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下的石油定價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07:17:01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新高復新高”,石油價格的漲勢令人瞠目結舌,65、70、74美元等關鍵價位相繼被突破後,上週五紐約原油期價一舉創下75.35美元/桶。

  中國證券報發表文章評論道,實際上,自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跨國石油公司壟斷石油價格的機制基本瓦解,石 油成了全球價格波動最爲劇烈的商品,幷吸引了業界極爲詳細具體的分析,如中國、印度等大國崛起導致需求增量,地緣政治危機尤其是伊朗核危機,美元貶值以及貨幣流動性泛濫等。但是,如果從新的視角來分析,可能會對石油乃至整個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得出耳目一新的認識。

  資源需求趨同化論

  文章說,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需求趨同化是導致“資源”價格不斷攀昇的主要原因。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認爲,隨著國際間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日漸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都在加快,導致需求的同構化。如目前中國對石油、鐵礦石等上游資源的需求,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對這兩種資源需求都在同步增加,從而導致它們的價格不斷攀昇。這種現象在過去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中是很難出現的。例如,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美國早已完成了工業化進程,日本正處於重化工業化的中期,中國還處於“深挖洞、廣積糧”階段,糧食是中國最重要的資源,石油消費量很小,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如果將世界經濟史再拉得長一些,就會發現有關“資源”的有趣現象,比如17世紀非洲的流通貨幣是貝殼(據考證,中國商代時候也是把貝殼作爲貨幣),顯然,在全球商品尚不具備順暢流動的情况下,貝殼在特定區域屬於稀缺資源。於是,歐洲商人將馬爾代夫購得的貝殼運到非洲,用來換奴隸,最高時,120英擔貝殼可以換500—600個奴隸。而在相同的時期,中國却是以白銀作爲貨幣的銀本位國家,不同地區對“資源”需求的巨大差异是因爲當時運輸技術還不發達,需求的不一使得資源價格能長期穩定。

  供應和需求彈性論

  “祗有掌握了商品的彈性特點,才能結合供求關係變化,對價格走勢做出正確的預測,”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師兼研究中心主任滕泰表示,國內目前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研究往往過多關注供求數量變化而忽略了彈性分析。他解釋,商品的供給/需求價格彈性,是指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供給量/需求量的變化對於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原油、銅和鐵礦石的彈性系數特點是:正常情况下,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都小於1,而且供給彈性小於需求彈性。大部分年份內,在價格上漲過程中,需求量减少的速度遠遠小於價格上漲的速度;價格下跌過程中,需求量增加的速度也遠遠小於價格下跌的速度。而供應方面則存在地理限制、跨國公司壟斷以及生産存在週期等,這些大宗原材料産品的供給相對穩定,即使價格上漲,供給量也難以在短期內迅速增加,反之即使價格下跌,供給量也不會迅速减少。

  他進一步解釋說,近幾年來,在全球經濟繁榮、總需求穩定增長背景下,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對大宗原材料需求增加,打破了原來石油、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供求平衡格局,而上述商品的供需彈性特點就决定了:祗要存在很小的供求缺口,就可能導致很大的價格上漲。比如銅,事實上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銅進口國,2006年精銅供需缺口也祗不過存在二三十萬噸而已,全球銅供需缺口也不大,但是在供需彈性都小於1且供給彈性小於需求彈性的前提下,祗要存在這樣的供求特點,現貨和期貨生産商就可以把銅的價格一直操縱上去,昨日倫敦3個月期銅每噸已達6925美元,儘管銅的生産成本不過每噸1300美元。

  壟斷地租和壟斷價格論

  還有專家指出,影響石油價格的,還包含著稀缺性因素和壟斷性因素。石油作爲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幷且祗是在一定的地帶才有蘊藏,當這一地帶被所有者壟斷時,就産生了壟斷地租。由壟斷地租所形成的壟斷價格,是由購買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所决定的,與它的自身價值沒有直接關係,而市場需求則因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石油價格市場競爭力量對比的影響,漲跌幅度也較大。這是一般商品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石油價格祗能以真正的壟斷價格爲基礎,既非由商品的生産成本所决定,也非由商品的價值所决定,而是由購買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來决定。不難理解,雖然目前石油價格已經突破74美元/桶,但我們的汽車不能不開,發電機也不能不轉。而且,雖然世界各地的石油開發成本相差幾十倍,但幾乎都投入了開發,高成本的區域幷沒有被淘汰出石油供應市場。

  文章認爲, 當然,石油價格也不可能持續漲下去,它的上限就是替代能源的成本。這種能源替代的技術,稱之爲回止技術(Back Stop Technology),它提供了一個回止價格,在此價格之上,使用石油不再合算。上個世紀70年代,人們普遍認爲石油的回止價格在14美元/桶,到70年代末,提高到30美元,80年代又昇至40—65美元。遺憾的是,業界關於目前回止價格的具體數值尚未達成共識,石油價格仍有一定上漲空間。不過,油價持續高企已引發了市場憂慮,近期股市上替代能源板塊,如生物能源和煤炭等悄然昇溫,即是反應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