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茫然之旅」陳水扁外交戰略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4 09:29:55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說,陳水扁強忍布什政府的冷眼,以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為往返落地加油機場。這將是陳水扁最屈辱、也最刻骨銘心的一次旅程,因為,出訪的表面風光和實質意義,在一夕之間同時失落。這次出訪,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名號,稱作「興揚之旅」;但更適切的名字,恐怕是「茫然之旅」。

  社論指出,不僅「過境外交」幻滅,更暴露了陳水扁政府所誇稱的「烽火外交」,其實只是表面喧譁而內在空洞的口號。「茫然」的不只是一次出訪,而是整個外交戰略皆陷入「茫然」。

  社論回顧六年來,台灣府院首長熱中組團訪問中南美友邦,真實目的卻是「志在過境」,取得現身美國的機會。這樣的外交策略,偶一為之或也無妨;但每次盛大出訪,勞師動眾,換得的不過是台灣領導人發表演說或在街頭接受僑胞歡呼的浮光掠影。久而久之,亦變得徒具形式。「過境外交」策略早已變質,甚至本末倒置。許多「外交官員」以為,外交只要做好領導人到訪的招待服務,即是功績一樁。在這種心態下,必然會助長棄實務虛的風氣,難怪台灣的外交會節節倒退。陳水扁過境美國的挫敗,自非偶發事件。

  社論說,「元首外交」近年來已形成一種「文勝於質」的虛浮心態。這種風氣,自然壓抑了外交體系的多元思維和自發能量。而扁政府非但不能誠實面對自己在外交戰場的見識與能力不足,反動輒將挫敗都推給大陸打壓,以及非民進黨籍的「異己」外交官的不忠,更使專業思維在外交政務上無以立足。試想,駐美代表李大維多少次傳出將遭撤換?若連表面的信任都無法維持,李大維作為使節,又如何說服美國政府相信陳水扁?難怪「李大維」已被坊間戲稱作「你大危」。

  社論又說,在陳水扁出訪行程遲遲無法敲定之際,「外交部長」黃志芳卻還攜眷參加無甚緊要的阿聯之旅,不僅為旅費問題惹出風波,又在當地和「國安」諮詢委員張旭成爆發口角。外交如此失去節度,又如此本末倒置,阿布達比不也是黃志芳的「茫然之旅」?更別忘了,就在此刻,臺灣南太平洋友邦所羅門亦正陷於危殆。台灣極力支持的所國總理李尼,甫於上月廿四日宣誓就任,立即因收賄傳聞引起民眾暴動。兩天後,李尼宣布辭職,但所國在野黨及協助平息暴亂的澳洲,均指台北的不當資金是這次動亂之源。且不論所國是否會轉而與北京建交,台灣近年包括對中南美洲的金錢外交,都已成為國際社會交相指責的「亂源」。

  社論指出,陳水扁當局亂搞又不認錯,是外交情勢每下愈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以這次闖出的大禍而言,當局聲稱,此次美國的強硬姿態,是因美國在「伊朗核武」、「蘇丹難民」等課題上有求於大陸,而謂與「終統」無關。如此文過飾非,公開替陳水扁撒謊騙人,已經到了不知所云的地步;這種不知恥、不認錯的態度,只會更令美國訕笑,亦令臺灣人民失望。

  社論指出,更必須提醒執政黨的是:美國政府這次的怠慢,除了布什對「終統」事件的不耐,當然也與陳水扁政績與形象的大幅滑落有關。如今的冷落,是對一個愚頑而失去民心的領導人不再假以辭色。這是陳水扁和民進黨均需深自警惕的訊息。在這趟注定黯淡的旅次,陳水扁不妨好好思索自己這趟出訪的目的與意義何在。一個失去島内民心的領導人,想要在異邦藉浮華的外交儀式增添光彩,恐怕只會更增茫然。    


    相關專題: 中美聯手夾殺 陳水扁外交大挫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