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平民化"消費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5 07:13:06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 近日,信息産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適合農民需要的價廉物美、方便實用的電子産品較少,要加大農村市場開發力度,引導企業開發出30美元的手機和100美元的電腦。這樣的信息,這無疑具有深刻的含義,至少,顯示出國家正在致力創造一個“平民化”的消費環境。市場經濟需要一隻“看得見的手”,讓普通老百姓可以因人而异地理性消費,這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一項基本要義。人民網發表文章如是說 。

 溫家寶總理說過,在中國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13億人。有報道說,當前中國的網民和手機用戶已經排到世界前列,但平心而論,還沒有普及到農民的手里。如今有關部門呼籲生産“農民手機”、“農民電腦”,除了考慮開發農村這個大市場的因素外,其更本質的意義在於啓示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階段,從國計到民生,都要考慮13億人民這個整體概念,注重和遵循“窮人經濟學”。 

  文章指出,儘管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排到了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却很低,今天中國的大部分人消費能力還十分有限。從宏觀的角度看,這或許是中美貿易出現巨大順差的深層次原因;而從國內市場看,又是一些企業産品過剩,却長期打不開農村市場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不論生産“農民手機”也好,“農民電腦”也罷,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即:擴大內需,需要消費環境的平民化。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年來平民化的商品却幷沒有引起企業和商家的重視,反而露出了日漸消隱的端倪。 

  市場經濟要逐利,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然而市場對經濟行爲的調節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眼下,所謂“富人經濟學”在大行其道的同時,已經露出了疲態,甚至已經受到了老百姓的抨擊,比如住房,價格相對低廉的小戶型已成絕版;比如教育、醫療的收費,已成百姓難以承受之重……這其中,種種違規投機雖是原因之一,但那些因硬件頻頻昇級換代而導致的運行成本陡增,也是令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富人經濟學”已經相對飽和,而“窮人經濟學”却越來越饑餓,面對這樣一個信號,企業或許會開始考慮有沒有商機,而“窮人”們則十分痛苦,他們確實很焦急。 

  用“平民經濟”這把尺子衡量,如今的消費環境對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農民十分不利,教育也罷,醫療也罷,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要麽不消費,要麽被迫高消費,從某種角度看,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社會不公?建設和諧社會,首先是實現社會公平。如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幷非僅僅是一個經濟命題,更是一個社會和政治命題。或許隨著“富人經濟學”的相對飽和,會有不少企業轉向“窮人經濟學”,但是,僅此還難以解决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農民的需求問題。

  文章認爲,就此而論,信息産業部負責人關於“引導企業開發出30美元的手機和100美元的電腦”這樣的信息,無疑具有深刻的含義,至少,顯示出國家正在致力創造一個“平民化”的消費環境。市場經濟需要一隻“看得見的手”,讓普通老百姓可以因人而异地理性消費,這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一項基本要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