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的中國外匯新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06:39:05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算好了時間放寬其外匯管制,這一步稱得上是大師級的開局讓棋法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自今年2月份,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之後,3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又增長了10多億美元,高達8751億美元。面對高額外匯儲備,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4月20日指出,必須客觀分析目前的高額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正視外匯儲備增長過高的負面影響,積極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高額外匯儲備利與弊

  國際金融報文章稱, 亞洲金融危機時惶惶不可終日的國家在羨慕中國外匯儲備充足抵禦了一場危機的同時,一種“窮怕了”的心理也在助長亞洲國家拼命地累積自己的外匯儲備,中國、日本、印度的名字一直排在世界外匯儲備的前幾名。

  
  中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貿易順差的大幅增加。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言,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强了國家的抗風險能力,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也强調,當前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幷保持增長態勢,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對外信譽,增强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有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收外商投資,降低國內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平衡國際收支波動,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但不可否認的是,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隱患。鄭國平表示,爲應對過高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央行不得不用大量票據或其他手段來進行對沖,這就使得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受到限制,某種程度上,貨幣政策操作的獨立性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作爲一個金融體系不够完善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外匯儲備相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而言,的確增長過快,規模過大,必然帶來外匯儲備結構問題、風險問題、管理問題、經營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反映出國際貿易的不平衡和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引發貿易爭端和摩擦,成爲衆矢之的,尤其是中國對美貿易連續保持大量盈余,美國對華貿易連年赤字劇增,更刺激和增强了美國要求中國人民幣昇值的壓力。

  其次,從外匯儲備的結構來分析,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于海外特別是美國的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産。無論從安全性、流動性還是盈利性角度來講,過於集中的投資都是不適宜的。

  機會成本高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將外匯儲備看作儲蓄,那麽中國目前的巨額外匯儲備是放弃了本國投資和消費的代價換來的。1994年-2003年間,美國的投資回報率爲9.9%,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再考慮人民幣昇值因素,賺美元的微薄利息更不合算。

  此外,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中包括了大量賭人民幣匯率昇值的國際短期資本,如果加速流出將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起到相當大的破壞作用。

  海外熱評中國外匯改革

  文章說,中國也逐漸意識到外匯儲備過高可能産生的問題。爲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4月13日公佈了對“取消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事前審批幷提高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憑證幷放寬審核權限”、“放寬境內居民個人購匯政策實行年度總額管理”三項新調整的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政策。

  中國的外匯管理新政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極大關注,英國《泰晤士報》爲此撰文稱,中國央行採取的上述措施可與中國著名軍事天才孫子的兵法相媲美。

  這篇題爲《布什要考慮中國放寬資本外流後的對策》的文章說,中國宣佈放寬對資本外流的官方限制的决定,顯然旨在緩和同美國的貿易緊張關係;向美國消費者表明其進一步外匯改革的决心。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算好了時間放寬其外匯管制,這一步稱得上是大師級的開局讓棋法:在外交上,放寬資本控制使得美國更難譴責中國不實行匯率改革;在政治上,則使布什政府更容易平息國會對中國進行報復的要求;在經濟上,給中國帶來的利益比美國更大。 

  美國一直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施壓,認爲中國在人爲壓低人民幣匯率,從而使得其出口商品更爲廉價。對此,《華爾街日報》撰文稱,由於此次中國採取了迄今爲止在放寬其外匯管制方面最重大的舉措,因而將增加中國消除華盛頓批評聲音的籌碼。

  報道稱,中國放寬購匯限制以及不久前大量採購美國商品,似乎都是中國方面試圖緩解中美在經貿方面業已存在的緊張氣氛而作出的協同努力的一部分。高盛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梁紅稱,此舉可能釋放對美元的需求,其中部分可能用作購買境外産品,從而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

  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爲,放鬆外匯管制不大可能立即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强,從長期來看甚至可能會産生相反的效果。中國央行放寬境內居民和企業的購匯限制,對美元的需求可能推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而使中國的出口商品更具競爭力。

  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次長亞當斯本月19日在G7財長會議前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責,中國過高的外匯儲備阻礙了其他亞洲國家採取彈性匯率制度,因爲他們擔心人民幣不首先昇值,其出口在和中國競爭時會受到沖擊。

  對此,鄭京平回應稱,簡單用匯率上昇或者下降,解决不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他以日元爲例解釋說,自上世紀70年代起日元兌美元就持續昇值,但日本對美國依然保持順差,而且順差額從當時100億美元左右上昇到現在的800多億美元。因此,從長期來看,最終發揮作用的核心要素,在於要素生産成本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在於儲蓄率是高還是低。
  日本外匯儲備管理之鑒

  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的外匯儲備爲8520.3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等外國債券高達7102億美元。從多年的實際情况來看,巨額外匯儲備給日本經濟帶來了較好的投資回報,保證了資金的增值。

  日本的外匯來源構成决定了其穩定性和可控性,沒有因外匯大進大出造成本國貨幣匯率的動蕩;日元匯率相對穩定,沒有産生大的匯率風險,反而因持有的外匯昇值帶來了投資收益;日本國內資金過剩,資金運作渠道過小,有必要在海外尋找出路,而日本政府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等方式在海外投資不失爲一種較好的理財方式。

  爲了預防巨額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問題,日本財務省去年4月公佈了外匯儲備構成和運用“三原則”,規定外匯儲備必須確保“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日本財務省强調,外匯儲備首先要確保流動性和安全性,在日元匯率暴跌時能够迅速投入使用,通過外匯市場進行匯率干預。因此,日本外匯儲備一般用於購買外國國債、政府機構債券以及存放在外國中央銀行等。日本政府還表示,在確保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還應追求外匯儲備的收益性,力爭外匯儲備資産保值昇值。

  文章說,日本對高額外匯儲備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爲中國的外匯管理提供了參考和借鑒。8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中國而言是財富還是包袱,如何管理自然成了關鍵。爲此,專家建言,在目前情况下,中國應根據國際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適時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减持美元、增持歐元,增加石油儲備,適量持有與中國經貿關係迅速發展的國家的金融資産。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使國民財富在不同的資産形式之間流動起來。積極爲人民幣成爲國際儲備貨幣創造條件,擺脫舊的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全面地發揮人民幣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