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潮流像巨浪,一波又一波地沖擊著人類社會,帶來了人與人、組織與組織、和政府與政府之間前所未有之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社區意義,也重新定義了親族形態、語言共識、身體距離、共同規範、安全意識等人類社會本來具有的特質。這種巨大的變化,直接給人類帶來了生存與生活的極大挑戰。換句話說,人類已經無法以不變應萬變,冀求以傳統的方式來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我常常苦思,那麼要如何來處理,吾人才能有效的面對這股潮流,才能與此浪潮並進,以避免遭到滅頂之憾呢?
我發覺有四項因素推動著這股全球化的潮流,而這股潮流也同時激起與加強了這些因素的成長。它們包括科技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壯闊的移民潮,與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
科技的突飛猛進把人類的各個角落連成了一體。稍稍回顧一下一個世紀來人類的歷史,我們馬上可以發現傳播與交通科技的發展,真是一日千里,快速的叫人驚嘆。從一八四四年的電報開始,電話、電視、和衛星技術緊接而來,到目前經由電腦的網際網路,人類社會的結構與人類溝通的形態,已給翻了好幾翻。這些科技產物中,又以網際網路對人類唇齒相依的貢獻最為巨大。它既模糊了人際間與大傳播間的界限,也促使了個人與公共訊息的傳遞更迅速地跨越了國界。時間的流程已遭到壓縮,空間的限制已經被突破,天涯已變成呎尺。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國度的你我,就好像比鄰而居。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小村莊,宛如老子的理想小國,雞犬之聲相聞。
傳播與交通科技的創新,推動出了一個嶄新的經濟版圖。研究發現,像新力與可口可樂等大型公司的收入,有超過一半來自非本土國家。這種經濟的全球化促使整個商業界的結構為之改觀。它不止帶來了新的消費群,新的公司組織,新的商業知識,與新的工作機會,更逼使人類不得不學習一套新的思考和溝通的模式,以期適應因全球化攪動的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在商業上的溝通誤會與衝突。
交通的發達與國界的鬆動,使移民潮像波浪一樣蜂擁而至。以美國為例,一九九○年的人口普查,發現境內約有二千萬外國出生的第一代移民。其中有九百萬是在一九八○到一九九○年之間移入的。這種移民潮或在不同國家出出入入的移動,使得當今社會成了一個多族裔的結合。這意謂著兩項特色。第一,在同一國家境內行使文化間溝通已是不可避免的結局;第二,來自不同族裔的人們,學習如何相互調適對方的認同與文化,已是責無旁貸之事。
排山倒海的移民潮所帶來的多元文化主義,更直接重整了當今社會的結構。譬如,現代的公司裡雇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性別,和不同語言的員工已是司空見慣之事。這種多元文化的結構,如同其它三種因素,更逼使現代人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面對因文化的不同所帶來的溝通障礙與可能的齟齬與衝突等問題。
這四條支流匯集而成的全球化的大河,橫貫了當今整個人類社會領域。其勢不可阻擋,其力無法抗拒。人類若無法乘浪而行,以一種嶄新的思考與劃時代的生活方針來與新潮流並進,那勢必無法創造生命的意義,開展出豐富與成功的人生。那麼要如何才能有效地來建立這個嶄新的思考與劃時代的生活方針呢?經過幾年的思索與研究,在此我不揣簡陋地提出四項方法供讀者們參考﹕全球化心態,提升自我,文化描繪,與互動調理。
第一,我們必須培養一個全球化的心態,秉著多面向的思考與開放的心靈,來面對與接受新潮流的激盪與多元文化所帶來的衝突。也就是說,具有全球化心態的人,才有足夠的能力,來安然處置全球化潮流所形成的複雜性、不確定性、矛盾性、與各種衝突。全球化的心態不僅擴展吾人的思想範疇,而且給吾人配置一套廣角掃描整個世界與有意識地期待新潮流與新機會來臨的心智能力。它代表了我族主義與獨斷作風的減除,因此在面對文化差異的衝擊時,容許吾人以一種整合性的能力求變、求新。全球化的心態建立在五項能力的發揮。它們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開放的心靈,豐富的認知性知識,獨立與整合性的思考,與行為層次的彈性。做為在新世紀存活的基礎,全球化心態提供了一塊茂盛的心理園地,使人類其它各種潛力能舒適地開展出來。
第二,我們必須提煉出提升自我的能力。提升自我就是經由不斷的淨化,開發潛力,把自己全然解放的過程。人這個自我,與天地並立,是宇宙的共創者。它是在全球化社會裡,成就一個美滿人生的基礎。自我的提升或解放,在融合了身、心、與靈的同時,一步一步地把吾人從平凡推到聖賢的境界。應變制變,空靈無礙。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就是經由明明德與克己復禮的洗心歷程,發揮人性的光明面。佛教的勤修戒、定、慧以入涅磐妙境,與耶教的入世愛眾以達天國理想,亦是洗滌自我,提升人性的可行之法。道家以見素抱樸與少私寡欲,來脫牢籠之累,解倒懸之苦,似大鵬鳥展翼,開放灑脫,無拘無束,遨遊六虛,更是提升與解放自我的好榜樣。從較具體的行為方向來談,提升與解放自我的要訣在於顯露兩項能力﹕敏銳的洞察力與創造力。前者是歸納能力的展現,它的功力在於把多元復歸一元,也就是把萬殊斂收為一理。後者是演繹能力的擴張,它的功力在於把一元外延為多元,也就是把一理復散為萬殊。這斂收與外延的結合,乃是在全球化社會裡,突破自我限制的兩把利劍。
第三,我們必須培育描繪文化的能力。這種描繪自己與他人文化的能力,是獲取文化相似與相異知識的基礎。由於全球化的潮流,大大帶動了不論在境內或境外與來自不同文化與族裔背景人物互動的機率,了解溝通雙方文化的異同,乃是增進雙方彼此了解,與舒緩因多元文化的模糊與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焦慮感的良方。經由迷惑、挫折、分析與融入等步驟,吾人的認知系統,能協助我們達到分辨雙方文化的知識與特質,並進一步描繪出一幅可資理解的文化圖案。唯有經由這個感情投入的主動性的學習與認識過程,我們才有辦法發展出一個能夠尊重、忍受、與接受文化差異的態度。
最後,我們須要學習一組溝通的技巧,來潤滑與調理文化間互動的過程。培養全球化心態,提升自我,與文化描繪三項能力的最終目標,不外乎冀求能夠在行為的層次表現無礙。也就是能夠在溝通互動的海洋裡優遊自如。只有成功地把心智、情感、與認知的能力,與行為技巧整合起來,我們才有辦法成功地在全球化的文化多元社會裡,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種調理互動的能力包括四種司空見慣的溝通技巧。第一是通達互動對方的語言。這語言涵蓋口語與非口語兩種。口語指一般的口說語言,非口語則指諸如身體動作、聲調、空間與時間的使用等對互動造成影響的語言。第二是行為彈性。如同俗話講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也就是知道在不同情況之下,如何使用適當的語言與行為。當然,這種彈性的能力,是必需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才是。第三是互動經營的能力。這是指能夠在適當時機打開話匣子,能夠在溝通時均衡聽與說的頻率,和能夠知道何時該收場,停止互動以避免不知止而遭人厭棄。最後是維護他人之本尊的能力。這是讓互動對方感受到你肯定他的存在,與尊重他的一舉一動或他之所以是他的能力。這四項看似輕而易舉或不屑一顧的溝通技巧,實行起來其實並非易事,但是沒有它們,一切在全球化社會的奮鬥將化為烏有。
全球化的浪潮,已一波又一波地湧入與衝擊著人類社會。全球性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已成了新世紀生活的常態。如何滋養一種新的個性與生活方式,來建立與維護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需求,已成為人類決定未來命運的共同命題。虔誠地希望本文的建議,能或多或少給讀者有所啟發與對未來生活的安排有所助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