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離開所羅門的機票分量有多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12:19:53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離開所羅門的機票分量有多重”的社論,指出所羅門群島選舉後的騷亂愈演愈烈,當地的華人華僑成爲襲擊對象。但是一條橫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橫幅寫著“大使您終於來了”。因爲中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館啓動了撤僑工作,包租客機或者借用他國軍機將超過300名僑民運往澳大利亞。這次,撤僑對象不僅是持有中國護照和特區證件的人,還包括持有所羅門護照的華人,這在國際上類似的撤僑做法中是不多見的,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華僑華人的關懷。
  
  社論表示,對中國外交部門這種做法的充分肯定,我們相信這不是溢美之詞。因爲國內的人們很難想像海外僑民對國家外交部門的心理依賴。這是一種超越了護照、簽證和美元的情感歸宿。身處异鄉的人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失去來自故土的溫情,將會成爲真正的國際孤兒。因爲他們除了都叫“中國人”,真的不再擁有其他別樣的身份認同。
  
  所羅門群島的騷亂從爆發開始,沒有多少時間就迅速蔓延到華人街區。但是,這種騷亂帶有較强的地方政治色彩,騷亂人群中存在比較嚴重的報復和宣泄心理,因而騷亂突發性强、破壞力驚人,當地華人華僑也容易成爲被攻擊對象。在近年來國際上的幾次大規模騷亂中,當地華人華僑都受到了相當規模的傷害,甚至出現過專門攻擊當地華人華僑的騷亂行動。
  
  社論稱,因此,此類騷亂爲中國外交部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進行領事保護工作。領事保護又是外交工作中最爲辛苦和繁瑣的內容之一。因爲僑民身處海外,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産安全往往無法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而其與外交部門的溝通渠道常常受到限制。領事保護工作是一個國家外交海外應急機制建立的根本。
  
  護僑撤僑是每一個國家領事保護工作的核心內容,它既需要技巧,又需要决策力。因爲領事保護需要對當地形勢的準確判斷,以及在突發性事件中的决策理性,更需要决策的魄力和行動的效率。因爲在國際舞臺上,撤僑行動由于其規模和影響,往往會成爲國家關係中的指標性行爲。
  
  因此在决策撤僑行爲時,外交部門往往會綜合考慮當地局勢和本國的應對能力。如果說在幾天之前,中國外交部門還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那麽隨著局勢的惡化,這種撤僑的必要和時機往往是轉眼就到來,而且轉瞬即逝的。倘若沒有在戰亂的“窗口期”撤離僑民,往往就會出現僑民身陷戰亂,外交部門束手無策的惡性局面。
  
  中國外交部門從所羅門群島撤僑,這是中國當代外交史上比較少見的大規模撤僑行動之一。4月2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指示外交部和中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使領館,采取措施切實維護在所羅門群島僑民的安全,努力幫助他們解决困難。
  
  社論指出,如果說,前兩年從伊拉克撤僑和從利比里亞撤僑兩起事件,是因爲戰爭即將爆發,那麽,所羅門撤僑再次考驗中國海外應急機制在地方政治混亂局面下能否健全的運作。與伊拉克等不同,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幷沒有建交,所以這次撤僑,中國政府做了許多努力,顯示出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强和責任感的提升。傳統的領事保護重視解决僑民在當地的人身安全、居留權、財産權等,而對于整體的僑民安全保護,則需要依靠一定的國家實力作保障。撤僑行動就是整體保護的一種典型體現。
  
  社論最後表示,僑意識的提升,本身就代表了國家不斷增强的國際責任感。因爲本國僑民往往站在國家外交工作的最前沿,既是日常外交事務的對象,又是突發性事件的主角。領事保護並非冰冷、遙遠的行政事務,而是在所羅門騷亂時的一杯熱水和一張機票。這張機票的分量,足以檢視一個國家在今天外交事務中對本國公民、僑民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