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放棄暴力 哈馬斯才能得到承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0 11:32:20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星期一,正當以色列人歡度逾越節的時候,一名巴勒斯坦“自殺式攻擊手”沖到特拉維夫南部一家小餐館旁,引爆炸彈,炸死了九個人,並有近50人受傷。這自然是一起冷血事件,令人髮指,但事情的反響並不限於此。目前,國際社會的譴責眼光正落在巴勒斯坦新政權——哈馬斯身上。 
  
  理由是:哈馬斯政權並未譴責這宗血腥事件,卻反而稱它為巴勒斯坦人的“自衛”。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登社論讉責,幹下這起暴力事件的是巴勒斯坦一個回教聖戰組織,哈馬斯政權並未親自動手。但儘管如此,把血腥說成“自衛”顯然是荒謬絕倫的。畢竟,死傷者是一些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而降臨在他們頭上的,則是20個月來以色列所蒙受的最血腥攻擊。 
  
  事情的嚴重性,當然也不止於哈馬斯如何表態這麼簡單。哈瑪斯原本也是一個武裝激進機構,並以消滅以色列作為己任,被美國其他西方國家列為恐怖組織。社論指出,但問題是,哈馬斯在今年1月底的選舉中贏得大多數的議席,組成合法政府,對巴勒斯坦人的福祉負有責任。這個政府,自然也對以巴的和平共存負有責任。 
  
  長期以來,巴勒斯坦每年要依賴西方國家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其中,以色列當局替巴勒斯坦代為徵收稅款,每月向巴勒斯坦最高權力機構發放大約5000萬美元。哈瑪斯上臺以來,由於不肯放棄激進武裝鬥爭的政綱,促使以色列、美國和歐盟凍結了經濟援助,日本也隨後中止經援。 
  
  社論說,憑過去的經驗,對一個政權實施制裁並不是促使它改變立場的有效辦法。因此,到底要不要制裁哈馬斯其實也曾在國際間引起爭議。不過,雖然歐盟和中東一些國家並不支持制裁,而寧願靜觀其變,但明顯的是,哈馬斯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大前提是必須放棄暴力,繼續遵循中東和平進程。 
  
  換句話說,這兩個多月來,哈馬斯如果要重返國際社會,讓巴勒斯坦人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其實並不是沒有機會。但目前看來,局勢正走向消極負面的深淵。 
  
  西方國家和機構切斷對巴勒斯坦的經援後,伊朗、敘利亞挺身表示支持哈瑪斯,伊朗更宣佈將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萬美元的“友情援助”,並呼籲其他回教政府和國家“協助巴勒斯坦政府走向解放耶路撒冷的道路”,無疑是一次火上添油。 
  
  或許仍然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是以色列儘管把巴勒斯坦與伊朗、敘利亞並列為“恐怖軸心”,但決定暫時不向哈瑪斯發動報復性還擊。據悉,針對人彈事件,以色列安全部隊在約旦河西岸展開徹夜突查之後,逮捕了38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自殺攻擊手的父親。此外,以色列也頒佈了不准巴勒斯坦人入境的禁令。 
  
  中東暴力升級,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呼籲以巴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對平民造成傷害。他並宣佈5月9日是中東和平四方,即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國在紐約會談的日期。但這有點像遠水救不了近火。 
  
  社論指出,目前巴勒斯坦最迫切的問題,就是需要一個有效的政府去遏止冷血仇殺的升級。而令人心寒的是,星期一暴力發生之後,譴責此事的阿巴斯總統竟然受到巴勒斯坦幾個激進派的抨擊,促他收回這番譴責,並作出道歉。哈馬斯政府也顯然並無駕馭治內安全的能力:由於各國的制裁,巴勒斯坦的警方人員眼下大部分拿不到薪水,治安真不知從何而來。 


    相關專題: 哈馬斯崛起 中東政局重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