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2日電(記者 王宗銘、鄒巧韻)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台北會談”在台北福華飯店進行兩天會議,11日下午圓滿閉幕。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頭銜與會的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發表閉幕致詞時表示,兩岸在相互定位上,還有發展;有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當然還是要進行討論,很關鍵的就是討論時不要預設前提,當然是可以進行正式商談來解決,可以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
“台北會談”主旨為探討如何強化認同與互信、深化與鞏固現有的兩岸和平發展成果;主辦單位為兩岸統合學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協辦單位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21世紀基金會、台灣政治學會、台灣民主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兩天的議程有20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兩岸各10人,同時也有20人評論,兩岸各10人。
閉幕式安排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旺報社長黃清龍、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以及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頭銜與會的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等貴賓發表致詞,最後由主辦單位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發表致詞。
孫亞夫說,他從1993年到台灣來,這次是第六次;到台灣參加公開的、媒體全程在場的研討會,這是第一次。這次兩岸討論認同與互信,大陸很願意積極來參與,同時他也感到,這次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心理非常複雜的問題,而且在100多年來歷史與現實條件下,形成的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孫亞夫說,我們意識到要取得全方位的成果有難度,但是我們想有一個基本的效果。在台灣,我們討論這個綜合性、非常複雜的問題,是可以的,是可以討論下去的,今後還是可以討論下去的;現在做到就是很好的,兩天會議結束,會議情況與社會反應也表明可以在台灣討論這樣綜合性、複雜的問題,為此他覺得很高興。
孫亞夫說,他不是率大陸學者專家來,而是和大陸學者專家一起來參加這次會談,是抱著善意而來,抱著求同存異的態度而來,努力把會開好,開成一個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會議。這次會議的特點是台灣主要黨派及其他團體和我們一起來開研討會,雖然以往也有過,但比較集中來討論還是很少見。其中包括民進黨背景學者與民進黨人士來參加研討會,是這次會議的一個特點。他覺得應該這樣做,並認為凡是不是脫離事實的、不主張分裂國家的、不進行人身攻擊的,都是可以進行討論的。他說,我們在台灣可以這樣討論,在大陸也是可以這樣討論;以往進行,今後也應該在大陸進行。
孫亞夫說,他有一個體會是,我們討論這些問題,難免會涉及到政治、軍事、涉外事務各個方面的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共同點,也存在著分歧,而且就兩岸關係認同問題的複雜性來說,確實是歷史與現實長期形成的,擺在一起討論,有同有異,是同時存在的,同也是不奇怪的,異也是不奇怪的,方向當然還是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孫亞夫說,為了兩岸關係好,為了兩岸人民來往的方便,能夠增進理解與感情,他覺得首先應該要看到同的方面,然後我們能夠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實踐是標準,我們應該看到,兩岸關係存在的問題時間很長了,如果不是有這些問題,就不會發展到60多年了,還遇到這麼多的難題,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
孫亞夫說,我們看到最好的這四年進步,這是一個檢驗我們各種觀點的標準。事實告訴我們,大多數台灣人民、台灣同胞贊成兩岸交流合作,贊成平等協商,贊成這幾年兩岸關係的改善,這是最最基本的事實,這是我們應該看到的;今後我們還要繼續前進,有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觀點,我們還是可以討論的。從我們來說,有足夠的耐心進行溝通,增進理解,建立共識。
孫亞夫說,在討論兩岸認同與互信問題時,會涉及到政治,會涉及到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問題,用我們的語言來講,叫做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這是會討論到的。目前兩岸政治關係達到的水平應該說並不高,非常簡單的概括是,大陸說台灣當局是定位,從1951年開始,1979年以後,大陸定下來就叫做台灣當局。台灣方面是從1991年結束動員戡亂時稱大陸為大陸當局或中共當局;在相互定位上,兩岸還有發展,有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當然還是要進行討論,很關鍵的就是討論時不要預設前提,不然就很難很難討論了,當然是可以進行正式商談來解決,可以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有學者現在開始討論,他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孫亞夫說,我們還是好好理解一下,2001年以來關於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三句話,我們還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怎麼表達我們的態度,我們是有調整的,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是不容分割的,應該去理解一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究竟是什麼意思,它肯定是有一個更大的基礎。
孫亞夫說,台北會談的主題是討論認同與互信,應該說原本沒有準備在這裡討論民主,但是一討論就遇到,在未來討論兩岸關係時也會遇到,但是有一些人士提出討論大陸的政治制度問題。他說,應該很好地看一下中共十八大報告,對於今後五年或未來一段時間,大陸堅定走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做了新的全面的深入的嘗試;世界上有很多的民主制度,模式多種多樣,究竟採用哪個模式應該符合中國國情;最後要達到的目的,應該是有利於國家避免外國的侵略,有利於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人民的幸福,包括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權利,當然我們會走自己的路,不會照搬照抄西方現有的模式;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進步發展,人民民主是社會的生命,中共主張人民民主所取得的成果,現在與未來的走向主要看大陸的人民支持不支持。
孫亞夫說,我們認為,客觀地講,我們現在所實行的制度還是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道路,應該是得到大多數人民支持的。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