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灣歷史的十字架 不必陳水扁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3 09:32:07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題為“台灣歷史的十字架 不需你扛”的社論說,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人倒扁,再一波升高對陳水扁的壓力;面對老戰友的淚與怒,和面對親綠學者的苦口諍言,一無二致,陳水扁調子拉得很高,從“國家”認同、轉型正義、憲政選擇談到政黨競爭,他要用餘生扛起台灣的十字架,卻完全忽略了:一個道德破產的人,根本扛不起這個十字架。 

  社論指出,時序往前推算,五一七泛藍在立法院提出罷免案、七一五親綠學者發出倒扁聲明、到如今施明德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直接訴諸人民的行動與力量。三個月了,陳水扁從最開始回應泛藍的“向人民報告”、回應親綠學者的“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聲明、乃至昨日回應百萬人倒扁的凱校演講,話都說得洋洋灑灑,卻無一正面回應親信與家人、甚至可能是自己道德瑕疵與弊案爭議。 

  這些弊案爆料爆發之初,陳水扁曾經義正詞嚴地否認,強調第一家庭是用“最高道德標準”自我要求、自我檢查。罷免案提出後,陳水扁不再談最高道德標準了,他承認拿過陳由豪的政治獻金,但扁嫂沒“直接”拿過SOGO禮券,他要求在野黨放下政黨恩怨,讓司法的歸司法。就從五一七之後,“道德”二字,從陳水扁的口中消失。 

  社論表示,面對親綠學者對他的批判,陳水扁狀似謙卑地以“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為題,談他“未竟的志業”,談他六年多執政以來可以做而未做到的轉型正義,在他口中的“政治道德”是“不能為了贏得政權而輸掉台灣,更不能為了政黨的利益而毀棄民主的價值。”很遺憾,陳水扁贏得了政權,然而,六年來,因為他的家人和親信的道德爭議,差不多快輸掉整個台灣了。面對可能是台灣前所未有的政局風暴,無視貪腐事實一味保皇護扁的民進黨,幾乎已毀棄了他們創黨以來標舉的民主、進步價值。 

  這一回,老戰友施明德呼喚人民重上街頭,呼喚陳水扁“還記不記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六年,人民的夢與希望近乎破碎,因為人民理應信賴的人,道德已經破產!而這位不再以道德為念的領導人,突然間,想到了轉型正義,他要更改中正國際機場之名。 

  社論稱,沒有人忘記,介壽路就是在陳水扁市長任內改為凱達格蘭大道,要改中正機場之名,六年來隨時都可做、能做,但是,陳水扁只在他個人權位危宕之際,才想到:改機場之名是重要的事。更別提陳水扁突然想到要公布陳文成命案與林宅血案的檔案,這不是六年來隨時都做得到的事嗎?有誰阻止他公布嗎? 

  同樣的,陳水扁突然間認為以台灣名義直接申請加入聯合國是重要的;重返聯合國案從李登輝執政後期,幾乎已成為外交部的年度例行業務,非要到個人道德破毀後,才想到“是該檢討的時候”嗎? 

  面對百萬人民倒扁的人民運動,他呼籲“落實法治和憲政秩序”,他認為他做不好,應該受到民眾如何的對待,憲法自有明文規定,除非不要憲政,否則這個秩序都應該遵守。換言之,在陳水扁的標準裡,他做不好,人民是不能上街頭抗議的;就在三個月前,在野黨提出罷免案時,陳水扁是這麼說的,“我六年提名任命的每一位‘行政院長’,他們(在野)都無異議,為什麼要罷免我?”就像陳水扁的道德標準與常人有異,超乎一般人更低;他的政治邏輯同樣和一般的政治常識迥然不同。施明德用最簡單的白話文告訴陳水扁,“人民可以要你上台做好,也可以在你做不好的時候要你下台。”這是自然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不是權力者可以任意剝奪。 

  社論分析,陳水扁用所餘任期推動新憲,回應施明德的內閣制。然而,不論是內閣制或‘總統制’,都不可以貪腐,人民或者分不清楚哪一種憲政制度的選擇對台灣有利,但絕對清楚,失去清廉道德的價值,等於失去一切。 

  當陳水扁臉不紅氣不喘的強調,要用生命背起台灣歷史的十字架,“流血受傷都甘願”,顯然身陷弊案風暴的陳水扁和“第一家庭”,還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人民失望的是什麼?“台灣不能這樣到盡頭”,台灣人民必須清清楚楚地告訴陳水扁:請你扛起自己道德的十字架;台灣歷史的十字架,不必你扛!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