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將是中國“十一五”最大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3 06:56:50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有論證表明,公平和社會發展正日益成爲中國可持續經濟增長,减貧和社會穩定的催化劑。” 中華工商時報文章稱,日前,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在《聯合國共同國家評估》和《聯合國對華發展援助框架》基礎上,針對“十一五”規劃中國社會發展提出政策建議,該機構協調代表馬和勵先生表達了如上看法。

  馬和勵在這份名爲《促進中國社會發展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對中國“十一五”規劃的箴言》報告中,强調中國“十一五”期間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潜在問題和建議,詳細闡述了中國經濟增長與貧困、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繫,以及怎樣謹慎地駕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形勢變化,幷從衛生、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和艾滋病五個方面進行了獨立報告。

  中國面臨四方面重大挑戰

  馬和勵認爲,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是中國實現小康遠景目標的一個關鍵步驟。“日益增長的不平衡和不公平不利于建立一個和諧的小康社會,不利于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改革和現代化進程中,既有贏家也有輸家,而且改革和現代化對資源的需求有時是互相沖突的。同樣重要的是,環境的惡化會對人民的健康、就業機會和整個發展都將産生重大影響。”有論證表明,公平和社會發展正日益成爲中國持續經濟增長和减貧的重要催化劑。

  雖然中國的社會指標總體來說正在不斷地得到改善,但中國正面臨四方面的重大挑戰:第一,社會發展成果在全國的地域差別巨大;第二,社會發展不平衡日益影響到經濟的不平衡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潜力;第三,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與貧困和脆弱人群有緊密的關係,幷影響貧困和弱勢群體;第四,人口的變化和城市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特殊的挑戰。

  “經濟發展不平衡日益擴大的趨勢令人感到不安。除非及時調整政策以阻止這一趨勢,否則目前的不平衡將會進一步擴大幷危及社會穩定。”馬和勵表示。數據表明,中國國內收入差距在急劇地擴大,2002年的基尼指數是0.46,根據其他的一些估算,目前這個數值已經接近0.5,中國的社會財富不均等程度已經高於其他國家。在很多情况下,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較嚴重的國家都會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相應地也就需要在處理這些問題方面增加大量投資。

  財政制度不健全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根本問題之一是財政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現在政府在教育、衛生和社會安全方面的撥款中,90%由國家以下的各級政府進行,而其中多數由省級以下的機構進行。然而,許多地方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政府,已不能確保提供基本的社會服務,這常常使中央政府的優先考慮事項得不到良好實施。中心問題是縣一級支出與收入安排之間的巨大差距,以及轉移性平衡基金的不足。把支出的責任推給下級政府,但不提供適當的財政支持,加劇了公共服務的不平等。

  在健康領域,政府三分之二的支出服務于約40%的城市人口。各地政府每年人均衛生保健支出差异很大,從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大約200元人民幣到河南和湖南的不足20元人民幣。儘管近期給貧困地區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撥款持續增加,加上取消農民稅收負擔的措施,使得這一問題有所緩解,但巨大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使財政制度更加有利於貧困人口已經成爲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