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藝海泛舟 樂亦融融



  在廣東潮劇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管善裕先生家做客,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家隨處擺放着的各類形態各异的“彌勒佛”像。在寬敞的會客廳裏、電視櫃上、壁橱裏有主人搜集到的琳琅滿目的工藝品,以各類栩栩如生的人物工藝品居多,其中各式各樣的笑呵呵的“彌勒佛”像尤爲引入注目。不只如此,陽臺上,畫室裏,都有或“站”或“坐”着的大肚佛像。主人的大畫室足有三十平方,一個碩大的書架加上一張長長的大畫桌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間,墻上,便樂呵呵地立着一尊銅佛像:坦胸露腹,大肚子滚圓凸出,長長的耳朵,彎彎的眉毛,一如主人筆下的“彌勒佛”。

  1995年出版的夏季號《廣東僑友》雜誌曾專題介紹了管善裕先生的《彌勒佛》國畫作品,廣東省劇協作家黄心武以“得意處,但憑心領神會”爲題,對管善裕妙筆塑造的彌勒佛給予高度稱贊。1996年的該雜誌又發表了管善裕的《雪梅觀音圖》,並附上著名潮劇劇作家李志浦先生的讚嘆之詩:“欲從畫裏唤嗔嗔,淑氣靈光繞此身。是聖是凡渾不辨,宜嗔宜喜適爲鄰。名媛香踏梅花塢,大士净居紫竹林。結伴同來吾掃徑,皆緣善美一家親。”

  其實,管善裕的國畫題材以人物(如仕女、觀音、彌勒佛)、花鳥(如梅、鶴、鬆)爲主,走兼工帶寫、雅俗共賞、色墨並重的道路,長期的耕耘已形成了人見人愛的清新、典雅、大度的風格。他的國畫人物儀容脱俗、神采奕奕,猶如他的人生態度一樣從從容容。應該説,對於他來説,畫畫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精神世界裏的一片純净的藍天。他原籍江蘇無錫,196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美設計係並分配到廣東潮劇院工作。現爲中國戲劇家協會委員,汕頭市戲劇協會副主席,爲潮劇的振興做出了貢獻,開創了潮劇管氏舞美藝術。在近四十年的舞美生涯中,管善裕獨創和與人合作的潮劇舞臺設計八十多臺,代表作《荔鏡記》、《張春郎削髮》、《八寶與狄青》、《陳太爺選婿》、《岳銀瓶》、《終南魂》、《葫蘆廟》等膾炙人口,屢屢獲奬。1980年管善裕訪問泰國、新加坡回國後,著名畫家林墉特作國畫《雨聲》,題款寫道:“已未秋月善裕兄訪南洋二國歸至寸寸居一叙,兄乃江浙才人,能於餘家鄉戲潮劇竭其才智,殊堪敬佩,即奉是圖以求教並志此行。”2000年5月份,廣東省文化廳等五家單位特爲管善裕舉辦了舞臺美術設計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及海内外的專家、學者近百人出席了研討會。專家們對管善裕抒情、優美、精細、典雅的藝術風格及重參與、重氣勢、重傳神的創作精神給予瞭高度的肯定。

  身爲廣東潮劇院的舞美設計師且承擔着繁重的行政職務,管善裕先生在近四十年的忙碌工作之餘仍勤耕不輟,在國畫藝術的天空裏恣意翱翔。其獨具神韵的作品也得到海内外藝術界的推崇。1992年,他應邀訪泰,以《獻壽圖》禮贈潮籍僑領、大慈善家謝惠如先生,獲得謝老的高度贊賞,當即邀請他在曼谷舉辦國畫聯展,並以10萬銖泰幣高價收藏了他的一幅彌勒佛作品。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亦被泰國僑領和社會名流收藏。

  而他的作品更是在國内頻頻獲奬,並被收入10多部大型畫册;國畫《知音》、《暗香浮動月黄昏》以及《達摩過江》入選《當代中國藝術》;國畫《大度能容》、《獻壽圖》、《達摩東行圖》、《山花》、《柴房會》等作品在參加各種全國性展覽中都獲得了優秀奬或金奬等奬項。1998年10月,“管善裕中國畫作品欣賞展”在新加坡書法中心隆重舉行,新加坡藝術總會會長李炯才先生和南洋藝術學院院長何家良先生特地爲畫展剪了彩。管善裕的作品把傳統的筆墨技巧與西畫的嚴格造型融爲一體,因而造型準確,綫條優美、形象逼真,既有古典的含蓄深沉,又極具現代氣息而獲得了參觀者的好評。不少作品還被新加坡社團和著名人士所收藏。雖説管善裕的國畫已得到海内外人士的珍愛,但他却很謙遜,他説:“我有時也搞不清自己的畫是好是壞,我追求的是傳統的美,一種讓人特别是普通百姓能看得懂欣賞得來的畫,雅俗共賞是我的創作原則。”

  對於工作,管院長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對於生活,他則是主張平平淡淡,隨意從容,祥和、寬容是他的處世哲學。2000年退休後,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丹青藝術上。夫人陳麗璇是潮劇名旦,曾主演過《金花女》、《香羅帕》、《拾玉鐲》等劇目,以細膩傳神的表演和聲情並茂的唱念見長。退休之後,1999年國際潮人節期間,劇院舉辦《潮劇界國際書畫展》,她以一幅花鳥畫參展,獲得好評。她樂呵呵地對記者説;“别看我的畫不怎麽樣,老管每畫完一幅畫都讓我評點呢。”女主人的話令人感覺到這個藝術之家的温馨與幸福。拜讀管善裕的國畫作品,隨時可見慈眉善目的彌勒佛冲你呵呵大笑,此刻,你縱然愁雲萬縷,也便一掃而空。這應該是管善裕國畫作品中獨具神韵的地方吧!

  (吴小娟 汕頭特區報記者)

  (原載《汕頭特區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