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G需要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3 07:19:32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隨著中國3G啓動時機的日趨成熟,3G商用後的發展前景問題也開始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人民郵電報文章稱,啓動3G服務之後,國內電信運營商將如何進行3G業務的創新和轉型,在轉型過程中是否會面臨潜在的知識産權風險,已經成爲擺在運營商面前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爲此,中國移動運營商要採取加强自身的創新能力建設、加强知識産權預警機制研究、提高與合作夥伴進行知識産權談判的評估能力、加强知識産權人才的培養等戰略對策, 以免在未來競爭中遭遇“暗礁”,蒙受損失。

  3G業務模式的轉換呼喚知識産權預警機制

  知識産權預警機制已經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成爲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麽是知識産權預警機制?專家指出,知識産權預警機制主要是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要對各個領域專利申請情况瞭如指掌,從而在這個基礎上研究知識産權的發展策略。比如在某一領域國外已經申請了幾百個專利,他們還有可能申請哪些專利?這個領域還有多少企業可以提出申請的空間?建立預警機制對於幫助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隨時掌握競爭態勢、提前準備應對即將來臨的競爭威脅將帶來極大好處。一方面,國家可以合理地分配資源,有的放矢地使研究成果轉化爲國內、國際專利,及時向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發出警示,避免發生涉外知識産權糾紛。另一方面,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可以爲國內企業的有效投資和制訂發展方略提供依據,幫助國內企業預防知識産權糾紛,幷能順利將自己的知識産權在海外“落戶”。

  國內電信業爲什麽要關注知識産權預警機制?

  兩個原因:一是3G業務模式的轉換潜藏知識産權問題。正如電信專家所分析,3G對整個電信市場格局從“語音時代”向“信息多媒體時代”轉換的影響非常巨大,運營商需要重新培育自己在業務、服務、綜合運營方面的能力,同時也不能忽略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潜在的知識産權問題。移動通信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語音業務爲主的,以語音業務爲主的運營商幾乎不需要考慮運營中的知識産權問題,對運營商來說,他們對用戶提供的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語音通道,是一個“語音綫路商”,設備中的知識産權問題一般由設備製造商負責。而3G的主要價值幷不僅僅在語音業務上,更多的是在數據業務、信息業務服務上,所以運營商所承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不僅是一個信息服務商,同時也是一個信息提供商和信息組織商,而在信息的組織、加工、服務過程中也就涉及到大量的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專利問題。這當中,涉及到單一業務、綜合業務平台和增值業務所帶來的版權、專利等知識産權問題。近年來,衆多通信廠商和IT廠商都致力於電信業務應用平台的開發和推廣,幷利用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優勢將相關設備和自己的平台技術進行整合與捆綁,這種趨勢在3G時代到來時將表現得更加明顯。今後的發展很可能會以運營商向有關平台技術提供者支付專利費或變相支付專利費的方式來解决。在開放後的中國電信市場,我們雖然擁有世界上規模第一和第三的移動運營商,但是我們却沒有與用戶規模相對應的技術和專利實力,中國的運營商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和世界上大運營商的差距還比較大。

  二是預防知識産權糾紛的需要。在科技迅猛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競爭越來越呈現一種“贏家通吃”的局面,誰擁有了知識産權,誰就主導了未來競爭的格局。據研究,國外電信企業雖然還沒有入主中國的基礎運營領域,但已經大規模進入中國增值業務市場,進入的方式就是在中國大規模申請增值業務相關專利,以收取專利費的方式分享業務收益。目前大量有關3G業務的專利仍處於企業申請階段,一些境外企業在中國申請的專利,鑒於各種原因尚未公開,國內僅僅知道有一些境外企業申請了基於業務平台的專利,但是無法確認究竟有多少和3G綜合業務平台有關的專利申請已經或正在進入中國,這爲以後業務平台專利費用的徵收埋下了伏筆。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國內運營商所面臨的新業務開發環境的複雜性和風險,而對於未來的3G業務而言,業務上的持續創新恰恰是3G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産權糾紛的産生有一個規律:就是一旦某一項産品市場規模擴大、産生的效益特別是利潤很高的時候,往往就容易出現知識産權糾紛。因此,知識産權預警機制的滯後與不足,將意味著知識産權對經濟安全的風險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控制和化解,企業對突如其來的訴訟手忙脚亂——“祗有別人打上門了,才急于想辦法對付”。

  電信業須高度重視研究知識産權預警機制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産權的競爭。爲了在3G時代免受知識産權糾紛的干擾,電信業須高度重視研究知識産權預警機制。文章建議:

  要主動與有關政府部門建立聯繫機制,及時溝通。國家在了解國外的知識産權信息中有著當然的優勢。據稱中國將從三個層次建立知識産權預警機制,以幫助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隨時掌握與知識産權有關的市場競爭態勢。預警機制的三個層麵包括:一是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審查和復審人員在日常的專利審查工作中,將各種案件的特徵、數據和值得關注的問題輸入規定的專利審查計算機預警系統;二是全國各地知識産權局和法院在處理專利糾紛案件過程中,將各種案件的特徵、數據和值得關注的問題輸入規定的專利糾紛計算機預警系統;三是通過聯網海關的進出口貿易計算機預警系統,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量進行分地區的動態監測,找出貿易量顯著增加的品種。這三套計算機系統通過對輸入其中的數據進行動態的統計加權分析,對超過域值的可疑信號開啓黃燈,提請注意,幷在加以研究達到一定的預警值後,向國家、有關部門或單位發出預警通知。

  電信企業自己要投入力量加强研究。電信運營商除了加强自身的專利創新能力外,需要加强對市場上其他運營商尤其是國外運營商知識産權動向的預警研究,弄清楚在自己將要涉足的業務領域中到底會涉及其他人的什麽專利,其中哪些專利足以威脅到自身的業務開展;對不同的技術領域、不同的發明內容以及企業不同的專利申請需求,採取什麽樣的專利保護和進攻方案,通過預警研究來防範別人因爲惡意和不恰當利用知識産權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

  加緊建立自己的業務專利體系是根本。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要著力提高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而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之一,就是提昇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能力。祗有具有强大技術創新實力的移動運營商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有利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