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萬事俱備 祗欠IPO開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3 07:00:23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最近的股市生氣勃勃,經觀察,市場正在全面轉變。新聞晨報刊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文章如是說。

  首先,投資者變得更理性。 

  市場的理性表現在市場的有序性上。指數從1000點漲到1300點歷時11個月,穩步上揚,在1300點關口又整理了2個月然後突破向上,反映了市場的“深思熟慮”和理性的審慎。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大起大落讓人手足無措。

  市場的理性還表現在價值投資的理念上。近期的上漲使人感覺不“空洞”,每個板塊和每隻股票上漲都有一個“故事”。比如鋼鐵行業的整合促使鋼鐵板塊整體上揚,中石油收購子公司可能準備將來整體上市,同類公司中石化系一起走强;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價格上漲,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類股票一漲再漲。可見投資者現在投資股票更注意價值內涵。

  市場的理性還表現在與經濟形勢宏觀政策變化的聯動明顯。刺激內需、增值稅改革、新農村建設、産業政策、宏觀經濟形勢甚至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匯率和利率機制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對股市和債市産生影響,證券市場開始顯現“晴雨表”的雛形。

  其次,投資者恢復了信心。

  市場信心恢復的第一方面表現在交易量的大幅上昇。交易量代表投資者的參與度,參與度代表人氣,人氣大漲顯示信心的增長。由於投資者買進大於賣出,持有期相對延長,這才支持了指數能够穩定上昇。也說明投資者看好以後的市場,對將來賺更多的錢有充分的信心。

  市場信心恢復的第二方面表現在市場開始心平氣和地討論新股發行的問題。市場已經在討論發行體制的改革,討論哪類股票合適作爲新股恢復發行的第一股,IPO是否應該實施“A+H”的方式等等。市場在這些有關新股發行的討論中却沒有走弱,因爲投資者從市場的討論中吸收了信息,認識到恢復IPO不會像水庫開閘那樣一瀉千里地沖擊股市,節奏和質量一定會被管理層嚴格地把握。在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市場的承受能力逐漸培養起來,擴容會導致價值中樞下移似乎已經沒有威嚇作用。能够公開而無所顧忌地討論恢復新股發行,顯示了市場信心的恢復。

  第三,市場不缺資金。

  有研究表明,雖然香港市場的市值比我們的流通市值大,但是200億港元的日交易量也是罕見的。我們的市場除了QFII,近期持續340億元以上的日交易量主要是國內資金所爲,可見資金之雄厚。

  巨大的交易量說明證券市場不缺錢,祗要有機會,各路資金都會蜂擁而至以大顯身手。最近的交易量放大也祗能認爲是部分資金小試牛刀。如果優質IPO有序恢復,給市場提供更多的賺錢效應,我們社保資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基金、在各種名目掩蓋下的私募基金以及最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銀行存款人,都會積極參與投資,分享市場的投資收益,與市場所有的參與主體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

  信心已經恢復,市場整體素質和水平也有所提昇,“資金們”躍躍欲試———現在的市場萬事俱備祗欠東風,隨著優質新股發行的開始,新的投資機會新的賺錢效應將推動我們的資本市場更上一層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