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開油源、保油路 中國都有一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11:14:01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各項能源需求與日俱增,相當仰賴外源,以石油而言,中國如今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石油消耗國,石油有四成依賴進口,二○一○年更將超過五成。經濟成長勢不可遏,因此節流成效有限,最重要在於開源,有了油源,還得確保油路,把油送到家。

  台灣聯合報報道說,中國大陸從一九九三年起成為石油純進口國,全面加入國際石油資源再分配的競爭行列,但石油資源大致已由全球主要的石油公司瓜分殆盡,中國大陸於劣勢下操作,在全球各地積極鑽縫突破,凡有油處,皆見其手,至於其石油策略,則大致以油源多元化、油路多元化為兩大操作指南。

  根據大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能源戰略中心主任夏義善分析,中國大陸油源戰略走兩大途徑:一是經由貿易,從國外購買現貨或期貨,二是購買外國油田或石油公司股份,根據股份分取石油額度。

  油源多元化:中國大陸進口石油超過一半來自中東,近年全力分散風險,在蘇丹最大石油公司擁有四成股份,並擁有蘇丹達富爾地區大多數油田。蘇丹石油百分之七十輸往大陸,占中國大陸石油進口一成。

  中國大陸去年收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未果,但在哈薩克、伊朗、加拿大、印度、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和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大陸不是接管石油公司參與採油鋪油管,就是買進石油股份,多管齊下,成果可觀。

  油路多元化:中國大陸來自中東方面的進口石油,百分之八十從南邊經過麻六甲海峽運回,戰略風險過大,要避海盜,又遭美國太平洋艦隊虎視,因此積極往北側分散油路。

  這方面最重要者,當推北京和日本競爭多年,年初簽下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原油管道」支線協定,使支線經過大慶而出太平洋。這條油路定二○○八年完工開始輸油。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