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墨醉花香動揮筆任歙張——李俊書法藝術印象
2005年7月1日,泰國總理他信一行在潮州市領導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瓷都陳列館。當他來到二樓展廳看到《祭鰐魚文》巨型瓷版畫時,伸長脖子,細細凝視,頻頻點頭,贊賞不已!
瓷版畫上的書法,采用了長卷抒寫筆法,行楷中有草意,勁健中含柔美,一氣呵成,氣勢磅礴,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之美,奪人心魄之力,給觀者以視角上的衝擊力和技臻化境的藝術感染力。這幅巨型書法的作者便是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李俊。該瓷版爲5200mm×310mm,已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録並由中國瓷都陳列館永久收藏。
李俊是我頗爲敬重、熟悉的一位中年書畫家和印人。雖年近半百,但潮州很多老一輩書法家皆稱之爲“小李”。潮州西湖進門牌坊,有一對石聯,聯中提到的“小李將軍”是指唐代大書畫家李昭道。這些行家們稱李俊爲“小李”,聽似一般稱謂,其實大有深意。
李俊是我多年的摯友,於藝術、於人生,他值得寫的東西很多,這位“小李兄”,有着非常豐富而且多姿多彩的經歷,是新一代藝術家成長的典型。筆者在《廣東當代印人解讀》曾經寫過一篇“解讀李俊的篆刻”,題目是《鐵筆渾融意縱横,藝道勤奮有奇功》,但只是輕描淡寫地刻劃他在篆刻藝術道路上的一點成就。對於李俊的藝術人生,若在高手筆下,定能寫成一篇如品賞“烏崬宋茶”,韵味隽永的好文章。
李俊多才多藝,悟性非同一般。書、畫、印的創作和理論都有較高的造詣。他從幼年開始學習書法,走過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他讀書時,出過學校的黑板報,走上社會後,當過工人,當過老師,憑藉堅韌的毅力刻苦學習。40多年來,他痴迷於書法,勤學苦練,細心揣摩,漸漸洞曉如何區别書卷氣與俗氣,什麽叫韵味,筆墨之美,謀篇布局之法。近十多年來,李俊歷盡艱辛,大開茅塞,在書法領域縱横馳騁,成爲當今藝壇同輩中的佼佼者。
一個假日的上午,筆者前往李俊的“缶齋”,目染李俊先生的作書現場。看到他手揮長鋒羊毫,縱挫横揉,力透紙背,剛柔相濟,筆酣墨暢,毫無牽强造作之感,藴神情於作書之中。把中華太極理念中的精氣神及音樂的韵律巧妙地融入書藝之中,達到了自然流暢的境界。一幅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詩的書法作品完成,令觀者大開眼界,拍案叫絶。
在未認識李俊之前,有一次觀看潮州市書畫作品展,其中有一幅李俊的書法作品,當時筆者對李俊的書法作品現場評價是“粗獷”、“缺少柔感”。或許我因欣賞水平不高所致,没有能力發現其中藴寓的枯勁與古拙。在場一位書畫界的老師對我説:“因爲你不是行内人,故無法體味到李俊書法作品的神功。”這位陌生的老師接下來給筆者解讀:“書法藝術和音樂一樣,有古典的,也有現代的;有傳統的,也有新生的。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雖發聲方法不同,但同樣可以品出水平高低不同。李俊的書法比作傳統的、古典的美聲唱法,用現代流行的唱法去評價傳統古典的美聲唱法無异於自相矛盾。”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經過這位書法老師的解讀,使我領悟一個道理:“藝術的百花園應該是千帆競發,百花争艷。正因爲他們的千姿百態,才使得書法這門古老的華夏藝術歷經五千年的滄桑,久盛不衰。我們應該正視這一客觀規律,我們應該冷静地注視中華書藝百花園中不同風格的書法藝術,發掘其内在的藝術内涵,讓書藝之花永不凋謝,永遠芳香”。
先習書法而後習國畫和篆刻的李俊,書法方面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用他的話説,通過作畫和篆刻來豐富書法,使書法作品更有視角衝擊力和更具金石氣息。的確,近時我看李俊的一些書法作品,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由於李俊對書法藝術有執着的追求,换來了纍累碩果。在第三届澳門藝術雙年展中,其書法作品榮獲一等奬;甲申年其作品參加在潮州舉行的“驚蟄六人書法展”;2003年參加“潮州—中山十人書畫聯展”;潮州電視臺還特約他爲《韓愈故鄉行》、《走進鄉村》電視系列專題片題寫片頭。同時他的作品也經常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發表,其作品令同行們刮目相看,也得到國内外專家、學者、名人的好評。
“一榻缶齋書葉展,半間文友墨花香。”在李俊的“缶齋”裏,由於一些書畫界同行經常切磋書畫藝術,加上潮州湖山石刻的啓迪,靈山秀水的哺育,使他的書法藝術風格更加完善,格調更加高雅。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李俊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將爲世人所矚目。君謂不然,請俟异日觀之!
(作者:楊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