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美國“新中東”概念只是一廂情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13:06:34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人民日報國際論壇今日刊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王鎖勞所寫 “大中東”與“新中東” 的文章說,黎以戰火已持續燃燒了23天。從羅馬會議到聯合國安理會,國際社會普遍呼籲立即停火,但唯一能管住以色列的美國就是不同意。1993年和1996年,真主黨與以色列兩度爆發激烈衝突,在美國的調停下,均在一兩周後達成停火協議。此次黎以衝突的強度和規模早已超出了上述兩次,美國何以一反常態?這與美國政府解決中東問題的思路有著直接聯繫。

  文章說,“9.11”後,美國總統布什認為,中東問題的實質是缺乏民主制度,只有民主制度能夠阻止恐怖主義的產生,能夠確保永久和平。2003年11月,布什首次提出了中東民主與伊拉克戰後重建問題。2004年6月,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布什正式提出了“大中東民主改革計畫”,呼籲中東國家實行民主改造。在美國的推動下,黎巴嫩在2005年5—6月舉行了議會大選,並在7月成立了民族聯合政府;伊拉克於2005年12月15日舉行了議會大選,並於今年5月成立了民族團結政府;巴勒斯坦於2006年1月25日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並於3月組成了哈馬斯政府。

  文章指出,然而,這麼多的民主選舉的成果,並沒有讓布什政府高興起來,相反,是無法言表的失望。黎巴嫩政府總理西尼烏拉固然親美,但其內閣中包括兩名來自真主黨的部長,而真主黨是美國眼中的恐怖組織,而且與美國認定的兩個邪惡軸心——伊朗和敘利亞過從甚密。伊拉克政府在大選5個月後才遲遲成立,新政府中既包括來自與伊朗關係密切的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的代表,也包括至今仍然高喊反美口號的薩德爾集團成員。最讓美國人憂心是巴勒斯坦政府,本來以色列堅決反對哈馬斯參加選舉,是布什政府經過多次勸說才使以色列讓步。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看好的法塔赫在選舉中一敗塗地,哈馬斯卻大獲全勝。更讓美國心驚的是,隨著哈馬斯政府的成立,從巴勒斯坦到黎巴嫩再到敘利亞和伊朗,一條反美的軸心地帶已經在中東形成。客觀上,“大中東民主改革計畫”的後果是讓美國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黎以衝突開始後,美國國務卿賴斯聲稱停火沒用,關鍵是要建立一個“新中東”。

  文章認為,雖然布什和賴斯都沒有進一步詳細解釋“新中東”的內涵,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新中東”包含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改變以往的遊戲規則。哈馬斯和真主黨與以色列過去一直在進行“拉鋸戰”,這一次美國希望以色列徹底打垮哈馬斯和真主黨,避免今後再次出現哈馬斯和真主黨的挑釁行為。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25日哈馬斯越境襲擊以軍後,布什政府就已默許以色列猛烈反擊。其次,這個“新中東”將斬斷反美軸心地帶,通過打垮哈馬斯和真主黨,阻止敘利亞和伊朗今後利用它們挑起事端,威脅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和利益。

  文章總結說,可以說,“新中東”概念的提出,並不意味“大中東民主改革計畫”的出局,只能說明布什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大中東”計畫的不足和引發的問題。打造“新中東”意在努力彌補或消除這些問題。但中東問題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新中東”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相關專題: 黎以開戰 中東危機升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