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對於倒扁運動,有無法樂觀的理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0 12:22:01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中時電子報今天文章指出,對於倒扁運動,有無法樂觀的理由。

  文章說,早在國親發動罷免案之際,就曾經指出,陳水扁是否下台的壓力臨界點,在於泛藍能否說動市民階級、中產團體、自主學生“透過民調、民眾連署、街頭遊行,由下而上形成包圍,若能‘號召’(但非‘組織’)學生及民間團體和平抗爭、長期靜坐,讓罷免案的民氣充分展現…”無能的在野黨作不到,但施明德作到了。

  文章認為,施明德充分釋放台灣近幾年來的民間怒氣,精準抓住白領階級對於民進黨當權者的鄙夷與憎惡,以及對“第一家庭”跋扈貪婪的立即評價,這是倒扁運動成功之處。遺憾的是,他們因為成功,於是停止論述、停止想像。

  倒扁運動的氣勢,就在螢光圍城之際登頂,隨即陷入困境。當媒體為他們冠上“新公民運動”的符號,其實正映照出他們的危機,公民要上班、要打卡、要哺乳、要進超市買菜,靜坐現場人頭遞減,那是一定的,但倒扁總部為了持續保溫,選擇南進“遍地開花”,卻忘了告訴南下路線的正當性,加上民進黨保命關頭的全力反撲,於是透過電視畫面,全臺灣民眾大致接收以下心理框架:

  一、暴力暴力暴力,砸車,血,三字經,警察先是努力放水,然後努力抓人;

  二、然後是更多的衝突,施明德開始罵人,民進黨縣市長也回罵,但記不得詳細內容;

  三、施明德連馬英九一起罵,雙十節當天似乎很緊張,幾個國親“立委”的人頭出來晃一晃,沒人知道收假前一天的交通是否會打結。

  文章說,施明德大可以指責民進黨處處刁難設限,也可以埋怨媒體永遠只報導畫面與衝突(但,難道這不是施總部“遍地開花”的主因?),他卻不能不面對的是,民眾的快閃記憶體很小,通常不會超過三十六小時,倒扁運動因為一個簡單的口號“阿扁下台”,讓數十萬人追隨鼓動,卻沒繼續告訴民衆:阿扁下台之後呢?

  像是高潮迭起的電影首部曲,續集只不斷重覆一樣的劇情(反貪腐),一樣的主角、一樣的劇情軸線,卻再也沒往下一步,只是消費著一樣的情感記憶。迷信於街頭路線,忘了深化論述、說服群眾的施明德,幾乎變成一場成人版的“湯姆歷險記”。他們忘記求取民意的最大公約數,忘記縫合被藍綠政客撕裂的台灣;如果,他們落入政壇”報老鼠冤“的語言邏輯而不自知;如果,他們像民進黨政客一樣喪失異議者的同理心;如果,這就是”新公民運動“,會不會太可惜了這朵大紅花?如果,上述一切成真,雙十天下圍攻之後,他們又將往何處去?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