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痴情翰墨 心閑神遠——汕頭書法家彭小鵬印象



  乙酉年初夏時節,經時任廣東省軍區後勤部長何火賢大校的牽綫結識汕頭書法同仁彭小鵬。因曾是軍人的緣由,故彼此間心靈相通,初次見面便能一塊談笑風生,共話書壇趣事,十分快哉。小鵬還將其近期書作出示給我看,内心甚爲其書藝水平感到驚訝,極是出乎我意料。之後,小鵬每次來穗都會與我邀約見面,並常有電話聯繫,時不時還寄些書作讓我多提批評意見,説是好使自己有更大進步,其謙慎好學之舉令我十分感動。

  小鵬名字雖有小字,可氣度却不“小”。其魁梧身材稍微肥胖,顯得非常健康硬朗,似乎會説話的眼睛戴着眼鏡特有神采,言談舉止給人正氣大度之感,一副血性軍人本色。瞭解其爲人處世和從藝經歷亦是有口皆碑,此足以見其爲生活、爲藝術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無論是在學生時代、在軍旅生涯,還是在軍隊與地方各個領導崗位上,皆能愛崗敬業,與人爲善,和處家人,關心部屬,給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正如汕頭老書法家陳丁撰文所言極是:小鵬從警務區後勤部長崗位轉業到市殘聯任副理事長,由一個部隊糧草官變成服務殘疾人朋友的社會工作者,没有絲毫失落感!此精神膽魄難能可貴,真是讓人佩服。在追求書法藝術上,讀書臨帖早已成爲其幾十年業餘生活的一部分,長期立足本職工作堅持業餘創作,臨池不輟,或春寒料峭之夜、或酷暑難當中午,都没法子叫其撂筆不寫字。長此以往,使其在浩瀚的墨海中品嚐到了人生的最大樂趣,書藝也隨之得以長足進步,聲名亦逐漸遠播,爲人所知曉。小鵬尤擅隸書,并兼行、草篆書體。寫碑帖突出重點是臨帖能否收到成效的關鍵所在。首先是讀好帖,一本古帖在手,臨習前要反復把讀,用功手摹,反復感悟,做到成竹在胸;下筆時,要逐字研究,反復比較,找出特點,才能事半功倍。其次是重筆法,由於大部分碑帖年代久遠,字迹模糊,給研究結體筆法帶來諸多困難,更要求臨帖者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注意研究點畫結體。再次是選内容,開始臨習應選擇自己喜歡,結體特點帶有普遍意義,造型比較生動,字迹清晰的字帖内容,先培養興趣,後擴大臨寫範圍,以至涉獵各家,如此堅持下去,不日也可見成效。

  由此,洞察小鵬作品細微處和學書歷程,其學書的成功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堅持臨摹與自我創作相結合。隸書上溯《禮器碑》、《石門頌》、《張遷碑》等歷代名帖,專心致志追求其形似與神似,尤尚精神之玄妙,百臨而不厭,百寫而不棄,並將才情融注於創作當中,形成其不俗且具有個人特色的書風;行草書從“二王”、懷素法帖入手,旁及張旭、趙孟頫,取優長而避不足,相互借鑒,善於取舍。在臨習懷素草書《自叙帖》時,從讀帖、對臨、背臨到熟練成巧每個環節,都認真對待從不馬虎,並在繼承懷素筆意、筆法的基礎上,融入自我爲主調的精神追求進行再創造,力求體現傳統與創新精神相互和諧營構的内涵,做到通篇首尾貫通呼應,渾然天成。其二,工作實用性與生活藝術性相結合。其參考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有獨到的理解,經常結合本職工作特點及需要,發揮書法特長服務於社會。凡有殘疾朋友求字者欣然應諾,揮毫書寫“自强不息”、“點石成金”、“志存高遠”等名言警句相贈,激勵他們奮發圖强,深愛大家喜愛。出差、旅遊、休假之時,其閑不住携上筆墨名帖走南闖北,或閉門練字自我陶醉,或禮尚往來以書會友,常常是現場筆走龍蛇率意揮灑筆墨,心態寬容與同好切磋書法創作技法,高雅格調令旁人、友人羡慕不已。其三,求師學藝與修身養性相結合。其能正確看待功名利禄,信奉能者爲師名言,經常主動造訪書壇前輩,後學才俊共同研討書藝,虚心接受來自各方的評價。其臨帖初期把握好要領,通臨《禮器碑》、《張遷碑》數十遍後仍收效甚微,進步不大。後來,通過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高級班和臨摹與創作强化班的學習,在導師的細心點撥之下對臨帖有了新的認識,臨作水平很快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注重加强字外功的修練,經常讀一些古書和書法理論書籍,以至吟詩作聯,寫文記情記事,寫書論總結體會,不斷提高自身書法理論功底,爲指導創作實踐活動和提高創作、審美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愉悦了心情,增大了藝術創作膽識。如其所作的《學蘭亭序帖書記》即是學藝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句句真知灼見,自然實在。

  而今,小鵬雖未有驚人之舉,可其却在書壇的平臺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且是成功的一步。相信痴情翰墨、孜孜以求、不耻下問的小鵬在今後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丘仕坤 中國書協會員、廣東省書協副主席、軍旅書法家)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