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平淡之中顯燦爛——青年畫家樑晴燕的繪畫藝術
初次認識青年女畫家樑晴燕的人,大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個思想單純而又内心充滿對生活感悟熱情的少女,一個藝術感覺敏鋭但却與現代生活、時尚未必全然合拍的現代青年。在她眼中注視的都似乎只是人物或事物部分、瞬時,因爲刹那間的感動有時足以永恒,所以她筆下的物象大多表現局部的精彩,表現人物情緒的變幻是她心中執著的追求。多年來專注的體悟與觀察,加之從小打下的繪畫功底,熱衷於人文歷史知識的積澱,使她將所熟悉的身邊親人、朋友,歡聲笑語,喜怒哀樂都變成了一個個的音符,用豐富多彩的筆觸綫條色彩連接組合,搆成了旋律。
晴燕自幼生長於富饒的南國之都,細膩和諧的嶺南鄉風孕育了她温和内斂的性格,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陶冶了藝術氣質,8歲便於廣州市少年宫席地創作而獲廣州少年兒童美術大賽一等奬,而後又入選不少美展,獲多種奬項。青年時代到加拿大留學至今,多年來的潜心修行,使她的繪畫,有着東方文化的哲學思維内涵,又不失西方現代藝術的旋律。遠離喧囂,喜歡長年呼吸校園潔净、自然的清新空氣,長期浸淫於學養書卷之中,使得晴燕視繪畫爲自然而然、俯仰自得的生活部分。正如其自言爲:“畫畫只因出於熱愛,出於視之如像喫飯睡覺般的生活凡事……”。所以從她的畫中,没有沉重,只有輕鬆自如,只有東方少女思想情懷的真實流淌。
古人驚异於佳句,有“迥出意表”之説,感佩某人才情多端,遂嘆“知之不盡”。近日,又看到從遥遠的加國寄回來的這一張張油畫、石版畫畫作,賞讀再三,驚喜莫名,覺得用這兩句話挪來言説其畫其作,真是再恰當不過。你看,那畫面的人物描寫,大都截取表情的變化瞬間,或喜、或驚、或悲、或怒,面龐充滿的整個畫面,情緒的波動充盈並滿溢畫面,感染着觀者。細看其中,不料滿紙披紛,質檏清新,却又充滿激情,於“平淡”中居然有“燦爛”之象,實爲難得之至。好比其早年藝道長成的一份寧静證據,一筆風雅的注脚,這批小畫似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又在繪畫律令的“情理之中”。這一良好的“悖論”,乃因畫家天然適宜於知性與感性的均衡;恰恰正因爲此未被污染的某種心靈體驗,使得其能發揮潜在的、自發的繪畫天性,遂得以於“感”、“知”兩端達到交融無間。
東方傳統畫論自古就有“搜盡奇峰”、“行萬裏路”之類形容詞語,却是自來沿襲“觀照”、“默記”的成法,少有據實寫生;而西方寫實美學却視之爲創作之根本。晴燕折返於其二者之間,寫實與表現並重,當下與妙悟兼善,無非直指心靈深處之純真美,正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達芬奇(L.dn Vinci)所説的那樣:“如果你想成爲一個畫家,丢棄一切的憂慼與操心,潜心藝術吧。讓您的心靈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所有的物件的一切……”眼下這批油畫、素描作品,就是面對生活,摹寫自然,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她筆下的人物、長街小景、小屋角落,都反映了少女觀察世界、人生的澄清眼睛和純潔心靈。
一位才情彌散的畫家當然不會在早年取得些許成就便放棄探索有如漫長跋涉的遠景,放棄攀登企及藝術更高的境域。我們可以看到,多少畫家於成熟之年,於垂老之年,仍驚悸而貪婪地,筆筆在攫取藝術生命的最後餘燼。少小年紀,青年女畫家樑晴燕就取得了同齡人難以到達的藝境,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就其持此純真平實的藝術天性,循此平穩堅定的藝術步伐,定能再晋新境,再令我輩稱道驚喜。
(作者:卜紹基 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畫家、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