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試論當代花鳥畫中的繁滿現象



  在絢麗多彩的中國古代繪畫歷史長河裏,“繁”“簡”主宰着審美潮流的兩極,隨着受社會環境、人文因素等支配着的審美意識的演變,而交替着佔據畫壇的主流位置。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必然有從屬於它的多元化的審美標準。各類藝術,甚或行爲藝術、裝置藝術等,均有其自由發揮之空間,名副其實的百家争鳴。中國畫也分流出現代實驗水墨、都市山水、新文人畫等直面現代的新潮兒。那從遥遠古朝經歷了數代更迭的風風雨雨而飄摇而來的花鳥畫,到了當代在滚滚藝潮中呈現的是怎樣的現代形態呢?

  在近年全國美展及各省展的花鳥畫當中,以滿、繁爲特點的作品佔有極大的比重。這發展趨勢正與古代典型的疏、逸相逆反。作品中的繁,可以體現於繁密的、滿而不塞的構圖,復雜的結構,或紛繁多姿的色彩等。傳統技法、觀念的發展更新與現代實驗技法的大膽嘗試,無疑予“繁”風以推波助瀾之效。但“繁”之根植於現今社會的土壤,現代的萬千景象,古人就算登臨泰山之巔再藉以千裏目之神功也無法眺望預見之;而當然,現代人也無法回復古人的心態。

  我們從構圖上來觀照現代花鳥畫中的“繁”。“經營位置”居“六法”中其一,指繪畫的章法、構圖、布白等,歷代畫論家不斷豐富對其的詮釋,總結出開合、聚散、奇正、縱横等構圖法則,是一個與西方焦點透視式的構圖截然不同的體系。中國古典繪畫追求的是一種心理真實,以表現主觀情志爲主,融入了太極、八卦、五行玄學,儒、道、釋等哲學理念,用平面化來表現平遠、高遠、深遠的空間,而不是對客觀空間的精確表現。構圖法則以追求“氣”、“勢”和“天地”經營爲目的,對畫面中的留白空間的執着是西畫中所未見的。中國畫中的這種虚擬的留白,並不是一種空白,而是“虚中有實”,表現無限延展的空間和空靈的意境。但在以滿繁構圖爲形式的當代花鳥畫中,傳統布白已受冷落,取而代之的是點、綫、面佔據整個畫面的新型構圖面貌。花鳥畫飽滿的當代形態的出現,與現代社會有着多方面的聯繫。

  任何藝術作品的審美情趣都是具體的、歷史的。如晋魏尚“秀骨清相”,盛唐喜豐腴飽滿;五代北宋山水畫多以全景式構圖,南宋則以邊角構圖爲主流,這都從側面折射社會的變遷。近代以來,中國從封閉自守走向對外開放,經濟的騰飛,國際地位的提昇,使我們冲出亞洲,走向世界,眼界開闊,民族自豪感膨脹,想見昔日盛唐氣象。繪畫作品中滿、密、突破畫框的構圖趨勢所體現的熱烈沸騰的擴張力正與這時代精神相吻合,體現着融匯四海的廣博的中華民族的氣概。

  中華民族有着兼容並蓄的胸襟,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借鑒史始自盛唐,近代以來更是出現一批又一批勇於突破傳統,吸取西畫養分的先驅,如林風眠、徐悲鴻、吴冠中等,賦予了中國畫更豐富的定義,他們大膽的嘗試,甚至被人冠以“叛逆傳統”的惡名,在今天以冷静之眼光來視之,有其得失。但正是他們勇於開拓的精神和實踐的例证,爲我們於傳統國畫千年築壘的高墻上冲破了缺口,給長期禁錮的思想鬆綁。我們看到城外的無限風光,但我們無須舍棄堡壘。

  經過近代一百多年中西文化的交匯和碰撞,當代藝術家以更清晰的頭腦面對傳統和創新。他們有着廣闊的知識素養,諳熟傳統技法和國畫中深遂的哲理靈魂,瞭解西畫中光影、體積感與視覺衝擊力的搆造原理。因而,不會因對西方的盲目崇拜而對傳統全盤否定;也不會坐井觀天而狂妄自大,在傳統老路中固步不前,甚至亦步亦退。

  現代人生活於冷峻的“石壘森林”中,久違自然之趣,心實向往之。我們多數的人只能借着葱蘢多姿的花鳥畫爲神奇的通道,通往久寐之自然世界。越是難以企及之境地,人們越是向往之。自然之一草一木在人們的心理圖象中不斷重復、放大、夸張。中國畫的視覺是最佳心理抽象的典型形式,可以天馬行空般創造主觀意念中的“真實”世界。正是現代人對自然的無比熱愛,他們期望自然永遠生機盎然,畫面上趨於滿布的茂盛景象,那種枝繁葉茂的程度是人爲刻意營造的非自然的夸張手法,以達到審美心理的愉悦。

  (作者:陳藹)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