這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這變化是正常的,大陸跟台灣、跟外部世界都一樣,整個世界都沒做好準備,如何適應重新崛起的中國。
巫永平強調,兩岸也一樣,大陸的心態要調整,要有自信,要建立在對台灣寬容、理解、更有耐心、工作方法更細致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台灣民眾微妙的心理,然後進入第3階段雙方共同努力,台灣變得更有自信,兩岸進入新的階段後,會呈現“正相關”的關係,不是相反的關係,這可能性愈來愈大。
巫永平指出,關於價值觀,不是問題,十八大現在說的是民主、法治、自由、正義,是大陸、台灣、美國老百姓都要的東西。奧巴馬再次當選後要什麼?習近平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目標,這跟美國、台灣老百姓要的是沒有區別。
至於軍事威脅怎麼看,說大陸軍事發展針對台灣,是小看大陸戰略目標,大陸軍事覆蓋能力,是如何維護主權領海、領空,突破第一島鏈,不是對台灣的威脅。其實,只要心態改變,都不是問題,不要著急,時間在慢慢解決問題,民調結果會愈來愈一致。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