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書裡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天孔子和眾弟子在往衛國的途中,遠遠看到一個近百歲的老人,在田埂上邊撿著稻穗邊哼著歌。孔子向弟子說這個老人(名叫林類)定是值得請教的長者。子貢於是自告奮勇前往,披頭就說﹕「你這老人家,這麼大把年紀了,還在此哼歌拾穗,你難道不可憐自己嗎?」林類跟本懶得理睬,子貢窮問不已之後,他才說道﹕「我為何值得憐憫呢?」子貢說﹕「你年輕時定是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所以落到這麼大把年紀連妻子也沒有,而且也快壽終正寢了。不過你老人家為何仍然這麼優哉快樂,邊拾穗邊哼歌呢?」林類笑著說道﹕「我的快樂其實人人皆有,只是人們反而把它認為是憂慮罷了。我年輕時雖不勤於修養,老後也一無所成,但這也正是我如此長壽的原因呢。雖然老來無妻,死期也快到了,但這也正是我快樂的原因呢。」子貢一臉迷惑的問道﹕「長壽不是人之所求,死亡不是人之所惡嗎?你老人家怎麼說死亡是樂事呢?」林類答道﹕「生和死就如同去和來。因此離開這個世界的死,說不定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生。到底哪一邊好,實在很難說。不過一心一意想苟活下去的人,可說是迷糊蛋。因為現在死去,說不定會比活下去還更愜意呢。」
子貢不僅無法了解這些話,而且懷疑起自己多年來孜孜矻矻,汲汲營營跟隨孔子寒窗苦讀到底為了什麼。於是心情沉重地回來問孔子說難道研究學問是件沒有止息的事業嗎?孔子答道﹕「當然有的。你看看那些墳墓,有的又寬又大,有的高高隆起,有的圓,有的方,有的扁。等你進到那裡面就可以不用學習了。可惜的是我們人通常只知道生的快樂,而忘了生的痛苦;只知道年老力衰,而沒想到年老可以得到精神的安詳;只把死當作是可厭的,而不知道那正是我們可以獲得休息的時刻。」
林類和孔子對死的看法似乎是一致的。不過對生的意見卻截然不同。孔子一向是盡人事聽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生活就是一個勇往直前,奮力修身養性的過程。林類則代表道家的風格,自然無為,生活就像風吹著雲飄著,花開花落一樣的順暢無礙,不著一點刻意的痕跡。用實際的眼光比較起來,兩種說法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儒家奮鬥不已的生活方式,欠缺了屬靈的澆養;道家雲來風去的生活之道,少了一股人道認真行事的幹勁。兩者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銅板的兩面,對一個有意義的生活來講,實在是缺一不可的。
完整的說起來,中華文化自早就已明確的標出了指導生活的三大原則。這三個原則皆奠基在宇宙運行的法則。第一,如同大整體宇宙的變遷,人的生活或生命乃是處於一個轉換變化的整合系統裡。第二,宇宙這個永恆變遷的過程並非直線前進,而是呈環形運轉的。人的生活或生命就如同日月之更迭和潮汐之漲退,具有著一來一往的圓周運行的韻律美。第三,宇宙的環形變換是永無止息的,人的生活或生命也因此沒有完結的終點,呈現綿綿不絕的永續性。在這個更迭不已,韻律美節,與綿綿不盡的大整體裡,人的地位是崇高的。人性的尊嚴與光輝就在這個大整體內錯綜複雜的相互脈絡裡高度的展現出來。換句話說,人生價值的顯現,乃寄託於如何在宇宙這道無始無終的洪流裡與浪和諧地齊驅並進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制變」的過程。儒家的行忠恕孝悌,仁義禮智,道家的渾然天成,自然無為皆是制變的方法。
制變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百家之源的易經所提出的原則最得我心。《易經》精煉出三把利劍來撬開人生之門,啟發生命之機,應變制變以逢兇化吉,把巧妙的節奏帶入了永續的生之洪流。這三把制變的利劍是﹕時,位,機。適時,對位,和知機就是開啟天人之鎖的三把鑰匙。
「時」就是時間變數。宇宙洪流無止境的奔馳並非是混亂無秩序的現象。萬事萬物的運轉是一個亂中有序的過程。太陽的升降,月亮的圓缺,四季的更迭,潮汐的漲落,生老病死的循環都顯示出時光之輪的有序性。譬如八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八個卦不僅象徵不同的自然屬性,而且皆有其時序的意義。文王的後天八卦可用來表示人生進展的八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為震卦,代表清晨四點半到七點半這段時間。這是如雷之激起的生之始的蠕動,如同準備升起的太陽,待蓄而發。第二階段為巽卦,代表早晨七點半到十點半這段時間。這是受太陽激起,給大地帶來元氣的巽之微風的吹拂,促使生命欣欣向榮。第三階段為離卦,代表十點半到一點半這段中午時刻。這是如同中午熱烈陽光的離卦,表現出光明亮麗與活潑的生命之火花,點燃著生命相互照映的依存性。第四階段為坤卦,代表一點半到四點半這段下午時刻。這是如同逐漸西移的太陽的坤卦,表現出饗食的傍晚時刻慢慢的來臨,這正是生之成熟,寬心坦誠承受的階段。第五階段為兌卦,代表傍晚四點半到七點半這段時刻。這是象徵收成生命果實的兌卦,表現出分享互依的生命之喜悅,清清晰晰的在閃亮和透澈的湖水映照出來。第六階段為乾卦,代表晚上七點半到十點半這段時刻。這是健壯之極的乾卦,表現出創造力的顛峰狀態,生命已臻於圓熟無缺的頂點。惟物極必反,這極頂的階段同時埋下了盛極必衰的種子。第七階段為坎卦,代表深夜十點半到一點半這段時刻。這是如同水氣升空成雲再化為雨,然後傾瀉而下注入無底深淵的坎卦,表現出生命的演進開始偏離正軌,和諧的發展有了擾亂,生命之海不再風平浪靜。最後是第八階段的艮卦,代表一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深夜到清晨時刻。這是坎之亂止,雷之動始的艮卦,表現了生命持續進展的受阻,依存關係斷,生命氣息絕。但依據環形變動之理,這個止或死,將繼續另一圈漲落、圓缺、與生死的循環。
因此,培養在最適當時間採取最適當行為的能力,是開發生命和開展生活的第一把利劍。《易經》書裡有諸多好例可以舉證。譬如「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學得一身功夫巧技,時候一到,適時大展一番身手,真是無所不利啊)。又說﹕「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固全也」(立場安定了才有所舉動,心平氣和了才高談闊論,友誼奠立了才有所要求,君子服了這三帖藥,待人處事哪會有缺失不週全之處呢?)再如「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尺蠖這種蟲兒把身體彎曲起來,就是為了下一步能伸展出更遠;龍蛇在寒冷的時後把身體隱伏起來,就是為了保身,等待時機以便走更遠的路)等皆是。
「位」則是空間變數。這個空間變數,在人世間包括了一切靜態的屬性。諸如個人在家庭或社會所處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性別輩份,生活的環境,方位立場,與溝通互動的場所等等皆是。知位就是有能力分辨出什麼是什麼,然後站於最適當立場以採取最有效的行動。傳統上,中國人社會裡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完全受制於五倫的信仰。五倫清清礎礎地規範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與朋友之間的關係與相處之道。不了解這個關係網規則的外國人,一撞進這個森嚴的階級系統裡,一定是到處碰壁,頭破血流,永遠吃不開。反之,華人在美國生活度日,若仍秉持祖宗五倫之教誨,恐也會變成法院的常客,或者給譏笑為精神出了問題的怪客。
知位而行在《易經》裡表現得最淋漓透徹了。伏犧先天八卦,文王後天八卦,或全部六十四卦裡,每卦都有其確定的方位。以伏犧先天八卦為例,乾卦為東方卦,坤為北,離為東,坎為西,震為東北,兌為東南,巽為西南,艮為西北。為了尋人或找物而去給卜過卦的人,都會得到占卜者往東或往西即可找到人或物的指點。這些往那個方向發展就會逢兇化吉,得貴人相助的說法固有迷信之嫌,但想想人類社會的互動往來,若沒有一個方位的觀念,你駕你的飛機,我駛我的船,他開他的車,那天下真是非得大亂不可。
《易經》每一卦從下而上的六個爻,除了表明了何時該行何事的知時之理外,也清礎地解釋了知位而動的重要性。乾卦可說是最好的例子。此卦可用來表示人生發展的六個階段裡,吾人所該堅守的立場與行動的方針。以龍來闡釋,九一(指最下面的第一爻)代表人之初尚未成熟的階段,處在這個立場與地位,我們就得像潛伏在地下的龍,認真學習奮鬥,不急於有所作為。勾踐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在那種環境地位之下,若不臥薪嚐膽,而輕舉妄動,哪會有日後的越國存在?到了九二(第二爻),就像已潛伏修煉一陣子了的龍,情況已允許牠出現到地面上,稍稍遊逛,小試一下自己的功夫了。到了九三(第三爻),出了地面,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初出茅蘆的菜鳥,一切仍是生疏。因此在這情況下,仍然日夜戒慎警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眼觀四方,耳聽八方,戰戰兢兢,惟恐出了差錯,敗壞了事。到了九四(第四爻),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與作為,稍有遲疑地像龍躍入深淵,再度審度周遭環境,以確保萬事無誤。然後到了九五(第五爻),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於是乃像飛躍在天上的龍,興雲施雨,轟轟烈烈地大展宏圖,大有作為一番。不過身處這種機遇與環境下,當知物極必反之理,而能繼續致力修心養性,以得持盈保泰之效。要不然一進入上九(第六爻)之境,變成貴而無地位,失去輔佐之力,而不得不在高處不勝寒的情況下,懊惱悔悟了。因此,了解自身所處的立場與環境,表現出適時適地的行為,就是所謂知位和開創幸福人生的最佳保證。
「機」(幾)就是任何事情發生的先兆。也是《易經》所說的「幾者動之微」的意思。能夠在事情發生之前,就掌握了其發展的蜘絲馬跡,而善加引導控制以逢兇化吉,這就是知機的能力。「知幾其神乎」(知機的人很是神通廣大啊),聰明人是能夠「見機而作,不俟終日」的。這種見機而作的能力,本是生物的本能功夫,可惜人類雜事雜念太多,終日為生活奔波勞碌,這種功夫早就已消失殆盡。試看那些螞蟻、老鼠,在天災降臨之前,皆能有所感知,見機而逃,生命於是能夠延續下去。因此如何重拾人類知機的本能,乃是開發生命之光輝與拓展人類福祉之所託。由於我們喪失了這種知微知彰,顯微闡幽的見機能力,用以助人斷吉凶悔吝的占卜、星相之術才變得如此發達。先前談到占卜的時候,曾經說過善易者是不用占卜,即可前知後知,尋回本就具有的見機之能力的。職是之故,如何來極深研機以窮神知化,便成了現代人修心養性所該奮鬥的目標。
另外,「機」以「隱」與「微」作為它的定義。「隱」和「微」正是《易經》講的「密」字。知機功夫的培訓,要點就在於「退藏於密」。這和《中庸》的「莫顯乎隱,莫見乎微」與「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的意義相近。《易經》建議我們要以蓍草圓通而神妙,卦的固定以智慧,與爻的變化以貢獻的特性,來洗心(戒慎自勉)以退藏於密。換句話說,就是效法天地變化之德行,「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探取幽深,索求隱密,曲取深奧,達到高遠)以達到知機知密的境界。綜合而言,亦即是培養自省自反的功夫,在煩擾社會生活中,能夠清醒不隨波逐流,於繁雜中仔細研究,達於隱密深層處,探求真理之所在,以致無遠弗屆,千里猶如呎尺。
這麼說來,如果人人能夠窺見萬事發動變化之徵兆,認清自己所處地位環境,然後在最適當的時間採取因應之道,那麼這世間還會有什麼難事呢?那麼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泰平生活之境不就近了嗎?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